1944年底,日军入侵广西。由于此前广西门户全州被日军轻松突破,桂系为保存实力将主力撤离了桂林城,仅留下韦云淞一部驻守。11月10日,桂林沦陷,威胁第四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柳州。时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正组织部队对桂平发起反攻,但久攻不克,鉴于桂林形势危急,只能下令部队撤回柳州。
11月2日,蒋介石电令张发奎“守住柳州待命”,张发奎复电认为柳州无法守。部队都是长沙保卫战溃退下来的残部,反攻桂平又遭新败,士气低落。柳州背靠柳江,无坚固城墙,一旦三面被围则无路可退。但蒋未回复。从张发奎内心来分析,桂系连自己的老巢都不愿拼尽全力,指望张发奎的粤军来为桂系守门,他自然也不愿意。
张发奎
11月7日,张发奎最终下令川军杨森部接防柳州城,丁治磐的二十六军驻守柳江以南。并将自己的指挥所迁移在黔桂铁路线上的宜山。10日,桂林沦陷,为避免无谓牺牲,张发奎下令柳州守军向西撤退。11日柳州沦陷,张发奎把司令部迁往河池。
桂林失守之前,大量从苏、浙、赣、鄂、湘等省逃难南下的难民涌入桂林。未几,广西的门户全州又被日军轻易洞穿,难民只能继续西撤,朝贵州方向躲避。在黔桂铁路和公路线上,绵延数百公里的人流和车流,拥挤不堪。张发奎在撤退途中,所乘坐的吉普车被难民挤坏,只能下车徒步前进。
11月24日,张发奎率领部队退到南丹县城,并在县城以北约50公里的六寨镇汽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随后,成千上万的难民也涌入六寨,他们认为离高级军官越近的地方自然也最安全。六寨镇原本只是广西一个山区小镇,但这里也是通往贵州的咽喉。这里只有几条街和数间店铺,突然之间涌入数万难民和军人,让此变得拥挤不堪。
六寨车站
在张发奎西撤的同时,日军也在向西追击。11月中,97军军长陈素农率领的166师、196师从重庆赶到河池,并在金城江以以北、南丹以南的主要山口布防。这只部队因受国军内部派系排挤,得不到运载装备,一路从重庆步行到广西,军用物资也大多靠人力搬运,因此士气极低,军纪涣散,自然也抵挡不住日军。
在日军前锋推进到河池县六甲镇附近时,因为此处有火车站,并且有大量美援武器和军用物资来不及运走。97军军长向重庆汇报情况,请求派美机对此处进行轰炸,以免物资和武器落入敌人之手。重庆与美军方面协调,最终同意出动美国第14航空队(他的另一个更闻名的名字叫“飞虎队”)前往轰炸。
11月27日,9架机翼下涂着美军白色五角星标志的飞机飞到南丹、六甲一带上空盘旋,并沿公路投下满天传单。内容提到,美军飞机即将要对公路进行轰炸封锁,让附近难民躲入山村。难民看到是盟军的飞机并不害怕,而是沿着道路继续前进。诡异的是,第四战区的的官兵也未意识到,美军即将轰炸自己所在的位置。
当天下午1时许,17架美军第14航空队的飞机出现在六寨上空,当地人民依然没有感觉到危险,不时抬头仰望盟军的飞机,并向他回收。张发奎当时正在六寨汽车站的指挥所,很高兴地跑出去观看。不料此时,美机突然投下炸弹,张发奎的警卫员当场被炸成两截,他自己因刚到门口躲过一劫。
桂林附近的军队与难民
飞机在六寨轰炸了近半个小时,随后又进行了低空扫射,六寨这个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镇被炸成一片火海。六寨车站附近,被炸死炸死的不计其数,人马尸体遍地,哀嚎遍野。据当事人邝世芳回忆:“镇中心大部分地段被炸成弹坑,最大的直径30米,深9米。中小弹坑直径也有10-20米,深7米。民房、商店、粮仓、盐库、学校等烧成一片灰烬,街市一片荒凉。”
当时曾经过麻尾的钟敬又(钟敬之的弟弟)回忆:“一大片横七竖八的尸体,衣服毛发全被烧光,暴露着血糊糊的尸身……烈日曝晒下,阵阵尸臭,催人恶心。24小时前,这些都还是鲜活的生命,此刻竟成如此惨状。每跨出一步都有可能踩踏在尸身上,每个人把惶恐至极的心儿提到了嗓子眼上,只盼能活着走出这座尸山。”
美机这次误炸造成第四战区司令部1员中将、2员少将、8员上校、近千名校尉士兵以及上万难民死亡。三名将官分别军训部中将监督陈克球、第四战区干训团少将教育长王辉武、高射炮第3区少将指挥官岑铿。
美军轰炸机
张发奎回忆:“绝大多数军用交通工具与重要设备的损失,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困难。无论如何我们部不能再作出任何真正的抵抗了。第四战区参谋处所有文件——包括作战计划与军事训练都化为乌有。”张发奎认为,这是他一生中遭遇之最大惨剧。
事后中美双方进行了调查,发现导致这次误炸事件发生的原因竟是译电员错把六甲翻译成六寨。六甲属于河池县,有火车站,停留有大量军事物资。而六寨属于南丹县,没有火车站,并且距离六甲有100余公里。虽然此次误炸事件的主因是译电员翻译错了地名,但美军飞行员显然也没有仔细研究地图,难道他们低空扫射的时候没有发现轰炸目标并没有火车,且地面聚集的人为中国难民吗?此外,第四战区官兵对美机轰炸前投下的传单并没有引起重视。
11月29日,美军顾问团文森将军致电张发奎,称他认识到误炸事件给中国军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不知如何才能弥补这一重大过失。张发奎说:“大祸已经酿成,忏悔又有何用!但我思忖,如果这么多炸弹扔到准确的目标——六甲的日军前锋,敌人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
一场灾难性的误炸原本可以避免,但最终因为双方疏忽,酿成大祸。中美双方在调查中均推脱责任,最终该名译电员被处决。当时双方正在紧密团结与日军作战当中,中国军队得到美国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以及大量的美援物资。双方均不希望破坏这种友好团结的局面,希望大事化小,低调处理,最终事件也只能不了了之。
后来,第四战区长官部在六寨建了一座5米多高的石牌坊,两边柱面有张发奎亲笔题刻“青山埋白骨,绿水葬忠魂”挽联,以表示对死难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