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灵山寺

英杰聊旅游 2025-03-16 05:10:51

在潮汕的最后一天,早上先去灵山寺。灵山寺是潮汕地区著名的古寺,位于东汕头市潮阳铜盂龙山湾,坐落于小山坳里,三面都是不高的小山,庙前是一个小水库。

门口好几棵古树,粗大健壮,这一棵是木棉树,使人感觉到古寺的历史。

石头庙门好高,看来是近年修缮的。看门上的匾额,灵山寺全名是“灵山护国禅寺”。

两旁有潮阳市的县保碑。居然有一块是1978年的革委会的碑。

看全图,寺保留当时的结构与规模,占地约500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分三厅六院九天井,东楼西阎,房40间。寺的中心线有山门、观音堂、大雄宝殿,大颠祖师堂、大颠祖师墓,藏经阁。

第一层是观音殿,看着很矮,应该是比较早的建筑。但里面供的菩萨看着戴着帽子。

第二层是大雄宝殿。

第三层是大颠堂,门两边刻有“道迹贤踪”,应该是指大颠禅师和韩愈。殿中间供奉大颠禅师。大颠禅师(732-824),俗姓陈(一说姓杨),法号宝通,自号大颠和尚。祖籍河南颍川,生于潮州。唐大历年中,大颠禅师与药山惟俨一起在潮阳城海潮岩从惠照禅师剃度出家。后两人又到南岳参拜石头希迁禅师,大悟宗旨,得曹溪之绪。贞元初,回岭南罗浮山结庐。五年后,时年58岁的大颠禅师回到潮阳,在邑东的东山辟白牛岩以建庵舍。由于地方狭小,唐贞元七年(791)于潮州创建灵山禅院,当时为潮汕第二名刹,门人多达千余人。禅师著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及《金刚经释义》, 曾自写《金刚经》1500卷,《法华经》和《维摩经》各30部,藏之寺中。 但诸经已亡件,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有日本续藏经本和商务印书 馆影印本。

这是旁边的三祖堂。

两廊有许多碑刻,清代居多,这个是宋景佑元年 (1034),潮邑进士许申撰《敕赐灵山开善禅院之记》的碑刻。

大颠堂往后是一片平场,很敞亮,中间为大颠禅师的真身墓塔,始建于唐长庆四年(824年),明代重建。造型属无缝塔, 通体石砌,高2.8米,看这塔的形制,应该还是保留些了唐代遗风。据明代《潮阳县志》 记载,唐代末年有人开启祖师塔,发现祖师“骨髀尽化,惟舌根尚存如生”;宋代再次开启,仅剩“古镜一圆而已”,因而后人又将此塔称为“舌镜塔”。要说禅师在那个年代活了93岁,真是不易。

这两个小狮子玲珑可爱,是从别处移来的。

塔底部为八角形须弥座,刻出圭角,束腰内刻有龙、麒麟、狮子等神兽及花卉。

塔身正面佛龛,内刻塔额“唐大颠祖师塔”,佛龛下方浮雕莲花。

后面还有藏经殿,山上有一石塔,新建筑,没有再过去

来时看见寺旁边有洪氏祠堂,有点惊诧,在庙里看见了缘由。洪圭(746 一 826 ) .字大丁,福建莆田人,进士出身,曾官至工部尚书,后因耿直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故来潮后便举家定居在这里,于 788 年左右创家岐北(今属铜盂镇),募夫垦殖,洪圭家族在潮州拥有大片山林、田宅的家业。 791 年(贞元七年)应僧大颠的要求,捐幽岭田地 200 亩建灵山寺; 797 年(贞元十三年)又捐 1200 亩田为寺产。与灵山寺有了很深的因缘。

从庙里出来,心说怎么没看见当年韩愈的留衣亭,开车往来路走了300来米,路旁好新的亭子,有康熙年的碑。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曾到此会见大颠禅师。当韩愈离开潮州时又来灵山寺告别,将自己的衣物赠与大颠祖师留作纪念,大颠祖师则在寺内建“留衣亭”。 要说韩愈前前后后一共在潮州呆了8个月,灵山寺离潮州也不近,韩愈起码来过两次,看来禅师有过人之处,得道高僧。

0 阅读:2
英杰聊旅游

英杰聊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