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一塔、一桥——襄汾汾城

英杰聊旅游 2024-09-17 22:18:40

鼓楼在汾城镇中心十字路口中间,是汾城的地标性建筑。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修建;后道光年重修;最近一次修复鼓楼为2000年。现存鼓楼为十字歇山重檐楼阁式建筑,通高17米左右,鼓楼底座为十字砖砌拱券式,面阔约10米,拱洞分别通往四街,拱券宽约3.5米。底座之上为三层木结构楼阁。围着鼓楼绕一圈,向南的一面上面是现代的匾额“太平古邑”。

鼓楼也属于2006年6六批国保汾城古建筑群的范围。

据传,鼓楼是乾隆皇帝为感谢当地一位老师臧尔心而修建,原有三层,存有皇榜,文革期间皇榜流失。楼四面分别刻有"南通禹几”、"西望姑射”“北临尧都”、"东眺塔汾”,看着词是老的,但匾上的字是从左往右读,新搞得,有点不三不四。看鼓楼上有碑,但无法上去。

我去的时候门洞已被栅栏拦住,没法进去。

十字路口周边的商店都是50年代的建筑,满满的历史感。

现在为临汾市保“汾城镇建国初期商业建筑群”。

这边是“襄汾县汾城供销合作总社”。

从鼓楼往西不远是学前塔。

塔北是试院和文庙的前门,这一张是我在文庙里往这边拍的。据光绪版《太平县志·学校》记载“太平旧无考院,每逢县试,多在衙署。人众地隘,甚属不便。道光十六年,知县陈维,会同本邑绅士,改察院为试院。”

学前塔在汾城镇里还是比较显眼的,在镇里很多地方就能看见它。这塔又称文峰塔,南寺塔、贡院塔,其具体创建年代无从考证,光绪版《太平县志·建置》中,记载:“学前塔,在鼓楼西学前街。”但从建筑风格上看,应为清代砖塔。

塔看着是阁楼式砖塔,九层八边形,通高21.5米。砖砌的塔基约1.5米高,一层南门有门,二层往上南北两边开门(窗?),但里面为上下贯通的空洞,无阶可登。第一层比较高,砌仿木五铺作双抄斗栱一周,二层平面层层内收,层高逐渐变小,每层由七层砖叠涩而出,无其余装饰,显得很简单。

洪济桥位于镇之西北南关石坡街。看完社稷庙再往南几步后往西拐过去,不远就是。桥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为汾城镇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建筑。桥历代多有修缮,较大规模的为乾隆十六年(1751),因“桥上厦宇倾圯,易木柱为石柱”。现在看见的应该是民国九年(1920)重修后的风貌。古太平县城北面平坦,三面临沟,为解决交通问题,历史上建造了很多桥梁,仅光绪版《太平县志》中所记录的桥就达30余座。

桥宽7.2米,长14.2米。居然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式廊房,其上以枋板、雀替相连檐下斗栱南北侧各11朵,东西侧各3 朵,均为五铺作计心造。

其梁架结构为四架椽。共有立石柱16根,其中两端各为4 根石柱,许多石柱以铁箍加固。

两旁是石栏板和望柱,柱头都雕有小狮子,桥面铺条石,要说保存的还不错。看资料石砌单券拱。古时,有清泉由北向南流经洪济桥下,而后南行东折进彭村沟,最后入汾河。但现在桥两边看不出什么沟、河,好像都填满了。

洪济桥是连接南关石坡街与大南关的要津,历史上是车水马龙之地,热闹非凡。其周边的商业也比较发达,但现在看着都是民房。

0 阅读:5
英杰聊旅游

英杰聊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