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光明——追寻王阳明——绍兴阳明故居

英杰聊旅游 2024-11-27 03:33:50

出吕府沿新河往西到头是光相桥,不过桥,转向北沿西小河走不远是王阳明故居。现在绍兴打造的阳明故里这一片景区,这里是主要的场所。其实故居早就没有了,现在是在查阅资料和勘察的基础上,确定为这里。

故居西邻西小河,坐南朝北,前面是不小的一个广场,所谓之天泉证道广场。

右边是一个大池塘,应该是当年故居的旧物碧霞池。明嘉靖六年(1527年),王阳明受命赴两广的前一天晚上,王阳明的弟子钱德洪和王畿由于对老师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有不同理解,王阳明在这里给予解答,因为这里当时碧霞池上有天泉桥,史称天泉证道。

正门面南,中镶三开间的石门框,一看就是老的,凝重沉稳。这里原来只剩三柱两间,西侧边柱及额枋为后添加的,总开间6.4米,明间2.9米。一圈看下来也就这里是原物了。

进到里面,都是新建的屋子。明正德十六年(1521),王阳明因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受封“新建伯”。明嘉靖二年在父亲王华的状元府基础上扩建了阳明书院和新建伯府。后多年已经变化难寻, 2020年,考古发掘揭示了王阳明新建伯府遗址中南北向分布的呈中轴线对称的两重两进式院落建筑基址。 现在新修的建筑有3900平米。

正面是明德堂。

王阳明(明成化八年——嘉靖八年,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宁波余姚人。王阳明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父王华(1446年~1522)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状元。王阳明在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先后担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明正德元年(1506),因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驿栈驿丞。那时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开化教导当地人。在这里,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并提出“教条示龙场诸生——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这些史称龙场悟道。

谪戍期满,王阳明迁瀘州县令。刘瑾倒台后,擢升南京刑部主事、南京太仆寺少卿、鸿臚寺卿。明正德十一年,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守仁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正德十四年(1519),封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据说,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只有王琼却十分自信地说:“王伯安在江西,肯定会擒获叛贼。”

当时,王阳明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叛,得到宁王叛乱的消息,可手中无兵,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同时来了个疑兵之计,声称朝廷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宁王大疑,等了十多天,探知没有那么多的兵,才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逼近安庆。而这时在王阳明已率领仓促组建的平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以阵亡68人的代价攻下了宁王留守1万人的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王阳明以3万兵力阻击宁王6万之众,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叛乱历时35(43?)天就结束。

然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直到世宗即位以后,王守仁才加官晋爵,封为新建伯,隆庆时期追封為侯爵。嘉靖元年(1522),父亲王华去世,王阳明回乡守制。嘉靖三年(1524),他受邀在稷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1525),因为前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王阳明的弟子们遂在绍兴越城西郭门内光相桥之东新建了“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王学”。

嘉靖六年其五十六岁时托病体任两广总督,前往广西思恩、田州平定叛乱。平叛后,已经病重,请求回乡养病,但朝廷没有回音。在此情况下,当年十一月底,王阳明的门人王大用在广西做好一口棺材随王阳明上路。

《王阳明先生年谱》:“十一月乙卯,先生卒于南安。是月廿五日,逾梅岭至南安。登舟时,南安推官门人周积来见。先生起坐,咳喘不已。徐言日:‘近来进学如何?’积以政对。遂问道体无恙。先生日:‘病势危亟,所未死者,元气耳。’积退而迎医诊药。廿八日晚泊,问:‘何地?’侍者日:‘青龙铺。’明日,先生召积入。久之,开目视日:‘吾去矣!’积泣下,问‘何遗言?’先生微哂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顷之,瞑目而逝,二十九日辰时也。”这是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先生享年五十七岁。

地面大玻璃板下有当年府邸的遗迹。

西边是新修的阳明书院。

门口广场东面是王阳明纪念馆,有点枯山水的味道。地下一层有王阳明心学传承展。

王阳明远承孟子心性之学,近继宋儒陆九渊之象山心学,是心学之集大成者,其非但精通儒、佛、道,而且能以一文人亲统大军,征战平叛,是少有的文韬武略,身体力行者。照现代的说法他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集一身。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可以说他是儒家思想孕育的一个完人。

王阳明才高学邃,他倡导“心学”,主张“知行合一”,以“致良知”为主旨,开创了姚江学派。其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传世。王阳明一生不忘兴学、讲学,通过建书院,传授解惑宣传自己的“知行合一”思想,尤其是在江西,更是广修书院,当时全国1239所书院中,江西就占238所。《明史》称:“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王阳明的影响延绵悠长,明清以至近代江浙一带学者人才辈出,明季之时浙东一带许多文人起兵抗清,尤为激烈,坚持时间很长,都不无关系。

他的学说在明代中叶后影响远及日本、朝鲜。现代日本的冈田武彦(1909年-2004年)是日本儒学家、国际阳明学大师 ,生前担任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是日本研究王阳明心学的顶端大学者,带着300多人,持续了10年七次来中国,行程2万余里,跨越中国8个省(自治区)80余个市县寻访王阳明的足迹,凡是王阳明所有生活、经历过的地方,他都走了一遍。他不仅在阳明心学上造诣精深,而且用一生践行阳明心学。他是这个世界上研究王阳明最深最透的人,写下了《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续东洋之道》、《现代的阳明学》、《儒教精神和现代》、《王阳明纪行》、《王阳明大传》等著作,其中用了25年时间创作了《王阳明大传》。

慨叹文化和思想影响的力量,日韩崇敬唐、宋、明不是偶然的,大中华圈也同是如此,思想和文明文化是四海归一的根本,可惜清以来思想的禁锢,文化文明的低潮,不出大学者、大思想家、大学问。没法去影响别人,臣服别人。金钱、武力都不长远,反而弊端太多。

0 阅读:1
英杰聊旅游

英杰聊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