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27年,中国革命陷入空前危机,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国各地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其中湖北省黄安(今红安)与麻城地区具备较好的革命基础,同时还组建了组建了300余人的农民自卫军。1927年11月,总指挥潘忠汝率该地区革命力量发动起义。虽然起义初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后期调集重兵进行了反扑,导致未能延续和扩大起义战果。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起义其后的革命斗争中,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革命人才,如董必武、李先念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众多优秀将领。本文小编就带大家来详细解读走这次起义中走出的2位开国大将和8位开国上将。
第一位:大将徐海东
开国大将徐海东的军事能力常常被很多人忽视,他在土地革命时期是四方面军的一员猛将,有着“徐老虎”的美誉。他出生于湖北大悟县的贫困家庭,他早年当过烧炭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早期的革命斗争中,徐海东带领窑工、农民组成的游击队四处转战,屡立战功。1930年,他率领的游击队被编入红军,从此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红军指战员。在反“围剿”斗争中,他身先士卒,多次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黄安战役和潢光战役中,他率领红三十六团血战三昼夜,打退了敌人疯狂的进攻,创下了歼敌万余人的壮举。随后他率领的红十五军团一度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甚至派重兵对其进行了围剿。
1935年,红一方面军在历经长达一年的艰苦跋涉后,终于成功抵达陕甘根据地。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完全驱散困境,缺衣少食的严峻现实深深困扰着毛主席。为此,他亲笔写下一张借款2500大洋的欠条,交给了红十五军团长徐海东。尽管红十五军团全军上下仅筹集到7000大洋,但徐海东在看到毛主席的欠条后,却毫不犹豫地直接拨出了5000大洋给毛主席。这一坚决拥护中央的高尚行为,不仅赢得了军中上下的尊敬,更在毛主席心中奠定了徐海东的重要地位。
1955年授衔时,即便徐海东自1940年起便因病告别战场,他依然荣列大将之席。毛主席对他给出了十个字的评价:“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一评价,不仅是对徐海东个人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他一生革命历程的深刻总结。
第二位:大将王树声
王树声出生于湖北麻城,192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并领导了随后的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在土地革命时期,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积极发展敌后抗日武装,建立和壮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王树声大将在解放战争期间的表现堪称英勇,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在多场关键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6年的中原突围战中,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的王树声率领左路军进入武当山区,开辟了鄂西北游击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为后续的战略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在解放战争中他参与指挥了包括在中原、华北、华东等多个战场上的多次重大战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这些战役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三位:上将陈再道
陈再道1909年生于湖北麻城,曾参加秋收暴动,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陈再道以骁勇著称,是刘邓麾下的著名“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在土匪、恶霸、劣绅、伪军、日军横行,环境十分恶劣冀南地区,陈再道仅带6个连的兵力,成功开辟了新的抗日根据。并且参与了如百团大战等多场重要战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解放战争期间,陈再道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关键战役,取得了一系列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辉煌战绩。陈毅元帅曾对“再道之勇”赞不绝口,毛主席也多次表扬他“是一员战将”、“打仗很勇敢”、“真不简单”。新中国成立后,陈再道先后担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对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位:上将王宏坤
王宏坤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一个贫困家庭。17岁的时候,他在堂兄王树声的影响下,加入了革命队伍并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红军时期,他曾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川陕苏区反围攻作战和长征。在反“三路围攻”作战中,他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策略,成功歼灭了大量敌军,为川陕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命运起到了关键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对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还参与指挥了神头岭和林南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王宏坤继续担任军队的高级指挥员,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等战役
第五位:上将郭天民
郭天民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参加过著名的广州起义。在红军时期,郭天民历任排长、副连长、大队长、支队长等职,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斗争,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长征期间,他协助军团长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队,多次与尾追堵截的敌人浴血奋战,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和配合中央红军主力行动的任务。
解放战争初期,郭天民率部参加过绥远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尤其在张家口保卫战中他以4个团的兵力抵抗国民党2个军的轮番进攻11个昼夜并歼敌万余人。随后他加入了陈赓兵团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南下并参加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赣南战役、广东战役、粤桂边战役等,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六位:上将许世友
许世友1906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就入嵩山少林寺习武。因失手将以势欺人的地主恶少打死,被迫弃家离寺。1927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革命生涯中,许世友是一员悍将和猛将,他是开国上将中参加敢死队最多且打仗最勇猛的一位将领。在万源保卫战,他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坚守阵地3个月,打垮了占绝对优势的敌人。胶东战役中,他以弱胜强使得我解放军区能够练成一片。济南战役中,他作为前线总指挥,仅用八天不到的时间就攻破城池并活捉了王耀武。
建国后,许世友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而且他一直担任南京军区司令,虽然在八大军区司令调换的时候被安排到了广州,但是他是担任军区司令比较久的开国上将。1979年,他参与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随后升任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一职。在1982年,他又被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除此之外他还是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七十和八十年代,许世友属于党内和军内响当当的人物,而且他本就是性格豪爽之人,因此在民间也享有很高的声望。
第七位:上将王建安
王建安早年在军阀吴佩孚手下从军,后跟随我党革命人员参加了黄麻起义,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在鄂豫皖苏区时期,他曾担任红30军88师政委和师长,经常深入第一线组织指挥作战,并善于组织部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因此被称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同时也因其直率、公正无私的性格而被誉为“铁面将军”。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许世友担任第四军军长时做过该军的政委,因此革命资历是比较深厚的。
解放战争期间,王建安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他在鲁南战役中和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队五万余人,而后又在莱芜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第七十七师.。最为让人称赞的还是他与许世友配合指挥的济南战役,成功解放济南并活捉王耀武,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的重点防御体系。抗美援朝期间,他在秋季反攻中提出的 “集小胜多胜为大胜,以消灭敌之有生力量” 的主张,使得我军在与敌人的交手中取得了较好的战果。1955年王建安并未在授衔名单里,而是在1956年进行了单独补授衔,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第八位:上将陈锡联
陈锡联1915年出生于湖北黄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青少年时期,他亲眼目睹了社会的苦难和不公,这也为他14岁参加红军奠定了前期基础。在红军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经历了许多艰苦的斗争和锻炼。他曾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 “围剿”、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战斗。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军事指挥官并曾率部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此战炸毁日军战机24架,他也一战而成名。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指挥了多次关键战役。特别是在进军大别山的战役中,他率领部队成功跨过陇海路,越过黄泛区,率先抢渡淮河,到达大别山北麓,并在短时间内解放了大量地区,为打开战局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豫北战役中,他采取巧妙的战术,全歼国民党军的一个机械化旅,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灭优势装备的战例,显示了其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战斗智慧。此外,他还协同兄弟部队参与了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重庆市市长随后又调任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为新中国炮兵的发展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70年代,陈锡联又一度接棒叶帅成为中央军委的最高负责人,并且在随后的反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九位:上将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早年曾当过学徒和短工。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地主和资本家的剥削。在14岁的时候,他积极投身革命并参加了黄麻起义,随后加入红军。韩先楚凭借着勇气、机智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使他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韩先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与了鄂豫皖苏区的创建和保卫战,以及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韩先楚历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689团团长、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鲁豫边区反“扫荡”。
在东北战场,他参与指挥了新开岭战役,随后他又率部进行远程奔袭,多次作战,歼灭了大量敌军,对打通东北民主联军的南北联系以及后续的夏季攻势行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解放武汉和长沙的战役中,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湖南军区奠定了基础。此外,在海南岛战役中,韩先楚力主抢抓战机发动渡海作战,成功指挥部队登陆海南岛,为主力部队的顺利登陆创造了条件,最终实现了海南岛的全面解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任志愿军副司令,协助彭老总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战役,而他的战绩也被载入美国陆军史,充分证明了他的军事水平和能力。同时,韩先楚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时间非常长,无论是在福建的台海对阵还是坐镇西北震慑苏联。他一直是被放在最关键的军事位置,由此可见中央对他军事能力的认可。
第十位:上将谢富治
谢富治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城关镇的一个贫农家庭,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他加入了农民协会,积极参与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后来,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成为了一名党员。他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中表现英勇,逐渐成长为了四方面军中的骨干,曾担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红九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陈赓搭档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率领部队进行了多场反“扫荡”斗争,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陈赓第四兵团政委,两人配合十分默契。而第四兵团在19个兵团里面的战斗力也是名列前茅,被称为陈谢兵团。新中国成立后,谢富治担任过公安部部长、北京市市长等重要职务,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作用。虽然在后期他参与了反革命集团,迫害了大量的革命干部,但功是功,过是过,对革命他还是有过贡献的。
结语
黄麻起义还开辟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始基础,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起点。在起义及其后的斗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以及新四军第四支队等革命武装力量得以培养和锻炼。当然,这次起义也为革命培养了很多骨干人才,这些人在后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除了小编盘点的这10位具有代表性的开国名将外,您还知道哪些将领是从黄麻起义走出来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100032
上将还有周纯全,更有中将、少将几十位。小编,你这作业,标题就错得离谱。
用户11xxx25
标题,数学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