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有一些同名的地名,冥冥之中揭示了两国的缘分。汉字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日本的地名基本是是用汉字书写的,出现同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日本松江
上海,在明清时期属于松江府,当时的府城松江县现在成了上海的一个区。而在日本的岛根县,也有一座松江市。更巧的是,按照日本的地理划分,岛根县属于“中国地区”。
上海松江
松江市位于日本岛根县东部宍道湖沿岸,是岛根县厅的所在地。松江市区的中心部分位于连接宍道湖和中海的大桥川两侧。北岸的市区被称为桥北,开发历史较早。南岸的桥南则是新市区。两者之间有四座大桥相连。由于松江市本就地处水岸,并且松江城的护城河系统大多得到保存,使得松江市有“水都”之称。加上市区的众多传统建筑和靠近出云大社的地理位置,令松江市成为山阴地方的观光热点。
松江市所在的出云地区是日本文明较早开始发展的地区,而松江市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镰仓幕府成立之后,佐佐木义清被任命为出云国守护,治理包括松江市在内的出云国。此后山名氏和京极氏先后统治出云地方。应仁之乱之后,京极氏的守护代尼子经久势力扩大。14世纪初期时,尼子经久已控制包括松江在内的出云国全境。经久之孙尼子晴久更在14世纪中期时将尼子氏的势力扩大的山阴大部分地区和山阳的部分地区。然而在此之后,尼子氏和毛利氏发生冲突并被毛利氏吞并,山阴地方的大部分地区进入毛利氏支配之下。
1600年,江户幕府任命堀尾吉晴出任出云和隐岐的领主。堀尾吉晴治理时期不仅修筑了松江城,还利用中海和宍道湖之间的大桥川为天然护城河,并确立了松江城下町的城市格局,开启了松江城下町的历史。1871年废藩置县之后,松江藩在同年7月改为松江县,并在11月和广瀬县、母里县及隐岐地方合并为岛根县,松江也进入了新的时代。1889年,松江实施市制,松江市正式诞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松江市未曾遭到空袭,使得松江得以保留江户时代的城市景观,成为日后松江重要的观光资源。战后的松江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除了战前的纤维工业之外,机械工业在松江市经济中所占比重也明显提高。1960年代至1980年代是松江的大规模都市开发时期。但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一些计划(如围湖造田等)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等负面影响。
松江城松江城是位于日本岛根县松江市殿町的城堡。因其飞扬的檐角形似飞鸟展翅,因此又名“千鸟城”。松江城的现存天守是日本国宝之一,城址是政府认定的史迹。松江城还是日本樱名所100选和都市景观100选之一。
松江城是一座由小濑甫庵设计的平山城,在江户时代是松江藩的藩厅。明治时代初期时,由于废城令的实施,松江城内天守之外的建筑都被拆除。昭和初期,城山部分作为公园对外开放。现在公园由松江旅游研究会运营。松江城天守是山阴地方唯一的现存天守,修建于高29米的龟田山上,可一览宍道湖景色。松江城还是八座保留有江户时代制作的天守模型的城郭之一,并且是国宝五城中唯一保留有模型的城郭。
1871年废藩置县后,松江城被废。1873年废城令公布之后,松江城建筑被拆卸出售,但是当地贵族花钱买回了天守,使得天守得以保留。1927年,松江城作为公园开放。1950年,松江城天守被认定为重要文化财,并于同年开始进行解体大修,至1955年才竣工。1990年代之后,松江城修复了千鸟桥、眼镜桥、二之丸南橹等建筑。2015年,松江城天守被指定为日本国宝,是日本第五个国宝天守建筑和时隔63年再次有天守被定为国宝。
松江城天守外观四重五层,内部还有一层地下部分。天守南侧还有一座带地下室的平屋附橹。松江城天守属于瞭望台型天守,在二重的橹上建有二重(三层)瞭望台。第二重和第四重是东西栋的歇山顶构造,第二重南北方向有歇山顶博风板窗户。附橹同样是歇山顶。屋顶全部由砖瓦覆盖。松江城天守的特征之一是有众多贯穿多层的柱子。建筑中央有横跨地下一层至二层、三层至五层的柱子。
江岛大桥日本的一座大桥曾经在网络上走红,这就是江岛大桥。江岛大桥是连接日本鸟取县境港市和岛根县松江市的一座预力混凝土桥梁,全长1.7公里、宽度11.3米。
此桥于2004年10月16日竣工通车。为了供500吨级的轮船通过,全长约1,446米,高度达44米[2][3]。岛根县端的引桥坡度达6.1%,鸟取县端的引桥坡度也有5.1%,但仍在一般车辆可正常爬坡的范围。
2013年12月,大发汽车发表旗下轻型汽车车款“Tanto”的广告影片,影片由丰川悦司、菅野美穗及绫野刚主演。广告在江岛大桥取景,为强调此车款的性能,广告影片后制时使用了电脑动画等视觉特效技术,使桥梁引道看起来很陡。就像上面的图片,看着吓人,其实是摄影特效的结果,真实情况没有这么可怕。
这样看是不是就不怕了。相对于东京、大阪等太平洋沿岸都市,位于日本海侧的岛根县似乎比较低调。而且几年前曾有一项针对日本人的调查显示,在日本人心中岛根县是存在感最低的都道府县,着实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