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人类为了利用河水,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造奇迹。在埃及南部,就有一个在沙漠中凭空产生的大湖——纳赛尔湖。
纳赛尔湖是位于埃及南部和苏丹北部的大型水库,面积3994平方公里,规模不算小了。严格来说,只有位于埃及境内的部分(占总面积的83%)被称为“纳赛尔湖”,而苏丹境内的部分被称为“努比亚湖”。纳赛尔湖的形成,与阿斯旺大坝息息相关。
阿斯旺水坝简史阿斯旺水坝位于埃及开罗以南900公里的阿斯旺市尼罗河畔,高达111米。埃及人从古代就开始修建运河等设施利用尼罗河了,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利用河流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英国人在1898年兴建了旧坝,于1902年完工,但由于原设计的不足,旧坝于1907-1912年、1929-1933年两次加高,然而这两次加高还是效果不大,在1946年时洪水却几乎漫坝,因此建设新水坝已经箭在弦上。
1952年,埃及开始了新坝的设计,起初美国答应就此贷款2.7亿美元,但由于埃及和西方国家关系恶化,美国取消了这项资助,埃及政府因此计划用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来继续这项工程,在1958年时苏联出手相助,提供了大约三分之一工程造价的资助,还为埃及派遣了工程师和重型机械。
水坝施工从1960年开始,1970年7月21日完工,其水库在1964年一期工程结束后便开始蓄水,为抢救水库区内的埃及文物及古迹,196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示下,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抢救工作,24项古迹被迁移或赠送他国,1976年水库达到设计水位。
阿斯旺水坝由主坝、溢洪道和发电站三部分组成。大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约4300万立方米,其体积相当于开罗西郊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堪称世界七大水坝之一。
令埃及获益良多的水坝不可否认,阿斯旺大坝的建成为埃及带来了不少经济收益。水坝拥有12组175MW发电机,总功率为2100MW,1967年开始发电,最高峰时发电量占埃及全国的一半,甚至可向邻国输出电力。
农业方面,水坝有效减小了旱灾造成的危害。在几乎全非洲都在闹饥荒的时候,埃及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水库还发展了渔业,但由于离消费市场距离太远,渔业的收入并不高。
另一个特别的利益是埃及摆脱了邻国苏丹对埃及命脉尼罗河水的控制。此外,阿斯旺水坝还帮助了埃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坝破坏了传递裂谷热的埃及伊蚊的生存环境,裂谷热实际上于1980年后在埃及绝迹。
硬币另一面没事十全十美的事物,阿斯旺大坝虽然给埃及带来了许多效益,但也造成了不少新问题。虽然洪水毁坏了无数家园,但是古代埃及得益于尼罗河的洪水带来的淤泥,得以发展出历史悠久的农业,但是阿斯旺水坝把肥沃的泥沙挡在了水坝后面,不仅导致水库淤积,降低了库容;而且由于营养物质流不到下游,使得下游土地肥力下降,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
由于尼罗河下游河水流量和泥沙减少,三角洲地区出现了海水倒流,海岸也被侵蚀了许多。地中海的渔业亦受水坝影响,地中海东部海域的沙丁鱼和凤尾鱼一向仰赖尼罗河河水带来泥沙滋养,水坝导致营养物质减少,该地区的捕鱼量减少近半,损失不小。
水坝的兴建虽然协助埃及消灭了裂谷热,但是带来了新疾病的威胁。水坝内有大量蜗牛繁殖,蜗牛携带着小肝吸虫,有导致血吸虫病的风险。
纳赛尔湖与争议领土不知大家看地图时有没有发现埃及和苏丹有领土争议。埃及和苏丹有三块争议领土,其中之一是瓦迪哈勒法尖角,这一地区位于埃及与苏丹边境的尼罗河两岸,两国均宣称拥有主权。
瓦迪哈勒法尖角位于北纬22度以北,是一个9公里宽、25公里长,横跨尼罗河两岸的手指状地区,公元1899年划归埃及管理,但由于此地区与苏丹交通往来较为便利,故在公元1902年英国重划埃苏边界时,与哈拉伊卜三角区一同改划归苏丹。
由于埃及主张两国边界为1899年的边界,而苏丹则主张1902年的边界,所以两国均宣称拥有哈拉依卜三角区及瓦迪哈勒法尖角的主权。
依据1953年的地图,瓦迪哈勒法尖角地区原本有52个村落分布在尼罗河的两岸,1964年阿斯旺水坝落成之后,所有的村落以及超过八成以上的陆地都已淹没至水面下,而成为纳赛尔湖的一部分,剩下来大约30至40平方公里的陆地,也只是荒芜的裸露岩石,几乎无植被可言。所以目前这个地区的主权争议较不受两国所重视。
用户15xxx50
母亲河上游被别国控制
用户15xxx50 回复 橙子侃侃侃 02-01 16:29
中国优势太大,这种核武类的大杀器实在是不方便拿出来。
10 J Q K A 回复 02-02 17:11
理所应当的
橙子侃侃侃 回复 02-01 15:07
东南亚好几个国家的母亲河,上游还在中国呢
大志若禹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