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一名男子正坐在书桌旁,边听着球赛转播,边写着日记。
忽然!
隔壁传来了女人的惨叫声,以及隐约的挣扎声。
男子听罢,便立刻报警。
警察赶到后,只见隔壁的房门虚掩着:
进去后能听到卧室里电视机的声音,很明显,这是用来盖过尖叫声的。
进入卧室,警察顿时傻眼了。
女主人赤裸着身体仰躺着,她睁着眼,张着嘴,明显是勒死的。
最变态的是,凶手还用她的丝袜在她的脖子上系了一个蝴蝶结???
这场面,任谁看了都不禁打个寒颤。
谁知,这名女子的死,才是噩梦的开始——
《波士顿绞杀手》
相信,老粉儿都知道,厂长是犯罪、悬疑的狂热爱好者。
之前推过的电影、电视剧,诸如分shi、虐杀等等各种花样都有,好比《正义的回廊》,重口到连截图都不敢放。
而此类片让厂长推荐欲爆棚的地方是,它们改编自真实案件。
这次同样,原型是臭名昭著的“波士顿绞杀手”。
除了故事足够离奇、惊悚,本片的阵容也是非常诱人。
女主演是凯拉·奈特莉。
她靠着一身绿色长裙,打遍B站无敌手。
咱就说,各位有多久没在文章里看到过她了!
有“英伦玫瑰”之称的她,骨相绝绝子,尤其那鼻子,简直完美。
硬挺的五官,骨感的身材,配上倔强的眼神,她浑身散发出外柔内刚的feel~~
当然了,凯拉不光美,她对待演技也是相当执着的。
她的戏路很广,演过很多不同的风格,在本片,饰演一个追求真相的记者。
洛蕾塔。
原本是时装专栏编辑,但由于任务轻,被忽视,她一直默默给自己找活干。
比如当看到波士顿一名女子被勒死的新闻,她立刻把这一版块的新闻剪下来,放进了文件夹里。
是的,这不是第一起。
其实,从N多年前开始,就有相同死状的案件发生,且地点涉及纽约、剑桥等等。
对此,警方并未公开更多的信息。
出于记者的敏感度,洛蕾塔决定主动出击。
她向领导提出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对这一系列案件进行追踪报道,抢占。
就这样,洛蕾塔的“追凶之路”开始了......
可以说,导演借助洛蕾塔的视角,带领观众去了解命案的来龙去脉,还原其中的细节。
比如受害者皆是年长的女性,职业不限,地点不限,似乎有点儿无差别杀人的意思。
比如每个案件凶手作案的套路高度统一。
他皆是以楼管查看水电为借口,敲门进入,随后将其勒死。
而随着洛蕾塔采访死者邻居、警局等,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问题。
先是警察系统。
多地明明先后、不断地发生相似的命案,各地警局之间却封闭消息,自己调查自己的。
他们分别抓获了各自认为的嫌疑人。
此外,别说合作了,他们还亲自阻碍联动调查。
对求合作的警局兄弟视而不见,拒接电话,各种敌视、看不起。
这直接使得调查滞后。
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出现,案件却只有嫌疑人,无法敲定凶手到底是谁?
再者是洛蕾塔本人。
她所生活的上世纪60年代的波士顿,工业发达,但大众对职业女性依然是不太友好。
她家里有两个孩子。
起初,丈夫还很支持洛蕾塔的工作,找妹妹来帮忙。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她经常要夜间外出,节假日出差,甚至新年前一夜,她接到电话就得立马出门。
对此,洛蕾塔的丈夫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洛蕾塔就像个斗士一样,她在搭档的协助下,一步步逼近案件的真相。
经过她梳理不同地点发生的命案,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
比如剑桥的命案,嫌疑人高度匹配。
可他却不符合纽约的命案,因为事发时,他正被拘禁。
另外,命案的受害者也有疑点。
最初,连续几个命案死去的皆是年长女性。
可后来,有年轻女受害者出现。
甚至,有一名受害者被发现怀有身孕。
洛蕾塔从她和上司发生婚外情推断,上司具有很大的嫌疑。
是的,或许,这些命案不乏模仿作案,凶手不止一个。
看到这,或许你会觉得仅凭一个记者的调查,未免太过唐突。
其实,厂长只介绍了点皮毛,影片本身还有很多细节,看完你会很大的信服。
魔幻的是,影片最后,三名嫌疑人中的一个,向警方坦白,他就是“波士顿绞杀手”,所有人都是他杀的。
然而......
当洛蕾塔继续调查发现,此人的律师是另一位嫌疑人的律师。
且,他接受警察询问的过程,很像是被诱导的。
当然了,最实锤的还是他亲口告诉洛蕾塔,他之所以坦白是和另两个嫌疑人商量的结果。
他们答应他,让他以波士顿绞杀手的名义,出自传,好赚取巨额的酬劳。
只不过,最后他认下了一切,却什么都没有捞到。
讲真,同样是犯罪题材,这片比以往很多电影都要丰富。
它聚焦连环杀人案的同时,又有关于司法公正、官僚主义、女性困境等议题。
带来紧张观感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只可惜,现实和电影中状况一样,有十二起案件仍旧未侦破,凶手最后依然逍遥法外。
问题出在哪?
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