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秦始皇陵的传说

熊猫滚滚侠 2024-10-03 12:57:15
一、神秘皇陵,千古传奇

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设计精良的帝王陵墓,其神秘的传说和重要的历史地位令人惊叹。

秦始皇陵呈斗形,高 51 米,底部周长 1700 多米。据史料记载,秦陵内还修建了各种宫殿,陈列着许多奇珍异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状各异、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发现 400 多处,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 “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坑。秦始皇陵充分展示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关于秦始皇陵一直存在着各种神秘的传说。其中,金雁飞出陵墓的传说被记录在《三辅故事》中。据说楚霸王项羽入关后动用三十万人盗取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竟有一只金雁飞过,朝南飞去。几百年后的三国时期,一位名叫张善的官吏收到了别人送给他的金雁,他立即从金雁的著作中判断出该物体来自秦始皇陵。如果这是真的,那简直太神秘了。

还有七星巨棺上雕刻的龙会动的传说。有盗墓贼自述,他进入古墓后,被殿内的金碧辉煌所吸引。再往里走,发现了秦始皇的七星巨棺,棺身刻满了面目狰狞的龙。当他打开棺盖准备拿金银财宝时,巨棺剧烈震动,龙仿佛活了过来。盗墓贼吓得落荒而逃,回家后还日夜供香祈祷。

此外,秦始皇陵中以水银为水修建人工河流的传说也广为流传。据说这样做有宏伟壮丽、防腐、防盗三个目的。但如此大量的汞是从哪里来的?如何运输?怎么填充?又如何预防工人中毒?这些问题都给秦始皇陵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秦始皇陵的神秘传说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人浮想联翩。它不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与传奇的神秘画卷。

二、丰富陪葬,举世瞩目

(一)兵马俑的震撼

兵马俑作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其数量众多,据统计,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数量约为 8000 多个。坑里共埋有兵马俑三处,其中一号坑有 8000 余个兵马俑,二号坑有 1000 多个兵马俑,三号坑约有 70 个兵马俑。这些兵马俑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和位置分布在三个大型坑道和一个小型坑道中。三个大型坑道的总面积达到了 22,780 平方米,可以容纳数十万人同时参观。

兵马俑的价值可谓无价之宝。据说,兵马俑中的绿面跪射俑到台湾参展时,保价高达 1.1 亿人民币。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兵马俑的出土也充满了故事。1974 年,当地农民在挖掘井时发现了一批陶俑,经过考古专家的研究和鉴定,这些陶俑被确认为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此后,经过多年的发掘和研究,人们逐渐了解到了兵马俑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二)珍贵文物荟萃

青铜剑: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共有 19 把,长度为 86 公分,剑身上共有 8 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 8 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更为神奇的是,当初在挖掘青铜剑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 150 公斤的陶俑压弯了,当人们把陶俑抬起后,这把剑竟然神奇般在一瞬间反弹平直。据记载,这些青铜剑的表面在制作过程中被秦代的工匠用铬酸年轻和重铬酸盐处理过,从而使得这些剑的表面有一层浅灰或深灰色的保护层,增加了剑的抗锈防腐能力。这种防腐抗锈的冶炼技术,领先世界 2000 年。

青铜鼎:1999 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墓一陪葬坑中出土了一件气势磅礴的铜鼎,这也是目前在秦陵发现的体积、重量最大的一件铜鼎,号称 “秦陵第一鼎”。它高 61 厘米,重达 212 公斤,鼎身上刻有繁复精美的花纹,鼎口向里收,鼎腹向外鼓,鼎口外侧有两个附耳,底下有三个蹄状足,整体气势磅礴,显现出先秦风采。在当时,鼎不仅是体育用品,还象征着皇权,能铸一口大鼎是一个国家能力的象征。

石铠甲:1998 年在秦始皇陵发现了铠甲坑,出土了大量制作精良的石质铠甲。甲衣的石片大多只有 0.3 厘米的厚度,一领鱼鳞甲的薄石片更是有 800 片之多。现在看到的成品是后期人工修复而成,这些石甲胄的连缀方法也很讲究,可以看出制作工艺十分精湛。考古专家做过实验,手工加工一件平均有 600 片的石质铠甲,以每人每天正常工作 8 小时计算,需要工时 344 - 444 天,也就是说,制作一件石质铠甲,需要一年的时间。

一车六马:在秦始皇祖母陵八号陪葬坑,考古学家发现一车六马,即一辆安车,六匹挽马。看这规格,属于 “天子驾六” 的规格,应该就是秦始皇的座驾。专家们在发掘陪葬坑时,发现很多青铜碎片出土之后都被氧化了,因此就取出了一部分青铜器碎片进行修复,至于剩下的碎片都原封不动地进行了填埋。谁也不知道地下还有几驾铜车马,不过按照秦始皇陪葬的兵马俑来算,也绝对不会只有区区两驾车马,甚至有 200 驾车马都不算多。

黄金凫雁:三国时期,张善在日南做太守。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秦始皇陵墓。这用黄金制作的 “凫雁”,就是价值连城的黄金凫雁。目前,“黄金凫雁” 还未出土,充满神秘色彩。

三、稀世国宝,猜想连连

(一)隋侯珠的传说

隋侯珠在历史上与和氏璧齐名,被视为无价之宝。《淮南子》称:“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韩非子》也对其天然无雕饰却巧夺天工的特质进行了描述。

相传随侯外出时救了一条受伤的蛇,后来蛇为报恩送上一颗硕大的宝珠,白天圆润如月,夜晚光彩夺目,随侯视若珍宝。春秋晚期,随国被楚国灭掉,隋侯珠落入楚国国君囊中。后来秦国灭掉楚国,隋侯珠又进入秦国仓库,成了大秦的国宝。

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后,隋侯珠很可能被其带入陵墓。有专家认为,隋侯珠是一种夜明珠,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把隋侯珠当做随葬品葬入骊山始皇陵中 “以代膏烛”,这种说法比较可信。若隋侯珠真在秦始皇陵中,其价值不可估量,它不仅是一件珍宝,更是承载着历史传奇的见证。

(二)十二金人的意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采取了收缴民间兵器的措施。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六年……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宫中。”

十二金人呈坐姿,外貌为夷狄,每个都非常巨大和沉重。有很多历史书籍记载了十二金人的故事,如贾谊的《过秦论》也有 “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 的记录。

关于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的目的,存在两种主要说法。一是出于巩固皇位的考虑,收缴民间兵器,防止别人武力夺权;二是秦始皇梦到老道指点,说制十二金人,方可稳坐天下。

十二金人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有学者指出,十二金人毁在董卓手上,东汉末年,董卓率军攻入长安,将其中的 10 个金人销毁,并铸成铜钱,而剩下的两个被他下令迁到长安城清门里。到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下令把这两个铜人运到洛阳,后因金人太沉放弃搬运。到了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的石季龙又把这两个金人运到了邺城。后来前秦的秦王苻坚统一北方,他又把这两个金人从邺城运回长安销毁。另一种说法是十二金人作为秦始皇生前最喜爱之物,随葬于秦始皇陵墓之中。

(三)九鼎的传奇

九鼎历史悠久,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在华夏的历史中被称为权力的象征。

自夏而商,自商至周代代传承,一直传承到秦灭周室。但秦之后,九鼎下落不明。史料中关于九鼎下落的记载,到秦之后便再无下文。民间对于九鼎下落之谜一直在讨论中,比较多的说法有三个:一、九鼎被秦始皇带入秦始皇陵中;二、九鼎在项羽灭秦时毁于战火;还有一种说法是被刘邦拿走后变成了兵器。

从种种迹象来看,最为多的就是九鼎藏在秦始皇陵中。首先,秦始皇陵寝至今未能打开,九鼎在秦始皇之后就再也没能出现,这或许不是巧合。其次,兵马俑的出现,里面出现了大多数的关于九州的地名和消息,还有一些跟九鼎接触的信息。九鼎极有可能随秦始皇葬入陵墓,若有一天秦始皇陵被打开,或许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四、内部宝藏,引人遐思

(一)浩如烟海的书籍

秦始皇一生爱书,其陵中极有可能存有大量秦国及六国的竹简书籍。《魏公子兵法》由大将军白起所著,白起作为战神,一生征战无数,其军事经验总结成书,对研究古代军事有着极高的价值。《连山》《归藏》与《周易》共同组成完整的《易经》,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乐经》作为六经之一,在音乐理论和文化传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这些书籍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更是后世研究古代历史、哲学、音乐等领域的珍贵资料。

(二)奇玩物品众多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里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李斯的《谏逐客书》也提到了众多奇珍异宝,如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唐代《独异志》中记载有金雁飞出墓门,可见地宫中的奇玩物品之丰富令人难以想象。这些奇珍异宝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当时工艺水平和文化艺术的结晶。

(三)豪华金缕玉衣

根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始皇的遗体 “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已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而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其金缕玉衣必然更加豪华。从已出土的金缕玉衣来看,其制作工艺极为繁琐,每块玉片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细致加工。可以想象,秦始皇的金缕玉衣在玉片的数量、质量以及金丝的细度和工艺上都会远超刘胜的金缕玉衣。

(四)剑中神器泰阿剑

泰阿剑在当时被称为十大名剑之首,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楚国被秦国所灭后,泰阿剑被秦始皇收藏,《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始皇死后将其陪葬。项羽兴师几十万兵马欲掘秦皇陵,很大原因也是为了找寻这把楚国的镇国之剑,可见其珍贵程度不亚于越王勾践剑。泰阿剑的传说充满神秘色彩,据说其能引发天地异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千年人鱼灯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秦始皇的皇陵中有一种用人鱼膏所制成的长明灯,在地宫内燃烧几千年不灭。虽然目前无法确定长明灯是否真的能燃烧千年,但这一记载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的思考。如果能破解长明灯燃烧千年的秘密,或许能为解决能源危机提供新的思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专家推测长明灯的灯芯上有一种特殊物质,但具体是什么仍不得而知。

(六)世界最大青铜器

司母戊鼎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但按照《史记》记载,秦始皇 “下铜而致椁”,其棺椁全部是青铜所制。以秦始皇的身高计算,这口青铜棺椁最低长 200 厘米,宽 120 厘米,高 80 厘米,其重量能顶司母戊鼎六七八个。因此,秦始皇的青铜棺椁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七)秦始皇遗骸价值

秦始皇的遗骸无论保存状态如何,都具有极大的考古和文物价值。如果保存完好,将为研究古代帝王丧葬制度和医学技术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即使变成一具白骨,也能为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类发展提供重要线索。一旦秦始皇真正的尸骸出土,绝对会震惊天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五、内部构造,神秘莫测

(一)设计建造历程

吕不韦负责时期:

秦始皇继位后,吕不韦很可能是秦始皇陵工程的大负责人。秦国时,秦始皇嬴政的父亲异人就是吕不韦举荐,才被立为秦国王室的储君。到了始皇这一代,吕不韦依然是朝中大臣,且是元老级别。嬴政十三岁继位秦王,是吕不韦把他提拔起来的。吕不韦作为经商奇才,享受了荣华富贵,得到过无上的权力,眼界开阔。他对秦始皇或许还有一种教导的情义在里面,极有可能广泛征求奇珍异宝,然后将它们放到秦始皇陵中。

李斯负责时期:

后来负责秦始皇陵工程的应该是丞相李斯。李斯师承儒家荀子,却坚持法家思想。老师荀子曾经教导的君主一定要得到厚重才行的礼制观念深深扎根在了李斯心里。再加上李斯见多识广,手底下有各家学派的幕僚,他们一定会向李斯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当时秦始皇崇尚仙人和不死药,迷信思想太重,所以李斯投其所好,交给秦始皇看的秦始皇陵的设计图一定也包含很多神奇玄学的东西。秦始皇陵的整个建筑布局模仿的是他生前的咸阳城的样式,陵园中主要包括:封土、地宫、城垣、寝陵等附属建筑和数量庞大的陪葬墓坑。封土堆经过千年的时间已经小了很多,和骊山遥遥相对。而地宫就在这些封土堆的下方,水银就是从这里灌进去的。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分布在城垣的里面和外面两部分,而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就是属于陪葬坑的一部分。李斯设计的秦始皇陵很合秦始皇的心意,让秦始皇死后还能一统天下,还能有这么多的军队保护他。

(二)结构特点

深度与规模: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道了秦始皇墓地宫的深度 “穿三泉”,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穿过了三层的地下水。秦始皇附近的水文资料研究表明,第一层地下水和地面的距离是 16 米,那么穿过三层这样的地下水,按推断,至少也是 48 米。秦始皇陵占地面积达 56 平方公里,相当于 78 个故宫的占地面积,可谓十分巨大。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约 25 千米,南北宽约 7 千米,海拔 1000 米左右,秦始皇陵就位于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积扇上。李白有诗云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秦始皇陵建造的规模,《史记》记载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少府令章邯为总监工,陵墓修建时征集了天下 72 万人力,最多时接近 80 万人,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人数的 8 倍,前前后后修建了近 40 年,建造时间也是胡夫金字塔的两倍,从人力和修建时间上来看,工程量要相当于胡夫金字塔的 16 倍。

内部构造:

整座地宫呈矩形状,地宫墓室的周边有宫墙,根据计算得出,宫墙东西长 168 米,南北长 141 米,南墙与北墙的宽度分别是 16 米、22 米,宫墙非常结实,考古专家曾用箭射墙,然而墙体十分坚固,并且还探测出墓室没有进水,更没有丝毫的坍塌。史记中记载秦陵地宫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是说地宫顶部以珠宝钳为日月星辰彩描金绘为云霞星象图,地下以水银为代表的山川河流地理。而且水银已得到考古证实。秦始皇陵的结构是竖穴式漏斗阶梯状结构,随着深度的增加,填土的表面积会逐渐变小,快接近地宫时,估计会采用拱桥的结构设计,压力越大,拱形反作用力越大,就越结实,里面的空间虽大,却也同样更加结实牢固。皇陵内部机关重重,珍宝满满,这可能依据当时丧葬习俗,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存在,秦始皇为了死后能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受生前的无上尊严和荣华富贵,故而在陵中放置大量珍宝并设置机关。

水银之谜: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秦始皇对巴寡妇清感兴趣,在于她世代经营的丹砂矿业和她具有远见卓识的奉献精神。丹砂,又名朱砂,就是硫化汞矿料,是生产水银的原料。巴渝地区的汞矿储藏非常丰富,占到全国汞矿含量很大的份额。寡妇清当时拥有今天重庆市南至贵州省东北部的丹砂矿藏,这里丰厚的矿产资源不仅使她成为当地的首富,大量的丹砂还被慷慨地供给秦国,以满足修建秦始皇陵的需要。建造陵墓地宫中的江河湖海,水银的用量很大,仅靠寡妇清一家的矿藏储量,并不能满足陵墓修建的需要。研究人员考证,在陕西旬阳北部的青铜沟一带,探明的汞储量达到 1.74 万吨。上世纪 50 年代进行矿业普查的时候,在这里发现过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矿洞和开采遗迹达到三千多个,在附近还发现了秦汉时期的建筑遗址。旬阳位于秦巴交界靠近秦岭一侧,距离秦始皇陵相对较近,因此,陕西旬阳也可能是秦陵地宫水银的另一大来源地。通过司马迁记载和现代科学勘测,证实皇陵内部存有大量水银。

六、神秘依旧,未来可期

秦始皇陵,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尽管已经有了诸多的考古发现,但依然充满了神秘色彩。

从神秘的飞雁传说,到至今未被完全揭开的地宫构造,再到那些可能存在的无数奇珍异宝,每一个谜团都像是一把钥匙,等待着后人去开启秦始皇陵更多的秘密之门。

众多的未解之谜,让秦始皇陵成为了考古学界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未来的探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或许有一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能够找到更加先进的探测和挖掘技术,安全地打开地宫,一窥其中的奥秘。

想象一下,当那扇神秘的地宫大门缓缓开启,里面的景象会是怎样的震撼?是如传说中般璀璨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还是那神秘的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的奇幻景象真实地展现在眼前?又或者会有更多我们从未想象过的奇迹等待着被发现。

然而,在期待未来探索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谨慎和敬畏。秦始皇陵不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文物的保护和历史的传承,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妥而有意义。

总之,秦始皇陵的神秘依旧,未来的探索之路充满了期待。它将继续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成为人类历史文化探索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0 阅读:197

熊猫滚滚侠

简介:简单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