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动的生活里,拼出值得守护的家

北青报深一度 2023-11-30 17:01:14

记者/李一鸣

编辑/计巍

3年里搬了4次家的周周

每一代人都有他们有关流动的故事,它们藏在每一个社会细节里。快递单,火车票,居住证。它们触手可及也熟视无睹,却藏着每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冀。最普通的生活,见证着最诚恳的个人英雄主义。

互联网让更多普通人看到了理想更实在的样貌,也让他们走上一条和前辈一样迁徙的道路。对于来自贵州大山的少年胡涛来说,出走的起点是一双网购的篮球鞋。理想在他13岁那年,具象为一盒包裹,以及软软的橡胶底托着脚底板微微回弹的感觉。从那时开始,他试着踮起脚,够一够那个更高的世界。

从抬起头的那刻开始,“家”越来越模糊为一个概念,但洄游之路总有始终。和胡涛一样启程的年轻人们,把名字载入象征流动的单据。而他们也在用一个个包裹,拼起那个值得让自己为之守护的生活。

胡涛忘不了第一次穿上那双篮球鞋的感觉

第一单

胡涛对流动的理解从留守开始。当12岁那年,父母离开贵州前往浙江打工之后,和村里大多数孩子那样,“家”更多地凝结在那部母亲留下的旧手机里。

那是部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直板老人机。他看不到父母去往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只知道它的名字叫做“外面”。在大山的外面,母亲面对期望他们回家的哭诉,会告诉他“得赚钱,回不来”。

胡涛和外婆在一起,要离“外面”近一点,只能靠走。每天上学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到了夏天,太阳毒辣,山路崎岖。行到力竭,抬头一望,远处是山外有山,而脚下是无穷的泥土路。大山外面是什么呢?

那时的答案是:父母,还有肉松饼。

对于12岁的胡涛来说,外面世界的样子,是偶然在别人家吃到的一块肉松饼。裹着透明的塑料包装,机器时代的产物,来自一个和割猪草、收玉米、挑土粪完全不想干的世界。吃到它的第二天一早,外婆来回走了四个小时的山路,从镇上买回给他。30块一斤,他每次只吃一点。

在流动的世界,物比人走得更快。在初一那年,他拿到了妈妈用旧的智能手机,连上网络,他看到了比肉松饼更大的世界。身边总有同学在网上买衣服,他那时开始知道,肉松饼也不一定要走路才能背回来。

对于胡涛来说,第一次网购的经验就和吃到肉松饼一样神奇。那是一种对理想的触感。

上初中后,胡涛开始爱上篮球,那是大山生活中难得的娱乐,也是情绪的出口。第一单,他决定买双篮球鞋。和视频里那些运动员穿的一样,厚厚软软的鞋底,裹住脚踝的鞋帮,穿上就能在打了蜡的木地板上跳老高。

那是一种不是为了“干活”而设计和制造的东西。按照网上看到的那样,他在拼多多上选了好久,最终挑中一双黑红配色的安踏篮球鞋,120块。像舍不得吃那一块块肉松饼一样,他攒了近两个月的零花钱,到镇上商店老板那里把零散的纸钞兑进微信,变成一串数字。刚下单后,他后悔嫌贵,马上就申请了退款。但耐不住心里惦记,咬咬牙,还是又下了一单。

胡涛曾经以为,那个能买到肉松饼的镇上就是世界的全部。而从网购开始,那个模糊的“山那边”开始为他敞开大门。他还帮外婆完成了她60多年人生里第一次网购,买了一件黑衬衫。几年过去,篮球鞋已经因为长身体穿不下,但他没想过扔掉,洗好一直摆在家里。而那双叫不上牌子的黑衬衫,顽固地陪伴了外婆好几个夏天。

胡涛忘不了第一次穿上那双篮球鞋的感觉,“像飞起来一样”。在那座山间的篮球场,他停不下来地转身、跳跃、投篮。那感觉像自己变成了一名真正的球员,鞋底摩擦着地面吱吱作响。他向前跑着跃起,期待着能伸手够到篮筐的时刻,就像踮起脚跳一跳,就能跳进外面的世界,够到那个理想的生活。

胡涛想从贵州大山走向更大的世界

落脚

胡涛想穿着那双从外面寄到村里的快递站的篮球鞋,走向那个更大的世界。

为此,他能依靠的只有学习。书店里的原价书太贵,他每学期都会在拼多多上买上两三本打折书。

在这些书里,他遇到了那本《平凡的世界》。在书中,主人公孙少平在草堆上一晚上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此开始一心闯荡世界。合上书本,书里书外强烈的对立,让胡涛和孙少平产生了共鸣。他得走出去,亲眼看看屏幕之外的,真正的山外面的世界。

在真正离开家之前,他见过一次。因为一位喜欢挑战的高中信息课老师,胡涛学习了3D建模,师生一行人到贵阳参加比赛。他的项目叫《开往宇宙的飞机》。因为从没坐过飞机,不知道飞上天是什么感受,他想自己先做个模型。

比赛在市里的航天科技馆,跟那些坐飞机来参赛的学生们同场竞技,不紧张是假的。答辩环节,评委们听说胡涛一行是从大山来的,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山里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想象力。最终,胡涛的个人作品得到了贵州二等奖,全国三等奖。作为奖励,村长送了他一床新被子。

而想要真正坐上飞机,胡涛需要靠成绩穿上那双让他跳出山外的篮球鞋。高中时,因为熬夜过多加上饮食不规律,他在考进尖子班的同时患上了肾炎。在高考时,他发挥失常了。但在强烈的离开大山的信念下,他拒绝了复读的建议,在志愿表里填满了北京上海的学校。他不想等了。

和胡涛一样,来自四川德阳中江县的周周也一心想走出去。父亲常年在外打工,00年出生的她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对她来说,成绩能带来关注,带来那些缺失的照顾与认可。

从小成绩好的周周最终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在毕业前来到北京实习,这是她一直向往的地方。

出走的路总是颠簸,而在新世界最开始的经历更像盘旋。最初的问题,是找到处能落脚的地方。

21年3月初刚到北京实习时,周周还没有租房经验。她在豆瓣上看到爆火的房源信息,结果实地一看,是一间房子被分割为二三十个隔间,有的用帘子一拉,放一个床,就可以按床位价格出租出去。

周周最终没选择“租床”。拥有一个自己房间,让她花掉了五千元实习工资的一半。但这里,是能真正被称作“家”的地方。

真正的新世界也给胡涛带来冲击。他去了上海读书,入学时和同学聊天,他随口一问大家的家乡,对方答到上海,接着问胡涛是哪里人。而听到“贵州”这个答案,他们的反应是统一的沉默。

胡涛没深究这沉默的含义。他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大学两年,他尝试了不少活动,拍摄微电影、参加挑战赛,还拿了不少奖。大二那年,他开始接触茶叶推广的创业项目。展会和活动都离不开宣传物资,比如KT板、茶具、展示栏,这些东西胡涛都是从拼多多上购买。

回到老家,胡涛总会被“大学生回来了”的声音环绕,被当做孩子们学习的榜样。经过那个他熟悉的快递站,他总习惯多看一眼,他会想看看,是不是哪家的小孩领到了心心念念的篮球鞋?它又会不会像自己一样,从此被点燃走向新世界的期望?

对周周来说,打造家就像是“重新养育自己的一次尝试”

拼出一个家

还在读书的胡涛,尚面临有关未来的选择。他希望能参与农业电商的发展,帮扶那些和自己贵州老家一样的地方。他觉得,大山不应该是困局,通向外部世界的山路也不应该一直这么难走。

而依然在新世界里真正栖居的周周,曾走过一段“被职场整顿”的路。

2021年3月,她开始在北京大厂实习。5个月后。她顺利通过转正答辩拿到offer,没有在秋招期再找工作。可同年10月,她得知自己所在业务线因政策调整收紧人员,她的转正offer无效,额外增加面试后被判定不合格,无缘留下。

12月,她再次入职同公司的电商业务线,当时她得知自己有转正机会,但又是5个月后,被告知岗位没有招聘名额,无法转正。

前后将近一年的求职经历,周周像是兜了个圈。她能做的只有在一次次崩溃后改好简历再次递出。终于,在春招中,她进入了杭州的大厂。而为此,她要迎接又一次搬家。

而就是在一次次迁徙的过程中,她成为了拼多多的重度用户。最开始,她只是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后来,这个范围越来越广,从水果饮料,到帘子、贴纸、柜子、空气炸锅,还有和自己兴趣相关的花花草草及手工物件。她买过最有趣的一件产品是海底捞工作服,穿着她,周周见到每一个人都会说一句“海底捞欢迎您”,那也是她度过的最有意思的一次万圣节。

订单记录见证了她和“家”一点点被拼接成长的过程。对她来说,拼多多像是个陪伴者。上面的东西不贵,即便不回收也不会心疼,那些大大小小的物件让出租屋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家,也治愈了她在工作上的焦虑。

3年里4次搬家,在她看来,是“重新养育自己的一次尝试”。有次过年,为了三倍加班费,她没有回家,而父母并没有更多过问。这让她开始产生“重新养育自己的”的念头。

由于留守的背景,周周一直没有什么“家”的概念。从小父母在外面不停变换工厂,她则在外婆和奶奶家轮流住。读书后一直住校,在20岁之前,周周没感受过“属于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她一直都觉得,自己的生活里只有自己,也并不在意是否漂泊。但从自己开始通过一个个订单,布置起自己实习期租住的那个小房间开始,“家”的模样渐渐成型。

而那个曾经模糊的家也开始充盈起来。去年回家过年,周周买了好多烟花。父亲一开始吵她乱花钱,但过了一会,又开始讲起家里的事。那天晚上,父亲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开心得像个孩子。周周突然意识到,父亲开始把她当作大人。她的生活又多了一个目标:好好赚钱,给父亲和自己在老家买个房。

重新养育自己两年后,她终于开口问出了父亲在哪里工作。从此,她的拼多多上又多了一个收货地址。有一个古旧但新鲜的房间,正一点点被拼成家的样子。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27

北青报深一度

简介:为认知变革中国提供纵深阅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