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迈克尔·杰克逊在皮影戏里现身

北青报深一度 2024-06-07 10:18:49

记者/朴云

编辑/郝鸣

“迈克尔·杰克逊”在皮影戏里滑动太空舞步

标志性的黑色礼帽、紧身西装,微蜷的长发、锃亮的皮鞋,当“迈克尔·杰克逊”以皮影戏的形式滑动太空舞步时,抖音网友第一次发现,原来两千年历史的古老技艺与流行文化的距离并不遥远。 “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可以突破时空”,“传统的东西应该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抛弃”,网友留言道。

发布视频的账号叫“汪氏皮影·确实牛皮”,主理人是 24 岁的党飞华。党飞华的外公汪天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母亲汪海燕亦是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党飞华从小耳濡目染,如今也继承了非遗皮影的衣钵。与长辈不同,党飞华从小在互联网上长大,“6G 冲浪,在线整活”,没有“传统文化应该怎样”的历史包袱,只有“传统文化还能怎样焕发生机”的雄心。

党飞华的抖音号“汪氏皮影·确实牛皮”

“感受到一种很强的生命力”

2022年,党飞华跟着汪天稳去拜访皮影戏“碗碗腔王”李世杰。“碗碗腔”是陕西地方剧种,自古以皮影形式演出。李世杰 12 岁登台,生旦净丑、150 多部戏都会唱。党飞华去看望他时,老人已经 88 岁,长期卧病在床,时而神志模糊。党飞华小心地问他,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听到李大师的弹唱,对方忽然像变了一个人,拿起月琴唱起《封神榜》中的选段《闻太师显魂》,婉转悲戚,竟不输盛年。

“虽然我不能完全听懂每一个唱词,但韵律和节奏非常打动人,再加上他的年龄和状态,唱腔一出来,我就头皮发麻,感受到了一种很强劲的生命力。”党飞华说。

一曲唱毕,李世杰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一年后,他溘然长逝。尽管生前他曾致力于碗碗腔的传承与传播,但真的愿意投身于此的后辈少之又少。“年轻人未必不愿意学,更多是缺少机会现场感受这样有冲击力的演出。”党飞华说,“就好像华阴老腔,和谭维维合作之后,大家才有了基本认知,对吧?”

李世杰的离去,让党飞华意识到非遗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非遗皮影雕刻虽然不像“碗碗腔”一样濒临失传,但要更好传承、发展,就必须未雨绸缪。这些年,因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非遗皮影雕刻由皮影艺术的分支延伸成为了独立的美术门类,诸多博物馆、美术馆都有皮影雕刻的作品。2017 年,汪天稳、汪海燕更是将它带进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厅。

党华飞与妈妈、外公都是非遗传承人

只是,要真正走向寻常百姓,皮影艺术还是要进一步“破圈”。“只有大家对这个文化有了基本认识,看到了打动人的作品,了解了背后传承人的精神,才会领略到艺术本身的价值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党飞华希望,皮影艺术能走出自娱自乐的一亩三分地,他说:“只有推出好的内容,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传承和传播才能更良性地做下去。”

“皮影艺术应该被看见”

去年12月,党飞华入驻抖音。没有特别的契机,只因为“做文化传承,短视频是很大的宣传平台,所以必然得做这件事”。在皮影艺术领域,以往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传统媒体,可惜制作效果再好也很难与观众形成互动,更没有办法通过观众的反馈反哺创作。“以前采访、报道更像是端对端,但现在更像是点对点,短视频拉近了我们与人的距离。”

党飞华从小对皮影感兴趣。小时候家里有两个床头柜大小的箱子,里面锁着《西游记》《白蛇传》等皮影作品,党飞华便常趁大人不注意,偷了钥匙进去“探宝”。到十多岁,他便正式开始跟母亲学“推皮走刀”。

“推皮走刀”是陕西皮影雕刻的核心技术,即刀扎在皮子上不动,靠手的推拉转动形成不同的图案,这非常考验手指、手腕的耐力和稳定性,学习门槛不低。党飞华边学边玩,“没把这事儿当困难”,反而学得很顺畅。

党飞华制作的多层皮影立体装置

大学虽然念的生物系,但党飞华从未远离皮影。他结合专业探索出了用大肠杆菌给皮影上色的方法,还获得了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国际金奖。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和长辈一起整理皮影历史资料。“传统的师承是口传面授,但这种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习惯,所以我们试图用文字记录下老艺人的知识和技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碗碗腔王”李世杰最后的演出,并坚定了传承皮影艺术的决心。“皮影艺术能激发人对光影美好的遐想,也是千百年来陕西人生活、情感的总结,它应该有更好的舞台,应该被看见。”

在抖音上,党飞华开始以各种创新方式“在线整活”。除了将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步做成皮影戏,他也让“白骨精”跳科目三,让动漫里的“擎天柱”变身,电视剧《藏海传》开机时,他还用皮影 1:1 复刻了开机概念海报,总之既遵循传统皮影的光影设计,又紧跟当下的文化潮流。这样的结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党飞华慢慢琢磨出来的。他发过几个梁祝传统戏的桥段,画面唯美、技法精湛,是皮影艺术中最精华的部分,可惜视频数据不及预期,党飞华才意识到观众是需要熏陶的。

“我们面对的不是专业从业者,而是很大一部分从没看过皮影戏的人。大家需要时间去接触、欣赏,精进,我们也需要借用大家熟悉的话题将皮影戏有趣的部分呈现出来,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理念灌输给观众。”流行文化成了皮影戏和现代观众之间的桥梁,评论中,网友的发言也越来越踊跃。有人给党飞华出谋划策,建议他用皮影复原李小龙的武打动作,还有人提议做皮影的动漫电影,更有人感慨,传统文化其实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

“短视频的数据和评论会看到反馈,只要不断调整,找到对的传播方式只是时间问题。”虽然现在粉丝量与目标尚有距离,但党飞华仍觉得收获颇丰,“而且短视频体量小,启动门槛低,对于我这样的非遗创作者,几乎没有成本,大不了就是浪费一条做视频的时间嘛,对吧?”

“形成新的艺术生态圈”

除了自己做账号推广皮影文化,党飞华也与其它创作者合作,比如九月江寻千、南翔(南翔不爱吃饭)等知名博主,都是他的“学生”。

江寻千在抖音上制作过非遗绒花、非遗纸鸢,也教网友酿过1300年前的荔枝酒,南翔复原过《红楼梦》里提到的美食,也学习过羽毛风筝、棠溪宝剑的制作。作为传统文化的忠实拥趸,皮影艺术自然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整整一个月,他们都泡在党飞华的工作室,从制皮、雕刻到上色,从早到晚地学习。

“老一辈强调基本功,我则是鼓励式教学,因为他们只要呈现一部分作品,所以我们就集中攻克那一部分。”最后江寻千和南翔真的做出了一套“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戏,在村里演出时,孙悟空、猪八戒活灵活现,金箍棒打在白骨精变的老头儿身上,幕布后还似真似假地腾起了一股白烟。

南翔和江寻千学皮影的视频获得150万点赞

“这个合作让我感觉到了他们的活力以及年轻人对非遗的热情,而且起步阶段就有知名创作者的辐射,可以很快提高皮影艺术的关注度,也降低了我们做传播的门槛。”

南翔和江寻千学皮影的视频获得了超过 150 万的点赞,评论中,有人说以前以为皮影就是普通的纸,现在才知道里面蕴藏了多少审美与智慧,有人晒出了自己刻过的齐天大圣和瑞兽神狮,还有人贴出了一张皮影演出后台的照片,说外公就是唱皮影戏的。

各方凝心聚力,皮影活了。以党飞华的话来说,就是皮影艺术在抖音上形成了一个新的艺术生态圈。

“它不仅让传统文化直接被看到,还让它与流行文化一样有了由下而上的互动。就好像粉丝会蹲点守候喜欢的主播,皮影艺术也有了自己的活水,只有受众愿意评论、消费,才能真正促进非遗的延续和发展。”

在党飞华看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非遗是大势所趋,一来大家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二来像他一样愿意与时俱进的传承者们也越来越多。他说,非遗传承的使命不仅在于艺术创作,也在于在互联网时代为非遗创造话语权。“我们要做的就是桥梁,将老一辈人的手艺嫁接到互联网,为非遗在现代社会寻找新的生存模式,不管是内容创作还是商业市场,只要非遗能嵌入衣食住行等方面,它就一定能走出更新、更好、更远的路。”党飞华说。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26

北青报深一度

简介:为认知变革中国提供纵深阅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