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不愿意面对的现实,现如今竟然成为别人夸耀他们的资本

含双谈历史 2024-02-08 12:25:11

01

但凡提到明朝,又或者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视频,基本上评论区都会有一句话,那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其实你只要细想一下就知道,这一句话明显有问题。

如果你是皇帝,你是愿意待在更加安全的内部地区,还是呆在更加危险的边境地区?当然是更加安全的内部地区。

毕竟你背后站着的,可不止你的妻子、儿子、女儿,还有文武百官,整个明朝的百姓,你说你要是被俘虏的话,这些人能有什么好下场?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祖宗九死一生打下来的基业,将会烟消云散,你如果到了九泉之下,如何面对这些人?

宋朝的靖康之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但为什么明朝的皇帝不愿意待在更加安全的内部地区呢?难道真的是他们有骨气?他们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趋利避害的本性。

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北京建都,是因为原本的北京可不是边境地区,而是到后来被迫性的成为边境地区。

02

现如今有的人认为,朱元璋在边境的举措是错误的,因为正是因为他的举措,直接导致靖难之役的发生,自己将自己的亲孙子赶下皇位。

但如果你从朱元璋的视角出发,就会发现他的这个举措根本没有问题。

甚至如果明朝能一直的按照他的这个举措走下去,长城以内都不算是边境地区。

当时明朝的边境分别有四大都司,这四大都司是大宁都司,辽东都司,万全都司,陕西行都司。这四大都司的大军总计在四十万左右。

当然,如果仅此的话,算不上高明,高明的地方在于,第一,这四大都司并没有消耗明朝国库里的粮食,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一天里面七成的时间都用来种田,三成的时间用来练兵,完全能做到自给自足。

有的人或许就会说,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这就要说到朱元璋的第二高明。

这第二高明就是在边境的广宁、大宁、北平、宣府、大同、太原、宁夏、兰州这八个地区各自安排上一支多则十万以上,少则三万左右的大军,用来弥补都司的不足,毕竟都司有着明显的问题。

他们的战斗力肯定比不过职业的士兵,况且如果蒙古一旦大兵压境,他们一时间怎么可能从农民状态转变到士兵状态。

因此,需要一支士兵顶住前方的压力,让他们有时间去转变。

更何况,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而是进攻,如果不定期对蒙古进行削弱,放任蒙古做大,席卷中原只是迟早的事情。

但如果只依靠都司的话,根本完成不了这一战略构想,因此,需要一支正规的士兵,时不时的北伐。

而这一支正规的士兵,原本是由徐达、常遇春、郭英这一类型的开国武将率领。

但是相比于开国武将,朱元璋更加相信自己的儿子,再加上后来对开国武将的屠杀,所以这一支支军队的统帅权全部落到朱元璋的各位儿子手里,这就是靖难之役的罪恶之源。

有的人或许会将边境正规军所在的地区理解成后来类似于大同镇这样的要塞,但其实当时正规军所在的地区并不属于要塞,就是一个驻军地点。

因为上面已经提到,他们要做的不是防守,而是进攻。

但是这种格局被朱棣亲手打破,因为他将河套地区拱手让给跟随他一同打天下的朵颜三卫。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边境地区的压力剧增。

要知道,一个河套地区覆盖的可不止一个陕西,还有宁夏,山西。

如果有河套在,这就相当于在陕西,宁夏,山西的前面还有一条防线,游牧民族要打过来就必须先突破前面的那一条防线。

而这一条防线聚集陕西,宁夏,山西三地的防御力,你说要想突破,谈何容易。

但如果你不正面突破,从侧面突破,那是行不通的。

因为你如果要从侧面突破的话,可不是一线作战,而是两面作战,因为无论你从哪一面突破,都必须同时面对除陕西之外的宁夏,山西。

最主要的是,河套地区不同于边境的其他地区,这里靠近黄河,自然就有黄河的支流。既然有黄河的支流,那就可以进行耕种。

而且这里靠近蒙古草原,水草也是相当的丰富,就算不能耕种,也可以用来养马。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这一条防线基本上是一条完美的防线,因为他能做到防守的同时,又能自给自足,产生经济效益。

“河套地迥迥占千里,其土肥沃,可耕粟,三面组合敌难入,面战可防守。”——《天下郡田利病书,河套序》

既然河套地区如此重要,那为什么朱棣还会坚持拱手让给朵颜三卫呢?原因就是在于自信。

他可是通过武装政变上位的皇帝,后来又五次亲征蒙古,已经通过事实行动证明,明朝远胜蒙古。

你说就这种情况,让给你一个河套又何妨。

他明显忘记了一点,那就是皇帝一般都是一代不如一代。

他的儿子、孙子在位期间,河套依能掌握在明朝的手里。

不是说河套已经是朵颜三卫的了吗?

要知道,当时的朵颜三卫是跟着明朝混的,河套地区就相当于明朝给他的封地,他要是敢将这个封地拽在自己的手里,以明朝当时的体量来说,分分钟就能要了他的命。

正是因此,河套地区明面上还归属明朝管理,但是后来发生了赫赫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明朝都已经孱弱到这种地步,你说他还会臣服在明朝的脚下吗?肯定不会。

自此,河套地区开始失控,明朝的九边体系开始上台。

所谓的九边就是明朝在边境的九个重镇,这九个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大同镇、山西镇、延浽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宣府镇。

这九个重镇的兵力分布基本上是东边多,西边少,就比如兵力高达十万以上的重镇辽东镇、蓟州症都在东边。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靠近北京。

到这个时候,北京算是前线地区了吗?还不算。

有的人或许会说,当年也先不是一度打到北京吗?当时也先能打到北京,纯属侥幸,如果不是碰到朱祁镇这个千年难得一遇的皇帝,别说打到北京,他连北京的城砖都摸不到。

要知道,下一次蒙古再打到北京已经是嘉靖一朝,后世将蒙古的这一次军事行动称之为庚戌之变。

从这里可以知道,九边体系在土木堡之变之后长达不止百年的时间里,依旧存在。

但是到明朝中期,已经逐步走向崩坏,到嘉靖一朝算是矛盾点集体爆发,才有了庚戌之变的发生。

03

由于九边地区的崩溃,北京虽然还是以前的那个北京,但是现如今的北京已经被推到前线。

这也是为什么在嘉靖之后,但凡游牧民族大规模进攻,一定能突破九边,如果有打到北京的想法,那么一定能打到北京。

就比如继庚戌之变之后的己巳之变。

这一仗,女真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损失,就已经打到北京城下,可以说是攻打一地,破一地。

九边体系的崩溃与明朝的崩溃是相同的,那就是银子。

要知道,当年还是国子监司业的张居正曾经给他的好友耿定向写过一封信。

这一封信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京师十里之外,大盗百十成群,贪风不止,民怨日深”。

京师指的自然就是北京,有的人或许不解,北京十里之外,竟然到处都是强盗,这可能吗?张居正既然都已经写在信上面,说明这个问题的确存在。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流民数量的增多,所谓流民就是没有任何资产的百姓。

流民多到什么程度才会多到京师十里之外,大盗百十成群呢?早在嘉靖一朝,流民的数量就已经高达六百万。

要知道,嘉靖一朝的总人口也才在一个亿左右,这相当于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是流民。

你说到了这种程度,京师十里之外,大盗百十成群,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而流民的增多直接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一群人无牵无挂,什么出格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第二个问题是流民数量的增多,说明税收的减少。要知道,税收来源主要是百姓,官员是能享受免税名额的。

但一般情况官员压根就不交税,因为他们直接将田地数量隐藏起来。

“有地无立锥而籍田逾顷亩者,有田连阡陌而版籍无担石者。”——《明书·土亩制》

而一个国家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钱,因此张居正才会产生改革变法的想法。

如果说张居正在洪武一朝出生,你说他会有改革变法的想法吗?肯定不会有。

因为一个新生王朝充满生机,没有什么是好改的。

但是张居正的改革变法仅仅只持续十年的时间,在这之后,明朝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国库一年的收入是在四百万两白银左右,但是一年的支出却整整五百万两白银,你说就这种情况,明朝拿什么支撑下去?

如果朝廷能给士兵足够的银子,士兵是可以拼命的,但事实是,朝廷压根就给不起银子,你说士兵可能拼命吗?不可能。

敌军打过来,比的是谁跑得更快,敌军一走,就到了杀良冒功的时刻。

而都司的崩溃相比于九边的崩溃更早,早在正统一朝,都司就已经出现崩溃的迹象。

就比如原本隶属于大宁都司(当时已经被废除)的山东百户所,按照规定,这一个百户所额定的士兵是一百二十名,但结果呢?仅仅只有一名。

其余的士兵去哪了呢?都逃亡去了。

他们为什么逃亡呢?因为将领强行兼并原本属于他们的田地,又将他们当成家奴来使唤,你说他们怎么可能不逃亡?

整个防御系统都已经崩溃,别说明朝的都城在北京,就算明朝将都城再往南迁,也一样是处于前线地区,因为这个时候的防线形同虚设。

04

其实明朝的防御体系在嘉靖一朝是可以挽回的,虽然不能全部挽回,但起码能挽回一部分。

因为当时的明朝是有能力收复河套地区的,要不然当时的三边总督曾铣也不会要求朝廷支持他收复河套。

但是朝廷却考虑到收复河套的费用,否定了他的计划。

要知道,如果要收复河套,是需要整整两千万两白银的,当然,这两千万两不是直接拿出来,而是分十年拿出来。

因为你收复河套需要修建防线,而这条防线的修建时间就是十年,每一年需要花费两百万两白银。

如果再包括进攻的话,按照曾铣的打算,需要花费六十万两来购买马匹,再花费一百八十万两来进攻。

因为一次进攻大概花费六十万两左右,而需要整整进攻三次。

这一笔笔的数字,直接就将朝廷给吓到。

但实际上,这一笔生意并不亏,因为只要拿下河套,朝廷一年可以省下一百万两银子,而河套地区是可以收税的,这个税完全可以将河套的开销给补完整。

你说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朝廷的官员畏惧开支,再加上嘉靖也不支持,就算这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也是推行不下去。

现如今有的人为明朝的灭亡感到惋惜,但其实明朝的灭亡一点都不冤。

因为他们面对他们这个时期的问题,没有一个愿意站出来去解决,而问题攒得多了,也就无法再去解决。

就如同耳机一样,你塞在口袋里,一个结可以解开,但是十个结,百个结还能解开吗?根本解不开。

2 阅读:515
评论列表
  • cz 4
    2024-02-15 14:00

    “朱棣将河套地区拱手让给跟随他一同打天下的朵颜三卫”?不是吧,朱棣时代明仍然保持了对河套地区的控制。仁宣二朝由于朝庭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收缩防线,鞑子逐步渗透到河套地区。土木之变后才完全失去对河套控制。后成化朝曾经收复,弘治朝又丢失。

含双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