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5日,在庐山会议前夕,毛主席在罗瑞卿的陪同下,从刚刚视察过的湖北武汉抽身,踏上了回韶山的归程。
当毛主席抵达久别的故乡时,他特意嘱咐当地干部先不要将他回来的消息告诉乡亲们,让大家能睡个好觉。
当晚,毛主席心系故乡的亲人和故旧,嘱咐书记第二天请乡亲们吃一顿饭,尤其要点名邀请老党员和长辈们,其中还特别提到了毛宇居等诸位恩师。
这一夜,毛主席夜不能寐,故乡的一草一木、亲人的音容笑貌不断在他脑海中浮现。想起弟弟妹妹,忆起父母,心中涌起阵阵酸痛。
天刚蒙蒙亮,毛主席便独自出门,警卫员急忙跟上。
这时,毛主席轻声说道:“我想去我父母的坟上看看。”工作人员赶紧带路,通往坟地的小路杂草丛生、崎岖不平。
走了许久,终于来到一个土包前,毛主席点点头,确认这就是父母的坟。看着眼前略显破旧的土坟,众人心中满是心疼。
罗瑞卿忍不住对干部们说:“你们怎么也不事先打理一下。”
干部们低着头,不知如何作答。
这时,警卫员将路边用野花编制的花环递给毛主席,他满意地将花环献在父母坟前,然后深深地三鞠躬。
一代开国领袖父母的坟墓如此简朴,却让人深深感动!
后来,毛主席来到家乡的田野上,乡亲们纷纷涌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冲着毛主席喊:“大侄子,大侄子,你回来了。”
多年未归的毛主席对这位妇人印象极深,却一时想不起来她是谁。
在公社书记的介绍下,毛主席才知道这是毛福轩烈士的妻子五阿婆。
他赶紧走上前,紧紧拉住五阿婆的手,生怕她跌倒。
看着眼前饱经风霜的老人,毛主席感慨万千,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更何况是这位与他有着特殊渊源的老人。
毛福轩生于1897年,1922年就跟着毛主席闹革命并加入共产党。
五卅惨案前后,他积极发展和培养同志,不幸的是,1933年他被捕后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按照毛家的辈分,毛福轩是毛主席的房族叔爷,难怪五阿婆的称呼如此亲切。毛主席感动地拉着五阿婆,嘱咐她多保重。
五阿婆满足地说:“我今天能见到你,死而无憾了。”
然而,当五阿婆问起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儿子还好吗?毛主席一时语塞,因为很多人还不知道毛岸英已经牺牲了。
有人提醒村民后,大家才意识到说了不该说的话,但毛主席没有责备,而是坚定地说:“这没什么!岸英是光荣的,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
那一晚,毛主席思绪万千,夜不能寐。
在松山一号的写字台上,他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饱含着他对故乡的眷恋、对革命岁月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毛主席的韶山之行,是一次心灵的回归,是对故乡深情的倾诉,也是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深刻铭记。
他老人家对故乡的热爱、对乡亲们的关怀、对烈士家属的牵挂,以及他在面对儿子牺牲时的坚定与豁达,无不彰显着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