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为什么人们会买一张高价的JPG图?

停停走走聊职心 2024-03-07 03:28:36

1.国内的数字藏品平台不说几万也有几千家了,最近web3、NFT的发展利好政策频繁出台,自己也体验了非常多的数字藏品平台。

2.但是发现大部分就是卖JPG图片的,而且页面视觉非常low,经常卡顿等,体验很差,而且国内不允许二级交易,但是这些数藏销量都惊人的好,从产品思维的角度看,用户为什么会愿意买一张图片呢?如果仅仅是个虚拟的图片而已,那数藏的未来发展在哪里?未来能否跟实体经济相结合呢(现在元宇宙不都强调虚实结合嘛)?

转自:PMCAFF https://www.pmcaff.com/discuss/3545249883876416 “静若寒蝉”和“小七~”的回答

如果它的认知范围达到一定程度,它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做头像用的那些NFT。

本质上,如果仅考虑合法用途:

对收藏者:图片类NFT的用途和奢侈品是一致的——通过广泛的认知度,彰显拥有者的身份和品味。当下这个时间点,其比一般奢侈品还多了【科技】、【前沿】的标签。对作者:作者再也不是平台的长工和被剥削对象,作者是自己作品的真实拥有者,具有完备的知识产权。NFT能承载的内容不仅仅图片,其实文章、视频都可以。在过去,这些内容的生产,作者不但要被监管,更会被平台剥削。而如果以NFT的思路来搞,其实是可以规避监管,绕开平台。

但问题是:

它的认知范围远不如奢侈品。即使是库里买的那个猴子,其认知范围也远远小于CHANEL这种奢侈品品牌。因此,NFT需要炒作,需要通过炒作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认知范围越广,其价值越高。但炒作需要资源和能力,绝大部分作者并不具备。NFT希望被盗版被传播。因为即使被盗用,例如我用了库里的猴子或类似的猴子做头像,虽然库里并不会通过法律诉讼从我身上获取价值。但是客观上我扩大了它的认知范围,这符合【扩大认知范围,从而帮助拥有者获得某种标签】的逻辑。但其实目前那些火热交易的图片,公众连盗版的动力都没有,其质量、知名度等都极差,距离及格都很远。除了极个别NFT藏品,大部分藏品其实不具备收藏价值:其质量堪忧;其作者碌碌无为;其作者所在运营团队无能力扩大其作品认知范围。相关法规和运营监管还未到位,它本质上和比特币类数字货币没太大差异。从金融高度的监管一定会到。目前的玩法,其实还是未去平台化,所以实质上从长工到主人的转变并不存在。对作者来说,它还是击鼓传花游戏的标的。

因此:

个人认为,虽然知识有价值,但互联网的本质正是信息的便捷通信和极低成本的复制。NFT和这个本质有矛盾。从第一性原则出发,我认为它不会长久,元宇宙和比特币也是。其内容的生产和组织模式具有先进性,但当下时机不成熟。当下参与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从作者到流通有大量问题,质量、信任、法规等都还有问题未解决。未来监管跟上时,有一刀切风险,而且很大。当下的大交易量,某种程度上,个人认为和洗钱相关。并不代表它真实价值。

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说明。

一是过去为什么能火。首先,数字藏品是舶来品,在国外叫NFT(非同质化代币),在公有链上发行,本质上是实体在区块链网络上的映射,这个过程就涉及到加密货币,炒作起来非常挣钱。其次因为国外有大平台把这个模式跑起来了,估值很高,然后国内这些年一直在探索区块链在C端领域的应用,NFT在这个风口上就是很好的机会,所以就会引进进来。

二是现在为什么发展成卖图片。首先,国内禁止加密货币,所以NFT在国内不能叫NFT了,要合规,叫数字藏品。其次,国外呢也是图片,不过图片钉住版权或者说权益,国内呢,用户对NFT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不够高,很少能接受高价格买一件摸不到的数字作品的版权(可以去视觉中国看看一张版权图片多少钱),但国内用户体量大,可以用一个版权的n个复制品来摊薄客单价,但是这也导致买到的也既不是版权也不是相应的权益的,就是一张复制品图片。但是80%的用户看到国外炒作成功的案例,所以也想通过数字藏品的概念炒作狠狠赚一笔,其实背后是部分商业公司构建的虚假消息和信息茧房。

三是未来数字藏品应该怎么发展。现在看到几条路径,一是线上卖数字藏品,线下寄送实体物品,这个通常在文创领域,比如故宫博物院。二是数字版权,出售作品的版权和权益,因为文化的趋势变化和差异,原本非主流的设计师可以通过数字版权+区块链+数字藏品的概念弯道超车破圈加入到主流的设计师队列中去。三是文化宣传,借助数字藏品的热度,通过公益、门票、纪念藏品的方式,实现品牌推广或文化推广,现在很多地方文旅局就把文旅数字藏品加入到了智慧文旅的架构中去。

0 阅读:0

停停走走聊职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