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裴元绍谈历史 2023-11-24 08:38:04
二十四节气来历: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事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河流域的春秋时期。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的规律。古人通过观察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运动,来指导农业生产,以确保不误时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四节气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在秦汉时期得以完全确立。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黄经度数进行划分的。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个月2个。其中,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标志该月的开始。这种划分方法反映了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对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事活动中最重要的指导工具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它的来临往往预示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当斗柄指向丑方,太阳黄经达到300度时,我们会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迎接大寒这个节气。大寒和小寒一样,都是用来形容天气冷暖程度的节气,而大寒更是进一步强调了天气寒冷至极的含义。

在大寒这个节气,寒冷的空气和寒潮南下频繁,使得它成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此时,大地冰封,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然而,大寒虽然带来了严寒和困难,但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生机即将涌现。

大寒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在这个时刻,人们往往会回顾过去的一年,总结经验教训,并为新的一年制定计划和目标。大寒是一个过渡的节气,它提醒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也鼓励我们要有信心迎接新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测定

天文观测法:观察太阳的位置和运动,确定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基本节气

他们会在特定的时间点对太阳的位置进行观测,记录下太阳的位置和高度角,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推算出其他节气的具体时间。这种方法以黄道和赤道的交会点为基础,利用天文数据来精确测定二十四节气。

物候观测法: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和自然现象的变化来推断节气的到来。

燕子回归、桃花开放、柳树抽芽等都被古人用来判断节气的到来。这些物候现象的出现时间往往与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因此古人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确定节气的到来。

土圭测影法:测量日影长短的方法,以确定节气和季节的变化。

土圭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工具,由一根垂直的杆子和一块平放的尺子组成。通过观察杆子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可以确定太阳的位置和高度角,从而推算出节气和季节。

当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时,杆子的影子最长,这是冬至;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杆子的影子最短,这是夏至。春秋时期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中也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公元前104年,由落下闳、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土圭测影不仅可以用于测量日影长度,还可以用于观测其他天体的位置和高度角。例如,通过观测月亮的位置和高度角,可以推算出月亮的圆缺和潮汐时间等。

节气与太阳历的关系

节气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的周年运动所确定的历法,反映了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和气候变化,属于太阳历范畴。二十四节气是按照黄道面划分制定,每个节气对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古埃及人很早就开始使用太阳历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观察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和天狼星的出现时间,确定了每年的季节和月份。在太阳历中,一年被分为12个月,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天数,总计365.25天。其中,365天为一年,0.25天为闰年。

为了调整与回归年之间的差距,人们采取了置闰法,即根据实际天象实测和往年天文记录,规定一回归年等于365日,即365.2502日,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此外,古埃及人还通过观测天象和天文现象来确定历法中的闰年和平年。

节气与太阳历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太阳运动的观察和理解。现代阳历年历法虽然与回归年存在一定误差,但也是以太阳运动为基础所制定的历法之一。因此节气与太阳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太阳历是基于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的。最初,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来测定时间,从而确定了回归年的长度。在古代,天文学家们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和研究,逐渐掌握了太阳运动的规律,并据此制定出了太阳历。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也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二十四节气的传说神话故事:

立春的传说:

立春时节的传说中,有一个叫做“打牛”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人们会先放置一个土牛在县城的东门外,称为“立牛”。旁边会站着一个假人,称为“耕夫”。这个假人的意义是表示春令的提前到来,提醒人们应该开始准备农耕了。当官府奉上肉果食品于耕夫面前时,会在正午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人们会用鞭子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下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据说如果当天是晴天,万民会感到高兴;如果是雨天,则会被视为晦气,预示着这一年的年景不佳。

谷雨的传说:

谷雨时节在黄河曾经发生过决堤的洪水,许多村庄被淹没。当时在曹州有一个水性特别好的年轻人谷雨,他把自己的母亲送上城墙后跳入洪水中去救人,接连救起了十多位乡亲。当他准备把一个被洪水冲来的少女救起时,却发现少女已经被淹死。谷雨悲伤地离开了少女,去寻找可以救治母亲的神医。在邻居的帮助下,谷雨找到了神医并治好了母亲的病。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谷雨的孝心和勇敢,就把那位少女被冲来的时间定为谷雨时节。

1 阅读:13

裴元绍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