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高僧写了一首禅诗,点醒了无数梦中人,影响了世人一千多年

诗愿侃天地 2025-04-17 10:11:07

唐末五代时期,盛世大唐的光芒已经不再耀眼,取而代之的是藩镇割据,战火连绵,道德沦丧,百姓流离失所,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混乱与绝望之中,一位高僧慢慢地出现在红尘之中。他如同一股清泉,洗涤着社会污浊的尘垢,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他便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见到的布袋和尚。

在影视剧中,布袋和尚是一个心宽体胖,蹙眉和蔼,大腹便便,笑意盈盈的得道高僧。

平日里,这位慈眉善目的高僧便用一根禅杖挑着一个布袋,云游四海,化缘天下,传道八方。

在他游历的过程中,不管是他化缘来的食物,还是别人供养给他的大小物件,他一应放进他随身携带的这个布袋之中。

在这个布袋之中,从来都只看到他放东西进去,却没有人看到他从这个布袋里拿出过任何东西,哪怕是一点点食物,或者是一件日用品。

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不管他往这个口袋里放了多少东西,这个口袋看起来都是瘪瘪的,仿佛从来就不曾装过任何物品一样。

正因这个布袋的缘故,天下人都称其为“布袋和尚”。而布袋和尚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自由不羁的禅宗形象。

除了这一个神奇的布袋外,人们最无法忘记的就是布袋和尚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尤其是他那宽大滚圆的肚子,以及他那看了就令人忘掉一切烦恼的笑容。

而这样憨态可掬的模样,令人不禁想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样的处世之道,更有人直接把他和弥勒菩萨联系到一起。

布袋和尚如此闻名,那么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来历呢?他又有哪些不为人所知的传奇经历呢?我们不妨来略看一二。

传说,唐朝末年的一天,在浙江明州奉化的龙溪之上,忽见一捆柴随波翻滚,顺流而下,而在这捆柴上,竟然还坐着一个极其年幼的孩童。

这孩童肥头胖耳,可爱非常,尤其是笑起来时,那笑容直接甜进了人们的心里,甚是惹人怜爱?

善良的人们见了,纷纷抢着把他从水中救了出来,并争着将其收养。十多年后,这孩童长成了一个俊俏的青年。

在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这位青年在当时最为著名的岳林寺出家为僧。此后,他常携带一个布袋行走世间,人们便亲切地唤他为“布袋和尚”。

因为布袋和尚被长汀村的人们收养,又自小在长汀村中长大,故而人们把他叫作“长汀子”,而其名则为“契此”。

布袋和尚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但最为最为引人入胜的便是关于他的布袋的故事:

“话说布袋和尚一旦遇到别人向其求佛法,他便以各种不同的动作放下手中的布袋,解释佛法的深意。

若是对方仍然不解,继续刨根问到底,他便拎起布袋,洒脱离去。倘若对方仍迷惑,他便开怀大笑,乐在其中。

而关于他留下的诗偈,更是神奇,据说在布袋和尚圆寂时的公元916年,他在岳林寺留下了这样的偈语: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几句偈语念完之后,布袋和尚便悄然圆寂,如熟睡一般,人们也由此认为他是弥勒的化身。

不过,作为唐末五代影响最大的高僧之一,布袋和尚还有许多影响了人们的诗偈,其中的《忍辱偈》便是一首点醒了无数人的诗,影响了世人一千多年。其诗如下:

是非憎爱世偏多,细思之下奈我何。

宽展肚肠当忍辱,敞开心境任随他。

若遇知己依本分,纵逢冤家亦共和。

若能了却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在这首诗中,题目“忍辱偈”中的“辱”在佛法中是“痛苦”的意思,而非我们平常所说的“耻辱”或“羞耻”之意。

在此诗当中,开头的“是非憎爱世偏多,细思之下奈我何”两句便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

在我们的人类社会中,如果要认真计较起来,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是是非非、喜恶怨憎那就真的是太多了,多到无法计算。

如果我们都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那就太累了;但若我们不去计较,那么这些身外之物,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事实正如布袋和尚所说,世间万事,纷纷扰扰,爱恨情仇,善恶美丑,充斥着这个色彩纷呈的人世间。

你若不把它当作烦恼放在心上,那你就是一个超脱的人,你若把它放在心上,那势必会万事蹉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第三四句的“宽展肚肠当忍辱,敞开心境任随他”紧承上文:为人一世,应当放宽肚量,敞开心胸,忍辱负重,方能境界开阔,天宽地远。

正如古人所说“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或者“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如果有了宽大的肚量,有了开阔的心胸,那么与人相处,便能做到“若遇知己依本分,纵逢冤家亦共和。”

即与知己相交,我们自然能做到遵守本分,张弛有度,有礼有节;即便是遇到了冤家对头,也能够很好的与之和睦相处。

到了最后的两句,诗人说“若能了却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如果以上诸事皆能轻易做到,那么便能做到随心所欲,到达修行境界的“六波罗”。

那么什么是“六波罗”呢?即修行的六种方法“六波罗蜜”,它们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而达到了这六种修行的目标,我们就成为了一个懂得取舍有度的人,成为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成为一个懂得吃苦耐劳、负重前行的人。

如此,一个人在行为上便能修行自我、提升自我;在人生态度上便能从容不迫,淡定有度,正确地对待人生;最终成为一个拥有人生大智慧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深刻地展现了布袋和尚超脱豁达的人生感悟与修为境界,而我们阅读了这首诗,也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

使得我们在生活中能以开阔的胸襟、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世事的纷扰,摆脱爱恨情仇的束缚,与不同的人融洽共处,达到一种人生的释然与恬淡。

而这种人生的释然与恬淡,不仅仅是我们对物质追求的洒脱与淡然,更是一种在心灵上的超然与放下。

而不是被各种名利缠身,被各种欲望驱使,因为真正的自在,非源于身外之物的占有,而是源自内心的自在逍遥。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高度与认识,布袋和尚才被无数人尊崇与供奉,而他那乐观豁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点醒了无数人,影响了世人一千多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处请告知删除!

2 阅读:88

评论列表

吉祥

吉祥

1
2025-04-19 15:21

恭敬弥勒佛[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诗愿侃天地

诗愿侃天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