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著名的一首小诗,仅短短20字,却抚慰了世人260年!

诗愿侃天地 2025-04-17 10:08:53

在色彩纷呈的社会大舞台上,总有人站在聚光灯下,享受着万众瞩目的荣光。而我们芸芸众生,或许只是那个站在舞台边缘的默默鼓掌的观众。

舞台落幕之时,我们或许依然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没有耀眼的光芒,亦没有轰鸣的掌声。此时,我们或许会有一丝丝的失落。

但是事实上,在茫茫人海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即使是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光芒,我们都有着无尽的意义与价值。

正如清代最有影响力的性灵派诗人袁枚在他著名的《苔.其一》中所写的那样:

《苔.其一》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写下这首诗的袁枚,是清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及美食家,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更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

他生于1716年,逝世于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称为仓山居士、随园主人及随园老人。

这首《苔》是袁枚奉贺恩师尹继善七十寿辰受乾隆赐宴擢相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洋溢着他对恩师受朝廷褒奖的喜悦,亦抒发了自己期望成就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大,但却匠心独运。他把所有的笔触都倾注于苔藓这一微小的生命。更将其淡泊宁静、坚韧质朴的人格特质融入其中,极具深意。

此诗一开头,便用“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表达了苔藓的渺小与微不足道,小得连阳光都忽略它的存在,卑微得连世人都不曾知道还有它存活于世间。

但是,即使没有阳光,苔藓依然能够奋发向上,拼尽全力,长出令人惊讶的绿意,展现出美丽的青春。

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阳光的滋养,那万物势必没有生长的可能。然而,苔藓却打破了这一固有的规律,即便没有阳光,它亦能顽强生长,大放异彩。

它居于阴暗潮湿的地方,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存在。不过,它虽备受忽视,却能傲然挺立,展现出独特的个性与极强的生命力。

这微小而充满活力的生物,不因阳光的缺席而萎靡不振,反而在阴暗潮湿的逆境中愈发坚韧,展现出勃勃的生机。

这使我们看到,再渺小的生命,在生长时也能释放出强大的力量。所以,即便生命再怎么渺小,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就像这微不足道的苔藓,当他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时,也能冲破重重困境,觅得生存之道,绽放独属于自己的绿意青春。

这苔藓的经历,不可谓不阴暗,不可谓不卑微,然而这小小的苔藓的命运,又何尝不是我们芸芸众生中的很多人的命运?

就比如说袁枚,他年幼之时,家中一贫如洗,一家人常常吃了上顿便觅不到下顿。为了解决温饱,父亲不得不四处奔波,养家糊口。

可即便他再怎么辛苦,也只能勉强让家人吃个半饱。作为读书人,这样的命运,除了科举入仕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呢?

所以他只得四处借书,求书,并抄录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得不立下宏愿,有朝一日一定要光大门楣,为民请命,为君王分忧。

在这开篇的第一二句中,诗人便以精练的语言,勾勒出苔藓的生存境遇与独特韵味,展现了其虽处幽暗仍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最后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两句是说:虽然苔花只有米粒那么大,但他也能像国色天香的牡丹那样,在自然界中傲然绽放,展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这两句承上启下,通过宏大的想象,为苔的“青春”添上了生动的色彩与深度,真的是坚实而峻峭,引人遐想。

这两句表达了苔花虽不像牡丹那样馥郁芬芳,也不像牡丹那样绚烂色彩,但它却能像牡丹那样,泰然自若,稳重坚定,在大自然中竞相开放。

在百花竞艳的过程中,尽管牡丹以其艳丽之姿,傲视群芳,稳稳地拿下了花中女王的宝座。但苔藓却不自哀,更不自弃,而是展现出了它巨大的生命价值。

它依循天性,忠实地履行了天地赋予的使命,执着地展现自我。所以,在自尊与尽责的天平上,苔与牡丹,并无高低贵贱之别。

这两句诗表面上看起来是赞美苔藓,实则是赞美一切敢于活出自身价值的生命,赞美一切敢于傲视众生、活出自我风采的生命。

就比如袁枚一样,虽然他小时候家里穷得只有四面墙壁,但他却才智出众,勤勉向学。以至于才十二岁,便已秀才及第。

十八岁时,他更是以俊美的文章、高尚的品行赢得了浙江总督程元章的赏识,从而被送到杭州四大书院之首的凤凰山敷文书院读书。

二十四岁那年,他一举高中进士,得以进入文人墨客都梦寐以求的翰林学院,成为了庶吉士,可以说是实现了其青云之志。

之后,若不是他厌倦官场、辞官归隐,过起了他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快意生活的话,那他可能还会在仕途上走得更远。

正如他在他的《苔》中所描写的那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傲然独立,展示出生命力的强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性灵派诗人袁枚笔下的这首《苔》算得上是一首非常奇特的佳作。

它颂扬了苔藓虽然生活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之中,但它却有着美好的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从不因为生长在逆境之中而失去了生长的勇气。

而在写作此诗的过程中,诗人赋予了苔藓人性的光辉,更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情感与意志,从而使得此诗理趣盎然,意境深远,蕴含了深邃的哲理,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因此,这首诗自问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与共鸣。260年来,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田。

使得人们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在这首诗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的源泉。

使得人们不管是在清醒之时,还是在迷茫与困惑之中,都能学会放下执念,去拥抱未知的未来。

所以这首诗,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用它那简短而深刻的话语,引导着人们走向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抚慰了世人260年!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1 阅读:41
诗愿侃天地

诗愿侃天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