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月11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署的行政令引发连锁震荡。这份被《华盛顿邮报》称为"联邦机构大瘦身计划"的文件规定,除公共安全与军队系统外,所有政府部门每解雇四名职员才能新增一个岗位。伴随政策落地,华盛顿特区的咖啡店里开始流传黑色笑话:"现在想保住工作,得先祈祷三个同事被裁。"
政策实施首周,联邦政府向符合条件的雇员抛出"8个月薪资买断"方案。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已有超过6万人接受离职补偿,占目标群体的3%。这个看似温和的比例背后,隐藏着动摇国家治理根基的危机——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在首轮裁员中误裁约400名涉密专家,迫使能源部启动紧急召回程序。这些掌握核武器维护密码和反恐情报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员,平均需要接受18个月专项培训才能获得安全权限。彭博社记者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核设施外拍到,召回通知书通过联邦快递寄往被裁员工家中,而其中三份邮件因地址错误被退回。
特朗普(资料图)
首都经济圈最先感受到政策冲击波。BrightMLS房地产平台记录显示,2025年1月华盛顿都市区活跃房源同比激增22.8%,费尔法克斯市房屋挂牌量飙升68.8%,福尔斯彻奇市更出现78.6%的暴涨。这些区域聚集着23.8万联邦雇员,其中72%的人自入职起从未在私营企业工作。马里兰州不动产经纪人詹姆斯·卡特发现,以往抢手的公务员社区房源,现在平均降价9%仍无人问津。"有位国务院职员宁愿赔掉5万美元定金也要终止购房合同,他说不知道下个月工资卡还能不能到账。"
劳动力市场的警报声愈发刺耳。劳工部未季调数据显示,特区年初申领失业救济人数突破4000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40%。Manpower人力资源公司测算,随着7.5万买断人员正式离岗,加上20万试用期雇员面临解雇风险,真正的失业洪峰将在未来三个月到来。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内特在晨会纪要中写道:"华盛顿正在经历自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收缩,公务员消费力下降导致城区餐饮业客流量减少41%。"
核安全领域的混乱暴露出裁员机制的致命缺陷。《环球时报》获取的NNSA内部邮件显示,由于批量注销被裁人员政府邮箱,管理层不得不发动在职员工通过LinkedIn和脸书寻人。更荒诞的场景发生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五名被列入裁员名单的核工程师,直到《纽约时报》记者上门采访才得知自己"被离职"。前能源部助理部长查尔斯·弗格森指出:"这些专家掌握着海军核潜艇反应堆维护技术,他们的流失可能让美国失去对太平洋舰队的实时监控能力。"
美国华盛顿(资料图)
经济震荡波正以华盛顿为圆心向外扩散。马里兰州财政部最新预测显示,该州2030年财政收入预计仅能覆盖84%的财政支出,创下二十年最大缺口。巴尔的摩市政债券遭遇抛售潮,资产管理公司Vanguard将其移出推荐名单。蒙哥马利县房地产经纪人琳达·吴观察到,当地富裕阶层正以每周30户的速度迁往佛罗里达:"他们害怕政府裁员导致房产税暴涨,有位法官卖掉了祖传的葡萄酒庄园,临走前把收藏的1961年柏图斯酒王分给邻居。"
政策引发的信任危机在官僚体系内部持续发酵。国防部某匿名官员透露,战略司令部已启动"影子培训"计划,要求现役军官额外掌握被裁文职人员的专业技能。五角大楼停车场里,带着机密文件回家的工程师数量比上月增加17%,这种行为被内部称为"知识保全运动"。更严峻的挑战来自人才断层——联邦调查局(FBI)反恐处今年春季校招遇冷,申请人数同比下降38%,负责招聘的探员在社交媒体抱怨:"顶尖法学院学生现在更愿意去特斯拉法务部实习。"
召回行动的窘境折射出政策设计的草率。能源部发言人虽然坚称"仅裁撤50个行政岗位",但NPR调查发现,NNSA承担着全球75%的核事故应急处置任务。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某项铀浓缩关键技术研发因三名被裁工程师离职陷入停滞,项目负责人不得不用个人信用卡支付外包咨询费。前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大卫·科恩警告:"当我们为省下六位数年薪解雇导弹预警系统维护员时,省下的钱可能不够支付未来一场危机的零头。"
五角大楼(资料图)
这场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名的改革,正在撕裂美国社会治理的多重防线。从核设施里空荡荡的控制台,到华盛顿郊区日渐冷清的购物中心;从市政债券评级机构频繁亮起的红灯,到公务员子女被迫转学的私立学校,每个细节都在诉说着系统性风险。当政府需要依靠私人社交账号寻找被裁的核专家,当首都房价因公务员抛售跌破抵押红线,特朗普的裁员大刀砍中的不仅是联邦雇员的工作证,更是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