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中国台湾网等权威媒体2月14日披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签署贸易备忘录时公开指责台湾地区"抢走美国芯片产业",并威胁对半导体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两岸高度关注。
特朗普在华盛顿签署的备忘录中明确要求财政部等部门"纠正国际贸易失衡",重点提及半导体行业。他面对镜头时直言:"现在几乎所有芯片都在台湾生产,除了韩国有一点——但我们要让它们回到美国。"根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数据,全球尖端芯片产能约68%集中在台湾地区,这一数字被特朗普团队反复引用为"国家安全威胁"。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2024年财报显示其北美客户贡献了65%营收,这种市场依存度让美方的关税威胁更具杀伤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民进党当局的应对措施引发岛内舆论哗然。赖清德紧急召开安全会议后宣布将防务预算提升至GDP的3%,同时提出"强化供应链韧性"方案。但台股当日反应剧烈,台积电股价应声下挫超过两个百分点,市值蒸发约120亿美元。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直言:"这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政治博弈下的牺牲品。"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强硬回应:"美方反复操弄关税大棒,再次暴露其霸权本质。某些势力幻想'倚美谋独',实则是饮鸩止渴。"她特别指出,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三座晶圆厂虽承诺投资650亿美元,但实际投产进度仅完成原计划的38%。这种产业转移不仅导致台湾技术人才外流,更让岛内核心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设计暗藏玄机。根据美方披露的细则,针对半导体产品的"对等关税"将参考贸易伙伴的增值税率进行调整。台湾地区作为WTO非正式成员,其出口产品可能面临最高达100%的附加关税。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商务部新设立的"供应链安全审查委员会"已将台积电列入重点监控名单,要求其每月提交客户名单及技术转让细节。
半导体产品(资料图)
这场关税风暴的冲击波已波及全球产业链。韩国三星电子宣布推迟在美第二座晶圆厂建设,荷兰ASML紧急调整光刻机交付计划。中国大陆半导体企业则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中芯国际2024年财报显示其28纳米以下制程营收同比增长217%。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测,全球芯片产业格局将在未来三年迎来重大洗牌。
台湾地区内部矛盾正在激化。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私下向工商界表示"政治干预已超出企业承受范围",部分供应商开始寻求与大陆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企业合作。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在电视节目中坦言:"押注特朗普是重大战略误判,现在连'棋子'的价值都在流失。"最新民调显示,56%台湾民众认为当局应对失当,支持两岸经贸正常化的比例升至近十年新高。
这场围绕芯片产业的博弈折射出更深层的地缘政治角力。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报告指出,白宫试图通过"关税+技术管制"组合拳重构全球半导体版图。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大陆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芯片产业链,从设计软件到封装测试的国产化率突破42%。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大陆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下降11.3%,出口量却逆势增长9.8%。
台积电(资料图)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封锁从来不能阻挡真正的创新。从龙芯中科发布3A6000处理器,到华为突破5纳米制程,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正在改写游戏规则。而对于台湾同胞来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是破解困局的正道——两岸产业链优势互补产生的协同效应,远比受制于人的"单边让利"更具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