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biu妈 东西儿童教育
你们好,我是biu妈!
今天是很多数娃寒假的最后一天,临开学才赶完作业的亲们,举个手、点个赞,说不定有很多同胞。

但作为一个天天给大家唠叨阅读的老妈子,今天更想问的一句是:你家寒假的阅读计划完成了吗?
问了一圈儿身边的朋友这个问题,甚至好几个妈妈,不约而同地回了我一个字:啊?
马上要开学了——
说好的放假最适合啃大部头了呢?
说好的从这个假期开始好好整阅读呢?
寒假前好多姐妹都找我要过书单呢!
此时此刻,放假前收藏的“寒假必读书单”,多少显得有点尴尬了啊……
但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我听到过家长关于阅读最多的“抱怨”是,阅读时间不够,娃不配合,所以根本读不完,寒假又在过年,不确定的事儿太多了,更读不了啥。
到底什么偷走了娃的阅读?让我来掰一掰孩子“阅读的三大幻觉”。
1
All About Reading
想娃自觉=让娃躺平
其实都不光是阅读了,带娃的最大幻觉,就是觉得孩子可以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这代人吧,多少都有点心理负担,总觉得小时候被父母管得太严,回忆里满满童年阴影,总想在自己娃身上弥补童年,而且总有砖家的声音冒出来:大人管得越少,越能培养孩子的自驱力。
于是很多家长抱有一丝侥幸——
觉得只要尊重娃儿、“用爱发电”,她们就会被“感化”,热爱学习,主动探索,自主阅读……
但现实中,只要你不提醒,娃就真的可能不写作业,老师要检查的都这样,更何况“连作业都算不上”的阅读任务。
那怎么办,当然靠外力插手啊!
你以为不管娃,娃就能自觉了,实际上就得管,娃才可能走向自觉。
讲真,过去的一周biu一直在跟着我上班,这简直是她最自觉、阅读效率最高的一周,阅读量比过年前我上班、她在家时,不说高出十倍,少说也有三四倍。

为啥,还不是因为“外力”太多了!
一是外人多
年前在家只有奶奶陪着,撒个娇、卖个萌,就能玩上ipad,我家奶奶算是很不错了,还能盯着她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但阅读,祖孙俩都没当回事。
跟我上班情况就不一样了,妈妈本来就难糊弄,还要面对一办公室“鸡娃老手”们。
叔叔阿姨们都热情如火,夸她乖、爱学习,都来关心作业做完没有,还给她推荐适合的好看的书。
一同操作下来,biu被夸得晕晕乎乎的,装也要装出爱非常学习的样子。
二是课不少
早上跟个英语1v1阅读课,老师很温柔:“let’s read the sentences!”
午饭后跟学而思大阅读的伴读课,老师也细心:“咱们把这段动词都圈儿起来,想想哪些动词用得妙?”

我们办公室有个mini录音棚,biu一到“上课”时间,就抱着ipad自己钻进去,安安静静的。团队伙伴们和我开玩笑:“给孩子一天安排两个课,是不是有点过了?”
我怼回去:那我一直盯她?我没有工作吗?不让她上课,她才无聊呢,人家老师都是漂亮姐姐,而我只是老妈子!要是没这俩课,假期阅读更完蛋。
三是环境好
作为一个教育团队,我们办公室最多的是啥啊,除了教具就是书,这个书,还要包括好多练习册、教材、原版书,口水书就少多了……
简直没有啥没有好“玩”的啊!再加上妈妈不让看短视频,大家又“纵容”她“翻箱倒柜”,小姑娘就……只能看书玩啦!
现在你明白娃自觉阅读的三要素了吧?
要人盯着,要彩虹屁,最好还没啥好玩的干扰。
2
All About Reading
列个书单=没有计划
我经常在文章里夸biu的班主任,这么重视阅读的班主任老师真难得。
不但要求给娃儿们做的阅读记录,还要一周记七天,还要写上每天读了多少页她甚至还要收上去“批改”,要是老师觉得娃读得太少、娃读的书有问题,还给家长发短信问清楚!

▲ 被批改过的阅读记录,展示好多次了,懒得拍新的,还在一直记录中
班上好多娃的阅读量,就是这样被老师“逼”出来的。
要知道好多老师,就是放假前、开学后发个“课外阅读参考书单”,娃读不读,读得怎么样,老师不坚持,那就全靠天意,哦不,全靠家长。
这里插播一句,前面为啥我提到,萌的英语阅读上1v1,语文却要跟学而思大阅读呢?因为学而思的班主任是真的把自己当班主任啊,不做作业、任务不落实就微信连环call,有这毅力,啥任务完不成啊。

可是这个寒假吧,我们老师大概觉得孩子们习惯已经养成了,不规定记录了,也变成了书单。

四本书,也不是很多字,一个多月的寒假呢,有啥读不完的?再说了,必读只有两本呢,其他的下学期继续读也行。
结果就是,前几天问了好几个熟悉的家长,说的都是出奇一致——


哎,所以我现在也不咋喜欢写书单文,或者写出来的也很无趣——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知道如果不把阅读计划至少细化到每一周读什么、读多少,并且有个外力让计划落实下去,基本就等于没有阅读计划。
别说娃,就算是家长也有这儿、那儿的理由,让这个计划进行不下去。
至于第二个原因嘛,那就要说到三大幻觉的最后一点了。
2
All About Reading
全靠兴趣=没有意义
很多时候,我也很想好好写写那些特别的、惊艳的小众好书。但我发现,好多娃儿基本的阅读量、阅读力有限,有些书用不到。
阅读速度慢,没时间发展兴趣
我之前也纠结过“老师推荐的必读书没意思咋办”,这种问题。是一个牛娃妈点醒了我:就那几本,不是两天就看完了么,别的时间爱读啥读啥啊?
你看这种情况下,阅读兴趣才有发展的空间!
见识少了,分辨不出好坏
就好像看到形容一个池塘“像莫奈笔下色彩”,有些没见识娃他不认识莫奈,读的书也少,就会想这啥玩意儿啊。
而见识多的娃,要么他认识莫奈,脑子里能想起来印象派的画,就知道这比喻很美;要么他读过很多真正好的文字,会识别出这个可能比喻可能很好,主动去搞清楚莫奈是谁,为啥这么写。
不要考验人性,不要考验娃的兴趣
作为半个童书圈的教育人士,我只想说现在的图书市场,真令人担忧。口水书泛滥,粗制滥造得很,有些书和短视频也没高级到哪儿去。
人的本性就是贪玩、贪刺激。全凭兴趣,你信不信三年级娃就自己去找《霸道总裁爱上我》来看,或者天天就抱着披着科普皮的“穿越小说”猛刷(还要把很少的知识部分跳过)。
问就是"你要尊重我的阅读兴趣",你怕不怕?
指望娃的阅读,只凭兴趣读着读着,自然而然就“好了”,这就好像打游戏抽卡,虽然有保底机制,但谁知道要抽多少发、氪多少金,才能等来娃开窍。
所以啊,不如老老实实盯着娃,先读点经典名著保证基本的营养,再看点经典科普增长见识,这样的孩子,底线高啊。
EASTWEST
好了,再写下去就变成丧气话了,咱们就是先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嘛。反正寒假也是过年嘛,孩子玩了至少收获了开心。
但开学了,别继续拿“时间紧”当借口,继续忽略阅读了。学期中时间是紧,但孩子也更配合啊。
我们不能被"静待花开"的鸡汤骗了,真正的园丁都知道:
不在冬天松土施肥,春天只能收获一院子蒲公英;
不帮孩子搭建阅读脚手架,自由生长出来的可能是歪脖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