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国家而言,关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调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可是在晚清时期,却发生了一件怪事,咸丰皇帝居然想以免除全部关税为条件,与洋人进行谈判,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天津条约》的签订
这件事还得从《天津条约》说起。英国、法国利用“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于1857年组成联军,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英法联军攻破大沽口炮台,直抵天津城下。咸丰帝急忙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前去与英法联军议和。最终,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虽然《天津条约》是与四个国家签订的,但有四点是相同的。第一,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城;第二,增加对外通商口岸;第三,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进行游历、传教;第四,清朝修改海关税则。之后,英法联军撤退。然而,咸丰帝对条约的内容很不满意,于是他让桂良在上海与英、法商谈通商章程时,要求交涉修改《天津条约》。
二、咸丰皇帝的计划
年轻的咸丰皇帝对世界上的变化一无所知,对英法的情况更是知之甚少,为修改《天津条约》,他向桂良暗授机宜,只要能够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占据广州等几件事,清朝可以向英、法等国免除全部关税!咸丰帝还告诉桂良策略:先宣布免除关税政策,洋人必然会感恩,然后再提取消公使驻京等事。
接到咸丰帝的旨意后,桂良、两江总督何桂清都被震惊了,他们认为此事非常严重,绝对不能这么做。在与英法谈判时,两人压根没有提到咸丰帝的计划,同时他们还不断给咸丰帝上书力陈免税有十可虑。咸丰帝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最终放弃了全免关税的计划。那么,咸丰帝为何宁愿免除关税,也不肯见洋人呢?
三、天朝上国的面子
从现代外交的角度来看,外国公使进驻一个国家的首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在清朝的咸丰帝眼里这可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清朝皇帝继承的是历朝历代的延续的“天朝上国”思维,而天朝是没有外交的,有的只是朝贡关系。咸丰帝不愿外国公使驻京,不想见到西方的使者,不是他天性害羞,而是不想将天朝的颜面毁在自己手中。
一旦外国公使驻京,就意味着这些国家不是清朝的朝贡国,天朝颜面何存?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外国公使在觐见清朝皇帝时,要求按照西方礼仪,不行三跪九叩之礼。这更是让清朝皇帝颜面尽失的一件事,因为自古以来,任何人面见皇帝都是要行跪拜之礼的。如果洋人面圣不用下跪,那么皇帝、天朝的颜面就全丢了。说到底,咸丰帝还是在用天朝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变化,才会产生荒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