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啊,为什么不教我打开面包店门的方法呢?”
【charpter 1】
其实《リズと青い鳥》可以被翻译为《利兹与青鸟》或《莉兹与青鸟》,可能【莉兹】要比【利兹】看起来更工整一些。考虑到大多人的第一印象,接下来的内容还是用《利兹与青鸟》吧。
很多人都是因为《吹响吧!上低音号》动画才关注到《利兹与青鸟》电影,如果没有了解过《吹响吧!上低音号》搭建的故事背景,相信不少观众都不太能第一时间接受和理解《利兹与青鸟》——如同观众没有看过《玉子市场》的前提下,直接看《玉子爱情故事》,难免会觉得故事推进有点突兀。
《利兹与青鸟》则“更进一步”,作为《吹响吧!上低音号》动画系列的衍生作品,它并没有像《玉子爱情故事》一样沿用【作品】的主角,而是挑选了铠塚霙和伞木希美这两位”二线角色“,对这两位在第2季中的戏份进行了内容伸展与感情挖掘,呈现出一幕带着青春独有的那种朦胧美感的少女故事。
对于《吹响吧!上低音号》的粉丝来说,还需要适应的是《利兹与青鸟》中人物画风的改变。
如果说《吹响吧!上低音号》中的铠塚霙和伞木希美是“五短身材”——据说这称为“五头身”,这种头身比例让角色看起来就比较小,不管是角色身形上的概念,还是角色呈现出的“成熟度”。
那么,在《利兹与青鸟》中,人物则变成了更符合现实中人身比例的“七头身”,而且,相较于原作中的“幼女感”,《利兹与青鸟》中的铠塚霙和伞木希美呈现出的少女感,更贴合这部外传其实是“少女心事”的本质。
当然,如果想把两位主角的成熟度再提升一些,《利兹与青鸟》的画风甚至还可以变成下图这样。(注:出处不详,源自网络)
【charpter 2】【六年之痒】
当我们有心重温《利兹与青鸟》这个故事时,应该要注意到铠塚霙和伞木希美之间的羁绊始于6年前的初中时代。
如果论故事的起点,应该要从孤身一人的霙被希美搭话的那一刻开始。
在这个总是喜欢轻缕发丝、形单影孤的少女看来,是希美在自己那个充满漆黑不安的世界里,擦亮了一根火柴。霙在火光的指引下有了目标与憧憬,但就像童话里演绎的那样,小火苗在风中晃动,而一切终要迎来结束——
毕业季快到了,两人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以【铠塚霙】为主视角的故事。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校门、熟悉的眨眼、熟悉的转身、熟悉的踢鞋、熟悉的叹气,还有熟悉的踌躇,以及,熟悉的等待。
那一连串轻快的碎步声,带起了琴声与鸟叫,【铠塚霙】的世界瞬间有了生机活力,明媚与满足随风晃动,就在那一刻,好像所有的泪水早已写好了剧本,等待在某一刻启程。
牛尾憲輔为【铠塚霙】等待【伞木希美】、两人一前一后走向音乐教室的这几分钟近乎无对比画面的配乐,名为《wind,glass,bluebird》。
虽然曲目的名字没有后面的《doublelead “系列”》更有一层深意,但在这种轻松闲适的节奏中,我们能直观地看出两人的性格与关系。
【伞木希美】从鞋柜拿鞋后,会让其自由落体;【铠塚霙】从鞋柜拿鞋后,会轻轻放下。
【伞木希美】步幅较大,步频较密,走路时会摆起双手,上楼梯有时会一步两台阶,遇到楼梯转弯时会故意打个圈儿,来到音乐教室后会像一只鸟儿般转个圈(起舞)再进门。
【铠塚霙】步幅不大,步频舒缓,走路时双手会尽量不动,从两人的节奏看,她似乎跟不上【伞木希美】,而【伞木希美】也不会放下她不管,而是时不时回头看看——“似乎像是在等待,但立刻又转身走开”。
这些镜头语言提醒我们,【伞木希美】是个性格外向活泼、大大咧咧的少女,而【铠塚霙】是个内向、小心翼翼、情感细腻的少女。
更进一步讲,从【伞木希美】一直走在 【铠塚霙】之前、【铠塚霙】会时不时用一种带着渴望、憧憬的眼神注视着【伞木希美】、【铠塚霙】重复(or模仿)【伞木希美】摸鞋柜开水龙头的行为看,在两人的关系中,【伞木希美】是主导者,而【铠塚霙】是跟随者。
这里,【伞木希美】的马尾作用相当巧妙,跟随步伐进行钟摆摇晃的马尾凸显了【伞木希美】的步伐之快和性格,马尾也让【铠塚霙】有个了视觉关注点——同时也引导观众思考这两个人的关系。
很多人都会觉得,【铠塚霙】像一只柔弱且带着强烈好奇心的猫。
在【铠塚霙】的注视下,【伞木希美】先进了音乐教室,接着屏幕入白,字幕出现【disjoint】。
这【disjoint】表达的是【不相交】,这是在暗示两个人的关系吗?还是别的什么?
我们不知道。
野飞
《利兹与青鸟》最后的合凑听哭了,因为它们终于得到了自由,也就是2个女主最后都释怀了,没有留下遗憾。
苍白的抹消者NAO
看下去好多相似角色在隔壁片场走过[吃瓜]
命运之蛇
这几年“搞同”大行其道,整个互联网或多或少都有点受影响,但“gay”就如昙花一般,花开之时灿烂无比,转瞬却落得满地破败。终究是快餐时代的过渡品之一,可悲可叹啊![呲牙笑]
流氓的低音鼓
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点赞]
那爱已逝
满脑子都是那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