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贺诚,毛主席是熟悉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就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01年,贺诚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曾参加过四川保路运动和同盟会的武装斗争,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父亲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便在贺诚五岁的时候将他送到了私塾读书。贺诚在学习中非常勤奋努力,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三台县的潼川中学读书。
在潼川中学读书期间,学校里面有很多思想先进、人格高尚的人士。他们经常讲述晚清和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在环境的影响下,贺诚的思想也得到了启蒙,并立下了报效祖国的鸿鹄大志。
1922年,贺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当时的北京学术思想活跃,贺诚的思想也在一点一点得到升华。
五卅运动
在学校读书期间,他先后参加了“二七
大罢工、欢迎孙中山北上运动、五卅运动和”三一八”运动。同时,他还仔细钻研了《共产党宣言》,认识到中国的革命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完成这个使命。
可是贺诚的种种行为却引起了反动派的不满。不久,校方便以少交28元学费为由,开除了贺诚的学籍。之后,贺诚便在组织的安排下来到了广州。
1927年12月11日,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了。起义开始前,贺诚便在暗中联络了一部分军官发动了宣传工作。起义开始后,贺诚便召集军医处的人员,果断处决了三名反动军官,为起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起义失败后,贺诚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总指挥部,看到已经乱成一团的人群,他很快镇定下来,开出一辆大卡车,开足了马力闯出了市区,朝着起义的队伍狂追而去。
广州起义(油画)
后来,历史记载下了贺诚此次所做的贡献: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医处虽然只有十多个人,但却是第四军参加广州起义的唯一一个单位,而领导起义的,是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一年多的贺诚。
1931年,在组织的安排下,贺诚来到了中央苏区,并见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毛主席。
谈话的过程中,毛主席提到了贺诚在广州起义所做的贡献,不禁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们红军大有人才在啊”。
两人经过一阵寒暄过后,毛主席提议由贺诚担任红军总军医处长。对于这样的岗位,贺诚没有接触过,便委婉地拒绝了。
毛主席听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在那个医科大学教书,没有接触过。但是你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寻找经验,同时做好调查研究。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
革命战争年代的毛主席
听了毛主席的一番话,贺诚的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完成党中央和毛主席交给自己的重任。
贺诚在上任后的第一时间,便召开了第三次卫生工作会议,会议决案把“预防为主”的思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内容详细,操作可行,涉及个人的饮食起居、公共的环境整治、部队的行军注意事项等方方面面。随后便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成为了当时指导军民预防疾病的纲领性文件。
1932年11月,瑞金成立了第一所军医学校,贺诚担任了校长。后来,他又建立了卫生材料厂,组织人员为中央苏区带来了大量的医用物资,缓解了当时的困难局面。
在毛主席的关注下成长1934年,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贺诚率领一支老弱病残约3000余人的队伍,步履维艰地行走在了漫漫征途当中。
红军在长征途中(油画)
由于医疗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士兵在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都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作为总卫生部部长的贺诚早有准备,他在长征开始之前,就给部队预发了一些药品和器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队的医疗基础。
尽管在长征开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可是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军缺医少药的问题,在长征途中因病痛遭受折磨的战士仍然是不计其数。
贺诚十分心痛,但他还是一边行军,一边照看伤员,同时还要保护医疗器械,责任十分重大。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经历了重重险境,总卫生部也遭遇了敌机的轰炸,贺诚都在沉着地应对。甚至到了后来,他只要一听见外面的枪声,就可以得知敌人的兵力有多少。
红军主力会师(油画)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主张北上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结成统一战线进行抗日。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从自己的私心出发,主张南下。
最终,党中央作出决定,单独率领部队北上,而贺诚所领导的总卫生部编入了张国焘所领导的左路军。
不久,张国焘提出了南下川康的主张。贺诚对张国焘的行为不满,多次在会议上公开拥护毛主席作出的决议,却遭到了张国焘的打击。
1936年,贺诚与朱德等人到达了陕北。为了彻底粉碎张国焘陷害红军的阴谋,朱德、刘伯承派出贺诚以领药品为名,来到保安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情况。
贺诚夫妇
想着就能见到毛主席了,贺诚的心中十分激动。他在接到任务后的第一时间,就向组织上领了一匹快马,昼夜不停地向保安进发。出发前,贺诚还特意找了一套中央根据地所派发的灰布军装穿在身上。
对于贺诚来讲,这套旧军衣的意义十分重大。他觉得,只有穿上这身衣服去见毛主席,才能表达此刻的心情。
来到保安后,贺诚在第一时间赶往了毛主席的住所。贺诚看到毛主席后,大步走上前去,激动地说道:“终于又见到了您,又回到了党中央的身边,我代表总卫生部的同志向您问好,向党中央致敬。
看着眼前的贺诚,毛主席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道:“同志们辛苦了,党中央也在日夜盼望着你们的到来。朱德、刘伯承同志身体还好吗?”
革命战争年代的毛主席
贺诚也高兴得说道:“他们的身体都很好,这次来保安就是他们派我过来的。”
就在贺诚来到保安后不久,毛主席便派贺诚陪同忘记王稼祥前往苏联治病。
令贺诚没想到的是,这次一走竟然足足走了八年之久。在滞留在苏联的这段时间,贺诚在殖民地研究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进修了医学,在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进修,学到了大量的医疗知识,并用这些医疗知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5年,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贺诚从蒙古入境来到了张家口,终于回到了祖国。之后贺诚被派到了东北,任命其为东北军区的后勤部副司令,同时兼任了卫生部的部长。
贺诚来到东北工作后,鼠疫流行。出于对传染病的控制,贺诚迅速召开了会议来开展防疫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不仅防疫队伍迅速行动起来,还积极发动群众和军队一起搞卫生运动。
医护人员在防止鼠疫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鼠疫,贺诚亲自带队,走到人民群众中间,不断奔走为大家宣传防疫知识,从中间过程来防止疫情扩散。临时组成的防疫队,几乎走遍了疫区的每一个角落。
防疫工作完成后,全国人民都在不断地感叹:“东北的防疫工作是一个奇迹,它的做法和经验影响到了建国后的全国卫生工作,应该好好地进行总结。”
英雄陨落1949年6月,正在东北工作的贺诚突然接到了党中央的通知,要他即刻前往北京接受新的任务。接到通知后的第一时间,贺诚就前往了北京。
贺诚来到中南海后,向毛主席汇报了这几年的工作情况。毛主席听后,对着贺诚说道:“中央决定由你来主持中央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的工作,你身上的责任重大啊。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好卫生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争取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贺诚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
贺诚在上任后的第一时间,便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代表大会。会议上,贺诚提出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方针。不久,在贺诚的领导下,新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消灭重大传染病疾病的防疫工作。
可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贺诚却面临了新的困境。
1953年,中央军委在军委卫生部设立政治部。不久,就有人写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指出军委卫生部存在着很严重的官僚作风。
由于当时刚刚建国,在很多事情上都没有经验,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贺诚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
1955年的授衔仪式
1955年,党中央为了表彰那些革命战争年代有功的同志,决定对这些革命英雄进行授衔。在175名中将当中,傅连璋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而贺诚与他的情况极为相似,很多人都认为贺诚也会被授予中将军衔。
可当时贺诚的很多事情还在处理的过程中,自然无法参加授衔评选,因此也就没有被授予军衔。
1958年,中央军委重新进行了审议,并为贺诚补授了中将军衔。四年后,贺诚又荣获了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进入了一段特殊的时期,贺诚将军遭遇了人生的低谷,暂时离开了工作岗位。后来,在刘伯承元帅的过问下,贺诚来到了山西太原总后勤休干所进行休养。
贺诚将军
70年代,贺诚多次给毛主席写信,希望能够恢复工作,周总理想让他继续担任卫生部长,可是却迟迟没有落实下来。
后来,毛主席又亲自做出了指示,贺诚担任了后勤部的第一副部长。
贺诚当选为后勤部副部长后,之前一起工作的同志们都一起前来祝贺。贺诚的心里十分感动,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从前,他加紧了学习和锻炼身体,还高兴得去游了泳。
1982年,贺诚将军积极响应邓小平同志的号召,离开了工作岗位。离休后的贺诚并没有留在家中颐养天年,而是不断地关注着新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不久,贺诚将军回到了家乡。他把自己的积蓄全部都拿了出来,用来支持家乡的医疗事业,同时他还为重建小学资助经费,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深爱的这片土地。
贺诚傅
1992年11月,为了党和国家奋斗了一生的贺诚将军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不断地叮嘱自己的家人:“现在国家的医疗水平还不先进,在我走后,你们要多关注医疗事业的发展。”
贺诚将军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从一名被压迫的农家子弟,逐渐成长为“战功赫赫”的医生将军,他的一生是精彩的。现如今,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我们只有秉承老将军的精神和意志,才能战胜此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