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三足凭几变形的可能路径
在这里,需要作一个特别提醒,由于三清主尊尤其元始天尊常用的三足凭几,三足之中有一足居中,位于敝膝正中,位置与居中的垂带重合,所以在模式的变化中,大致在明清时期,也衍生出了一种别样程式,因为下垂帛带的端口也系于腰带正中,腰带中间也带兽头,于是,带兽头的飘带,与带兽头的三足凭几的居中曲足,两者就产生了一种重合混淆。也逐渐客观上发展出一种新样式。那就是三足凭几只剩了上半部分的宽带与兽头,而在下半部分,却用下垂帛带取代了三足凭几的中间曲足。其中的发展过程,容我大胆游戏一番,推演一下某种逻辑可能性:第一步由于道尊本身存在一种只束宽带,而不倚三足凭几的模式,所以,腰部只存在横向的宽带,而在竖向方向,不见下垂的凭几的几足,也是有依据的。比如下图中宋代大足石刻中的老君造像、三清造像。明代原始天尊像。
大足石刻老君造像 乐艺会资料
大足石刻 三清造像 乐艺会资料明代 元始天尊琉璃造像 首都博物馆
第二步
主尊既存在横向腰带与纵向下垂飘带,又同时有三足凭几要素,所以在视觉上,居中的下垂飘带与居中的下垂几足重合,视觉上表现为,上半部分为几足,几足末端为兽爪,而爪下为飘带,几足与飘带重合在一直线上。见下图所示:
宋代 大足舒成岩三清造像 原始天尊 三足凭几
元始天尊铜造像 三足凭几 1998北京翰海拍卖
元始天尊铜造像 三足凭几 北京巨力2017年春拍
民国元年《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元始天尊说法图 泉林阁书摊
第三步
由于部分主尊的三足凭几几足不是显著的兽爪,而是方形足端,所以虽然也能分辨出三足凭几与下垂飘带的分界,但是在视觉上已经十分模糊,如果不加认真甄别,也大致看不真切了。
明代宣德 北京白云观三清阁元始天尊造像 三足凭几
第四步
逐渐的,三足凭几的兽足被混淆而不见了,几足的方形末端也被模糊而消失了,于是,没有了曲足的三足凭几本身是否存在也成了问题,所以,在工匠的眼中,本来是三足凭几居中上端的兽吞,也变成了腰带的带头,好在腰带带头,也可以是兽头。在这个环节,三足凭几本身已经不存在了,只留下兽头以及横向腰带。见下图所示:
明代 三清祖师画像 美国明利亚波利斯艺术馆
第五步由于三足凭几两侧凭端,在视觉上,假设有仰视的倾向,就会有两端向上飞翘的双翅感。如下图所示:
北宋张激《白莲社图卷》普济大师说法
《八十七神仙图》同时,不管是否被这种视觉倾向所影响,实际上,在三足凭几的发展中,也产生了新的路数,那就是在三足凭几两侧,有上翘的弧线与上竖的装饰出现。
北齐 马黄头造像碑
明代 武当山紫霄宫 铜铸贴金 道德天尊坐像
清康熙 金漆三足凭几清代 金漆三足凭几 故宫博物院藏
在本品故宫金漆三足凭几的说明中,说明文字中强调说“几面弧形,两端翘起作浪花状”。这个两端翘起作浪花状、作上昂龙头状,就是三足凭几新发展出的造型路数。
由此,三足凭几的这个两端上翘的新装饰,加上之前我们阐述的三足凭几与下垂飘带的混淆而导致的三足凭几的消失,以及兽头与横向宽带的存留,或许就共同促成了一种道尊的新视觉艺术模式的发展。见下图所示:
《玉清元始天尊》 北京白云观藏
太乙救苦天尊画像局部明代皇帝钦定神真图 三清
在上图中,这种两侧上翘装饰,也未必上翘,而成了两端的凸起装饰,也与圈椅的扶手产生了模糊性,这种呈现在花钱收藏中也有体现。请看下图:
胡坚藏品在上述花钱中,上部有释迦如来、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与弥勒菩萨,中部有道教三官,显示了一种佛道兼容的状态,本钱牌或是斋仪中的法器,具体内涵以后再研究,今天我们只谈其中的一个视觉要素,那就是在道教三官层级上的一个神灵形象,他的身体坐具两侧,也正类似我们阐述的三清两侧上翘的装饰。这也是花钱中最接近三足凭几的一次。其他问题我们日后再详细阐述。
史延春所绘三清图从上述神明坐具的不完全梳理中,我们大致可以明白,三足凭几从南北朝盛行以来,本身开始的时候含有道家风度的精神气质,陈寅恪先生就曾经阐述过琅琊王氏的天师道信仰,所以王家墓葬出土的牛车上的三足夹轼,也就具有了一种格外的文化风度。而南北朝时期墓葬中主人三足凭几,手持便面,或许也是在模拟道家乃至老子的仪表,以便契合见老子而进入神仙世界的愿望,唐宋乃至之后老君乃至三清的座具,也一直呈现三足凭几,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文化脉络的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