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多安在演讲中毫不留情地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比作希特勒,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以及对黎巴嫩的大规模袭击。他指出,以色列的行为是种族灭绝,并呼吁国际社会及联合国立即采取行动制止这些残忍行为。埃尔多安此举显然是延续了他一贯以来对以色列强烈批判的态度,尤其是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埃尔多安与以色列的关系历来紧张。早在本世纪初,巴以冲突期间,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关系就因人道主义灾难而跌至冰点。当时,一艘满载土耳其人道主义援助的船只“蓝色马尔马拉号”被以色列攻击,导致多人死伤。这一事件使两国关系陷入僵局,直到近年来才有所恢复。然而,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土耳其再次对以色列发起强烈指责,外交关系也再度紧张。
米莱的反调:力挺以色列与埃尔多安的强硬立场截然相反,阿根廷总统米莱则在联合国为以色列辩护。他不仅批评联合国是一个强加议程的“利维坦怪物”,还称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捍卫自由民主的国家。米莱的发言引起了极大争议,因为这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以色列的批判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在联合国通过的决议中,124个国家对以色列表示谴责,要求其在12个月内撤出巴勒斯坦领土,而米莱则站在这些国家的对立面,公开支持以色列。
米莱在批评联合国时使用了“利维坦”一词,这不仅仅是对联合国的抨击,更反映了他对国家主权与国际组织权力关系的看法。“利维坦”这一概念源于《圣经》,后被17世纪哲学家霍布斯用于形容强势的国家权力。在米莱看来,联合国这种国际组织已经变成了一个利维坦怪物,强加议程于各成员国,削弱了国家的主权与自由。
米莱的动机:政治与经济利益埃尔多安和米莱这两位领导人在联合国的发言表面上看似对立,但实际上他们都在各自的逻辑下对联合国表示不满。埃尔多安批评联合国在应对以色列问题上无所作为,认为五常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来制止以色列的“暴行”,而米莱则认为联合国在其他问题上表现虚伪,对以色列等国的批判带有明显的双重标准。
米莱将以色列称为中东地区“唯一捍卫民主自由的国家”,这一论调在国际社会中引发了广泛争议。民主与自由这些抽象概念在国际政治中往往被各国赋予不同的解释与含义。以色列在捍卫自身国家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对巴勒斯坦人权的指责。米莱为以色列辩护的同时,忽视了这些基本的人权问题,使得他的言论显得苍白无力。
用户42xxx98
阿根廷被英国爆揍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