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二字,皆指学识之士、显贵文士。金-元好问《息轩秋江捕鱼图》诗之三:“玉堂人物今安在?纸尾题诗一慨然。”宋-梅尧臣《寄维扬许待制》诗:“欧阳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诏传星流。”
玉堂孙家皆指济宁玉堂孙氏。
据《济宁玉堂孙氏族谱》记载,祖籍隶山西,祖居洪洞,明代洪武初,移民外迁。史料记载:“我祖当年出迁时,堂兄弟十八位,循照移民惯例,携眷聚集在洪洞之郊大槐树前,分手告别。分手前为留纪念物,众议砸锅分铁,各留一块,以此为记。 遂迁徒至河南,分别数人,又到山东后,其余分别在夏津、聊城、阳谷、郓城四县定居。”
相传玉堂孙始迁祖和郓城孙马厂钦公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叔兄弟十八中的兄弟俩,玉堂始迁祖是长支,马厂是二支。
济宁玉堂孙氏家族兴盛的转折点来自于家族成员孙扩图。在他之前,其父辈、祖父、曾祖父只是一般的秀才,都没有做官,他是第一个通过科举振家进入仕途的人。其子孙玉庭,乾隆年间的进士,官至两江总督、体仁阁大学士。
济宁玉堂孙氏从平民布衣到缙绅之家,成为了中国北方的名门望族,在清代的200多年里孙家四代累官。为清代北方士族第一家。巍科显爵,号称“山左之冠”。
济宁玉堂名号源于清朝大官孙玉庭,因玉堂酱菜名扬四海,谓之济宁玉堂孙家。
济宁玉堂名号源远流长,渊源颇深,说来话长,这得先从济宁的地理位置、环境背景讲起。
济宁背依水泊梁山,前俯微山湖;地连河南、安徽、江苏,水牵京津、苏杭。自打京杭大运河穿城开通之后,这里就成了江北著名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加以这里地理环境优美,留下了江北小苏州的美称。到了明清,复升为直隶州之后,更是成了鲁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当时济宁非常繁华:“济宁州、赛银窝,生意兴隆买卖多;南门口枕着运粮河,交通方便行商多。”玉堂来历要从玉堂酱园的创始人戴阿大说起。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戴阿大在南门口买下了一方宝地,开起酱菜铺。开店铺讲究字号戴阿大图吉利,按天干地支推算,选中未时(按天干地支解释未时为玉堂),便取名玉堂,又因他原籍苏州,故名姑苏戴玉堂。从此,声震国内外的玉堂酱园便在济宁运河岸边诞生了。
后来姑苏戴玉堂惨淡经营,每况愈下,加上当时贪官污吏的勒索,沉重的额外税征,到了1807年就不得不将经营近百年的酱园拍卖。济宁的大药材商冷长连,联合有恩于自己的时任两江总督济宁人孙玉庭,以千两白银买下了姑苏戴玉堂。由于戴家卖店不卖字号,故孙冷合营后的字号改变为姑苏玉堂。买下后,冷长连亲自来酱园主事。他潜心研究,反复尝试,吸取戴家的经验及教训,留江南风味之长,取地方风味之优,短短几年,就研制出了几十种集江南风味、地方风味之优的酱菜,使姑苏玉堂名声大震。到光绪三十二年,冷家抽出了股份,从此,玉堂酱园就由孙家独家经营。
济宁孙氏也开始以玉堂孙氏之名,逐渐名扬四海,名声在外。
孙玉庭乃乾隆四十年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多有政声。其长子孙宝善亦官至两江总督,三子孙瑞珍为户部尚书;其孙孙毓溎,宝善之子,道光二十四年状元,官至浙江按察使;其孙孙毓汶,瑞珍之子,任军机大臣、刑部尚书;重孙孙楫,官至顺天府尹。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济宁玉堂孙家不仅祖孙四代在朝为官,而且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官。卓越来源于平凡,孙家的昌盛是有原因的,一个好家风至关重要。玉堂孙家四代人出了一个管学大臣,两个大学士,一个总督,两个巡抚,一个按察使,其他还有道员至府县官员38人。从科举考试的角度说,玉堂孙家四代人出了一个状元,一个榜眼,五个进士,九个举人,41个贡生和秀才。所以有人评论说:“山东名门望族,莫过济宁孙氏,代代衣金腰玉,四世名列清史,家门之盛,北方士族,罕有其匹。”
济宁玉堂孙家既然这么多做大官的,家产当然也少不了。据说老济宁有几句顺口溜:“半城财富是孙家,半城大院是孙家,半城文章是孙家,半城人才是孙家”。另外根据资料记载,在光绪年间济宁玉堂孙家在济宁周边拥有的土地多达四万余亩,关于玉堂孙家老济宁流传着“骑马不踏外姓路,马饥不吃外田草”的说法。
世事沧桑,时过境迁。玉堂孙家清朝的强盛已成为历史旧事,但玉堂流传的酱菜工艺依然令人称道。
与玉堂有关的末代孙氏后人分布在全国各地,长房长孙孙沂现在沈阳,末代玉堂经理孙笃丞之子孙序东现在南京,另外上海、石家庄、济宁、台北等地也有孙氏后代。他们大多是工程师、医生、教师或普通职员,绝少经商者。
时至如今,济宁孙氏家族历经了近两个世纪的沉淀与繁衍生息,孜孜不倦、继往开来;在有着状元世家美誉的同时,其后代子孙也正以先世祖辈的历史业绩为标榜,承载肩负起先辈所赋予的历史责任,在所在各个工作领域中刻苦奋进并有所创新,延续着其家族鼎盛繁荣时期的诗礼家学、谱写着其家族自强不息的辉煌篇章;成就着其家族世世代代如古运河水一般川流不息、激荡流淌的时代功绩。
参考资料:百科
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学习家谱知识。我就是我,寻根问祖,传播孙氏家谱文化,传播正能量。
甲乙丙丁
可惜现在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