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一场深刻的经济体制变革正在酝酿。田纪云,这位从基层一路走上中央的干部,在这场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提出的财政分税制、企业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等理念,为90年代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而在国家经济改革的背后,他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承担了一个更特殊的职责:国务院机关的干部选拔与任免。与其他领域的复杂性相比,人事工作或许显得不那么显眼,但它却关系到政府的执行效率和改革成效。
田纪云在晚年回忆时说:“我提拔的干部,没听过谁因腐败落马。”是什么让他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坚守清廉,又如何在不送礼、不收钱的情况下做到一视同仁?
淮海战役中的担架营经历
1948年的淮海战役期间,19岁的田纪云已经担任第二野战军的副营长职务。在当时的革命队伍中,许多十几岁就成为师长、团长的干部比比皆是,因此田纪云的副营长职务虽算不上年轻,但他在担架营中的表现却尤为重要。
田纪云所在的担架营职责主要是照料和转运伤员。在那场战事异常激烈的战役中,担架营的工作任务极为繁重。白天,他们需要冒着枪林弹雨,将伤员从战场前线运送到后方;夜间,仍然不能休息,还要负责为轻伤员换药、清理伤口、更换绷带。
在这样的环境下,田纪云带领全营战士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为前线的持续作战提供了重要支持。有一次,田纪云在前线任务完成后,随部队露宿。当时环境简陋,他便将自己的手枪枕在脑后,靠在地上打了个盹。
睡到半夜,他醒来后却发现手枪不见了。按照部队的纪律规定,丢失武器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这让田纪云感到压力倍增。他立即询问身边的人,试图找回丢失的手枪,但大家都没见到。
他意识到事情无法掩盖,于是在党小组会上主动报告了此事,并诚恳地做了检讨。田纪云丢枪的事情很快传到了二野战勤司令部司令员何光宇那里。何光宇知道后,毫不留情地训斥了田纪云。
他严厉地批评了田纪云的不谨慎行为,并要求他回去写书面检讨,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面对这样严肃的批评,田纪云没有任何辩解,他按照指示认真完成了检讨并提交了上级。
不过,司令部的一位科长对田纪云作了些安慰。这位科长熟知何光宇的脾气,他告诉田纪云,司令员的严厉批评实际上是对他的关注和器重。如果司令员完全不管他,那才是最危险的信号。
随后,田纪云在担架营中的表现愈发突出。他和营里的战士们继续高效地完成了多次伤员抢运任务,并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做到最好。何光宇也注意到了担架营整体工作的出色表现,在内部场合多次表扬担架营的贡献。
他特别提到,田纪云不仅工作扎实,态度也十分端正,是一位值得培养的后备干部。不久之后,田纪云的职务得到了晋升,成为了营长。
开启财政生涯
田纪云在二野战队渡江作战后,根据组织的安排,从军队体系转入地方工作,担任赣东北行署财政处总会计。从战场上的军事干部,进入到地方行政领域,开始承担起与后勤保障和财务管理相关的职责。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学校里,田纪云接受过系统的后勤和财务培训,会计技能、算盘技巧等成为他的强项。被任命为财政处总会计后,他很快投入到工作中,面对大量事务,他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工作态度迅速上手。
财政处需要管理的资金流向复杂,包括物资调度、各类支出和财政报表的编制。在这个岗位上,田纪云还承担了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任务。当时的经济环境艰难,各地物资匮乏,财政处需要统筹资源支持地方建设。
他结合自己的后勤管理经验,积极协调资源分配,在有限的经费中为重要项目优先安排资金,同时设法压缩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赣东北地区当时的财政环境压力巨大,许多地方的账目混乱。
田纪云亲自带队检查地方财政账目,通过逐一清理,为行署掌握了真实的财政情况。这些努力使得财政处的管理更加透明化,规范了下属部门的财务操作,同时为行署制定政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田纪云的努力和能力逐渐被上级注意到。多次年度总结中,财政处的工作成果都被作为典范提及,而田纪云本人也被提名为表彰对象。上级领导评价他思路清晰,执行力强,是一名难得的优秀干部。
跨省职务历练
调任贵州后,他的工作内容变得更加繁重复杂。当时的贵州财政状况相对落后,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匮乏,财政管理难度极大。田纪云在这一阶段开始深入参与地方经济治理,协助解决财政紧张的问题。
他带领团队通过精打细算优化支出,同时努力争取更多资源支持。他还特别注重资金的流向监控,确保有限的财政资源能够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在贵州,他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包括与地方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财政压力下的突发情况,但他总能通过冷静的分析和扎实的工作找到解决办法。
在贵州工作的几年间,田纪云的表现逐渐受到更高层领导的注意。随后,他被调任到四川,担任更加重要的职务。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经济体量和财政压力都远大于贵州。到达四川后,他面临的是规模更大、任务更重的财政管理工作。
四川省财政体系中既有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复杂问题,也有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清理和梳理。1976年,田纪云被任命为四川省财政厅厅长。四川当时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他上任后,迅速熟悉全省财政体系,通过调研了解各地财政运行的具体情况。他注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将过去积累的基层经验应用到更高层次的行政工作中。他还特别关注财政制度的规范性,逐步推动财政管理的透明化和高效化。
在四川期间,田纪云展现了自己的灵活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他推动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解决了许多地方财政运行中的难题。他通过合理分配资金,优化了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使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有力支持。
这段时期,他与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田纪云的表现得到了谭启龙的高度认可,这位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对他给予了重要支持和信任。
进入国务院
1981年,田纪云的职业生涯发生了重要变化,他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北京,正式进入中南海,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作为国务院副秘书长,他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时任秘书长杜星垣,分管经济事务。
田纪云的这次任命,离不开他此前的积累和表现。1979年,他与中组部副部长陈野萍的一次交流,为他的晋升埋下了伏笔。在这次交流中,田纪云以清晰的逻辑和系统化的思维给陈野萍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对财政管理和经济政策的理解全面而深入,善于把基层经验与政策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建议。陈野萍认为田纪云是个难得的人才,这一评价后来也影响到了他的职业发展。
在19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人物,田纪云开始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财政改革方案。这些措施针对当时高度集中的财政体系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弊端,直指核心问题。
田纪云提出的财政分税制主张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解决长期以来中央过于集中的财政分配模式,让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他主张推行“税收代替利润”的政策,明确国有企业的盈利部分应通过税收上缴,而不是直接向财政部门汇报利润。
此外,他还提出让企业实行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的改革方向。这一理念的核心是要求国有企业在经营中不再依赖财政补贴,而是通过自主运营来承担市场风险。这些想法虽然在当时未能完全付诸实施,但它们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到1990年代,财政分税制、以税代利等措施逐步实施,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2年,田纪云的职业生涯进入了新阶段,他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次年,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全面分管经济和财政工作,还承担了国务院机关党组书记的职责。
作为国务院机关党组书记,田纪云的工作风格清廉务实。他严格坚持用人标准,强调干部的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在决定人事任免时,他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礼物或人情干扰,也不会因为个人背景而偏袒任何人。
田纪云对于干部的选拔,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他坚持以工作能力、道德品质和实际业绩为依据,通过考察干部的具体表现来决定任免事宜。他对选拔出的干部也要求极高,注重他们的廉洁性和责任心。
这种一视同仁的用人方式使得国务院机关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工作风气。他曾在晚年回忆,自己在任期间提拔的干部中,没有任何人因腐败问题而落马。
参考资料:[1]万川.田纪云同志的收入分配思想及其启示意义[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