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的徐向前元帅,他的母亲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从小被深受母亲影响的徐向前,待人接物和善宽厚,与人相处更是让人如沐春风。
生活中的徐向前,从不讲究吃穿,简朴节约,甚至给人一种很是土气的感觉,很好保持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让人心生倾慕崇拜之情,因此,徐向前又有“布衣元帅”之称。
可是,一生与人为善的徐向前,却与革命队伍里的其中两位将军,从不来往,徐向前与他们两人的关系,一度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徐向前也对这两人一生都没有原谅他们的所作所为。
那么,这两位徐向前终其一生都不愿与之来往的将军是谁,和善的徐向前又为何与他们结下了如此深重的仇怨,以至于记了一辈子呢?
这两位将军,一个是周纯全,另一个是黄志勇。
1、婚姻多波折
我们先来说周纯全。
周纯全是湖北省红安县人,16岁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还曾于1927年11月参加了黄麻起义,被选为县里的农民政府委员。
1930年前后,周纯全担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常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
正是在担任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期间,周纯全奉张国焘之命,逮捕了一个人,从此和徐向前元帅结下了一生都解不开的仇怨。
因为周纯全奉命逮捕的人,正是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
徐向前的第一个妻子名叫朱香蝉,是徐向前于1922年在家乡通过包办婚姻娶的妻子。
虽然是封建包办婚姻,但是善良热情、孝顺懂事的朱香蝉,仍然得到了徐向前父母的异常喜爱,徐向前与朱香蝉也在日日耳磨斯鬓中逐渐产生了感情。
不过,不幸的是,朱香蝉在婚后数年,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投身革命生涯的徐向前,一直处于单身状态,直到1929年,徐向前经人介绍,遇到了程训宣。
程训宣是湖北黄安县人,出身贫农家庭,于1928年加入了革命队伍。
1929年6月,徐向前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担任鄂豫皖苏区中国工农红军第31师副师长,在一次战斗中,跳崖摔伤了腿,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
时任31师参谋长的曹学楷和三队队长倪志高,得知徐向前住院需要人照顾,又丧偶多年,于是主动牵线,安排18岁的程训宣照顾徐向前的身体和日常生活。
一来二去,日日相处的徐向前和程训宣,都对彼此感觉甚好,两人相处不久后,就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
婚后不久,腿伤痊愈的徐向前,很快到达前线指挥战斗,程训宣则选择留在大后方从事地方妇女工作。
为了革命斗争的工作需要,相爱的两个人,不得不选择长时间的分离。
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开始的时候,在七里坪一带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忆起此地就是他和程训宣结婚的地方,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愈加浓厚。
于是,徐向前决定派警卫员把自己的衣服和袜子送给程训宣,让她给缝补缝补,以便于自己更好行军打仗。
实际上徐向前平日里衣服袜子破了,都是自己亲手缝补的,这一次之所以让警卫员带给程训宣来缝补,不过是想借此了解一下妻子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以缓解自己对她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哪知道警卫员这一去,回来的时候,竟然给徐向前带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那就是程训宣已经被当做改组派给抓起来了。
2、妻子含冤死
原来,自从张国焘担任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之后,开始大肆排除异己,屡立战功又多次对张国焘做法公开表达不满的徐向前由此成为张国焘打击报复的对象之一。
就这样,在张国焘开展大肃反最残酷的时期,时任保卫局局长的周纯全奉命逮捕了程训宣。
得知妻子被逮捕,接受组织审查,徐向前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因为他无权过问,也不便过问此事,再加之当时反围剿斗争形势严峻,徐向前只得将自己对妻子的担忧和牵挂深深埋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反围剿战斗中去。
部队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徐向前到处打听程训宣的下落,却无人知晓,徐向前的心里愈加焦灼,却又没有办法可想。
直到1937年,徐向前到达延安,才终于打听到了妻子的消息,然而,却是妻子的噩耗。
原来,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正激烈的时候,程训宣就被周纯全逮捕,然后就扣上改组派的帽子,逼迫她承认自己的反革命,还要求她“揭发”徐向前。
面对加在自己身上的种种酷刑,程训宣咬紧牙关,宁死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坚持真相,坚决不说半个字连累自己的丈夫徐向前。
最后,恼羞成怒的张国焘,命令周纯全将年仅21岁的程训宣枪杀。
得知自己的妻子被周纯全枪杀,徐向前犹如万箭攒心,泪如雨下地质问周纯全,为何要杀害自己的妻子,这时,周纯全的回答,更让徐向前悲愤至极,甚至想拔枪为妻子报仇。
自此之后,徐向前始终对此事难以释怀,也从此和周纯全永不来往。
程训宣不幸遇害后,此后的十余年时间,徐向前始终孤身一人,不愿再娶,可见,程训宣之死,对于徐向前的打击,何其深重。
3、整人整上瘾
徐向前始终不愿来往的另一个人是开国中将黄志勇。
1935年,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胜利会师之后,当时,野心勃勃的张国焘公然违抗党中央的命令,决定率部南下,黄志勇士当时是张国焘的追随者之一。
后来,随着西路军遭遇反动军阀马家军的围追堵截,损失极其惨重,黄志勇才幡然悔悟,借机逃离。
1937年3月,延安开展大规模批判张国焘的运动,黄志勇却将矛头直接指向徐向前,认为是徐向前跟随张国焘南下,才导致红四方面军在河西走廊损失惨重。
此外,黄志勇还对徐向前的军事指挥和管理才能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面对黄志勇的主观臆断,徐向前认为黄志勇没有全面了解自己当时面临的实际困难,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
两人的关系因此一度剑拔弩张至白热化的程度。
后来,还是毛主席及时出门调停,才化解了两人的矛盾。
毛主席对黄志勇进行了批评教育,指出在整风运动中,要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又肯定了徐向前做出的贡献,同时勉励徐向前要以大局为重。
事情发展至此,按理说徐向前和黄志勇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谁知到了特殊时期的1967年,黄志勇再次旧事重提,且变本加厉地将当年张国焘旧事与其时的局势蓄意勾连,还公开表示,要和徐向前算算总账。
这一次,徐向前真的忍无可忍了,他积压多年的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厉声斥责质问黄志勇,是不是整人整上瘾了?
在危急紧张关头,毛主席再次及时站了出来,力挺徐向前,认为他为人正派,绝无可疑。
因为在特殊时期,黄志勇针对徐向前,还诬陷了很多老同志,后来被罢免了职务。赋闲在家的黄志勇,找到老战友韩先楚帮忙,韩先楚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始终沉默不语,黄志勇只得悻悻离开。
黄志勇走后,韩先楚对妻子叹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初,他连老实厚道的徐帅都不放过。
经此一事后,徐向前对黄志勇彻底寒了心,从此和他永远断绝了往来。
对于黄志勇的“举报”,徐向前始终芥蒂在心,以至于直到晚年,徐向前在撰写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一书时,特意提及此事,一再表示,黄志勇是误会了他,因为当时张国焘大权在握,他虽然威望颇高,却一再被张国焘视作异己分子,即使他当时站出来,也没有人会听他的,彼时的徐向前,不过是孤军奋战,一旦执意出走,那就是光杆司令。
虽然说徐向前对于周纯全和黄志勇二人,有极浓厚的个人私怨在,但是,徐向前坚决服从组织,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绝不把个人恩怨带到工作中。
红四方面军成立战史编辑委员会的时候,有人询问是否要将黄志勇从负责人名字中删除的时候,徐向前生气地表示,我没有那么小心眼!还特意叮嘱告诫编写人员,一定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面对历史,不抹黑任何一个参与者。
徐向前这种对待历史的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他人宽宏大量的气度,在党内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
1990年9月,88岁的徐向前在北京辞世。根据徐向前的遗愿,家人将他的骨灰撒在河西走廊苍茫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参考资料:
1、《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之死》 《党史文汇》2002.03
2、《徐向前元帅的“秘密”》 《群文天地》2012.02
3、《历史的回顾》 徐向前 人民出版社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