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节档的爆款,《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在海外市场也收获了不俗的成绩,全球票房超 124 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暂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 8。影片在 IMDb 上评分 8.3 分,烂番茄爆米花指数高达 99%,北美上映时甚至场场爆满。然而,在这一片叫好声中,这部电影其实存在不少问题。

先从剧情来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剧情相当散乱。故事似乎想融合多种元素,一会儿是龙宫复仇,营造出海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感;一会儿哪吒的经历又像是在 “考公”,这种风格的突变让人猝不及防;紧接着各路神仙又卷入其中,各种元素一股脑地堆砌,却没有一条清晰连贯的主线将它们串联起来,也没有对任何一个元素进行深入挖掘。电影时长比第一部更长,可看完后却很难回想起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到了结尾,更是靠主角不断喊 “我命由我不由天” 来强行升华主题,非但无法让人热血沸腾,反而显得尴尬生硬,像是硬生生地给观众灌输 “正能量”。

在角色塑造上,第二部也没能延续第一部的成功。新登场的角色几乎没有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都像是匆匆过客,没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第一部中,哪吒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戏十分催泪,而第二部却过度放大母爱,哭戏不断,仿佛在刻意赚取观众眼泪;第一部申公豹关于 “成见” 的台词令人印象深刻,第二部就拼命丰满申公豹的身世,又是努力的父亲,又是可爱的弟弟,还添加救主角父母的大功德,如此直白的情感铺垫,很难真正打动观众。至于哪吒和敖丙这对 CP,上一部没怎么互动,这一部就疯狂拉手,还制造误会反目,迎合部分观众口味的意图过于明显,显得角色塑造不够自然。

从文化表达的角度,虽然电影以中国神话为蓝本,但在改编上有些用力过猛。影片中的很多设定完全颠覆了传统,例如哪吒和敖丙成为好友、李靖变成慈父、申公豹成了大好人、神仙成了反派等。在传统叙事里,哪吒是反父权反强权的悲剧英雄,他与敖丙是敌对关系,这才引发了哪吒闹海的故事。而新版赋予哪吒全新的精神内核 —— 被命运诅咒的魔童,在偏见中求生。这种改编虽能与当下青年的身份焦虑产生共鸣,可也造成了对传统神话故事的过度解构。当改编过于天马行空,就容易造成观众对传统神话故事的认知混乱,长此以往,可能会削弱文化认同感。

电影中还存在一些低俗的搞笑桥段,比如屎尿屁、呕吐物等元素,还有踩姑娘裙子这类情节,不仅显得恶趣味,而且实际的搞笑效果并不好。石矶娘娘问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这一情节,更是照搬《白雪公主》中恶毒王后照魔镜的桥段,毫无想象力。这些细节不仅拉低了影片的整体格调,也反映出创作团队在内容打磨上的不用心。

尽管《哪吒之魔童闹海》在票房和海外口碑上取得了亮眼成绩,但其在剧情、角色、文化和内容细节等方面的缺陷也不容忽视。希望中国动画电影在追求技术与市场成功的同时,不要忘记讲好故事、传承文化,用心打磨每一个细节,创作出更多真正高质量的作品。

影评人: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