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正在经历微妙转变。近期,特朗普政府与俄罗斯就俄乌停火展开密集磋商,双方在关键议题上逐渐形成共识。白宫内部文件显示,美俄已拟定初步停火方案,内容包括前线部队后撤、设立非军事区等具体条款。然而,这份被外界认为“即将落地”的协议,却因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强硬态度陷入僵局。
泽连斯基的华盛顿之行将矛盾推向台前。据知情人士透露,原定90分钟的闭门会谈仅持续35分钟便草草收场。美方提出以乌克兰矿业资源开发权置换军事援助的方案遭明确拒绝,泽连斯基离场时未按惯例与特朗普握手。次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有些人永远学不会止损。”
莫斯科方面同步加大舆论攻势。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公开喊话:“谈判桌始终为乌克兰敞开,但需要务实的态度。”俄罗斯外交部数据显示,近半月俄乌边境军事部署减少15%,被解读为向基辅释放善意信号。然而,乌军总参谋部战报显示,东部战线俄军炮击强度同期上升20%。
乌克兰国内政治生态悄然生变。最高拉达议员联署的弹劾提案累计获得43个签名,距离启动程序仅差17票。反对派团体“新乌克兰”在基辅组织千人集会,要求政府“停止用民众生命换取西方掌声”。值得注意的是,该国宪法规定战争状态下不得举行大选,但修宪动议支持率两周内飙升12个百分点。
军事分析师指出战场态势正在恶化。美国战争研究所报告显示,乌军日均炮弹消耗量超出补给量30%,多个主力旅已实行弹药配给制。俄军则在哈尔科夫方向投入新型激光制导炮弹,其进攻效率提升40%。北约军事顾问私下警告,若美国援助中断,乌防空系统可能在10至14天内瘫痪。
欧洲盟友的摇摆态度加剧危机。德国议会否决了价值5亿欧元的无人机援助提案,法国推迟了火炮系统交付时间表。波兰虽高调宣布组建“国际军团”,但该国提供给乌军的苏制坦克中,47%因零部件短缺无法正常运作。
面对国内外双重压力,泽连斯基在近日电视讲话中重申:“妥协意味着背叛。”但其政治盟友、前国防部长扎日洛夫在私下会谈中向媒体透露:“总统团队正在重新评估谈判红线。”历史学者指出,这或许是乌克兰当局释放柔性信号的开始——在强邻与远亲之间,小国的选择空间往往比想象中更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