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王白居易:一首咏柳诗道不尽的人间沧桑世间哲理

Alen说古今 2023-05-10 14:24:45

白居易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诗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诗前四句耳详能熟,流传千古。

他写的《长恨歌》《琵琶行》都属于爱情诗,字数较长,上百上千字。

其中《长恨歌》是白居易听来的故事,完全是在想象中创作,就算如此白居易也把此诗写的如凄如诉,极为感人。

《琵琶行》则是白居易的亲身经历,有感而发,全篇充满了现场感,不疾不徐,不温不火。

没有居高临下,也没有玩世不恭,而是冷静客观叙述,寄予深情。

长诗开篇写事写景:秋日江边送客,偶遇琵琶女弹琴,请她出来相见,添酒重新开宴。

之后,琵琶女怀抱琵琶出场,一出场就与众不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两句名言名句早已超越诗之本身,成为后世广为引用的经典之句。

白居易是个散淡之人,兼济天下曾是他的人生理念,被贬官之后,他渐渐的独善其身。

后来的日子里他又升任知制诰,朝散大夫,连任杭州、苏州刺史,晚年任刑部侍郞,领取半俸,不怎么管事。

知足常乐,闲散为生,把主要精力都用于诗歌创作之上,诗之创作量全唐数一数二。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年过半百,已到了知天命之年,这一年,他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朝廷不予采纳。

白居易遂请求到外地任职,在离开长安前的某一天,他路过勤政楼。

忽然看见楼的西侧有一棵半空的老柳树,风起柳动,顿生诗意,遂写一首五绝《勤政楼西老柳》: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勤政楼是唐代宫廷著名的建筑,楼额题有“勤政务本”,因此而得名。

传说唐玄宗与兄弟友爱,为与兄弟同乐而建两楼:勤政楼与花萼楼。

这座楼一说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政务的,建于开元八年(720年),位于长安城兴庆宫的西南角。

勤政楼西侧有一株老柳树,柳树树杆粗大,已呈空朽状。

柳树空朽后往往还能生长很多年,粗干细枝,糙皮嫩叶是老柳树常有的状态,尤其是一棵百年老柳树,苍老之后特容易使人怜惜。

白居易抓住了这一个特性,开篇就写:“半朽临风树。”“半朽”,既是陈述事实,又是作者自喻。

百年老柳尚有生机,而五十岁的白居易却对官场的腐败不再抱有幻想,借势写下:“多情立马人”。

此话含义多层,先是肯定自己的抱负,再留有一线希望,三则埋下伏笔,意蕴悠长。

不仅与上句对仗,还巧妙地展现诗人的技巧。“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让静态之树呈现动态,让动态之人呈现静态,这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构成一幅意味深长的图画。

后两句作者以反常规的写法,让小诗呈现大的格局:“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这两句依然对仗,奇特之处在于作者未使用动词和形容词,只使用了名词。

让诗体莫名其妙的虽死犹活,虽空犹满,给人无尽的遐想。

从勤政楼落成之年开元八年(720年)算起,到长庆二年(822年)为止,时间过去了百年。

大唐由盛转衰,白居易对百年沧桑的历史一字不提,用了两个时间点和一个物象。

将其巧妙连接,充满了想象空间,点明了时代变迁的重点。

这首小诗诗句朴素,却有无尽的内容值的探讨,“入道弥深,所见弥大。”

0 阅读:47

Alen说古今

简介:随意写写,记录古今之人,唐诗宋诗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