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诗人因为失眠写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

Alen说古今 2023-05-10 14:31:27

张继是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他是唐朝诗人中最典型的以一首诗红遍天下的诗人。

诗存世不算少,约有五十首,这数量已经超过了同时代许多诗人了。

《枫桥液泊》太出名了,以至于掩盖了其余诗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渔火”,渔船星星点点的灯光。张祜诗曰:“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里说的星火就是“渔火”。字面上的夜思非常的明确易懂,大凡后世流传千古的唐诗都具备这个特点,否则难以口头流传。

开头两句诗有个辅助的例子可供参考。

上海博物馆有个金代瓷枕,枕面有前两句诗,但略有不同:“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

“叶落“,“秋天”;“猿啼”,代表悲伤。“霜满天”,代表寒冷;“江边”指地点;“对愁眠”,睡不着。

首联是说,深秋寒冷的夜晚,心中悲伤无助,江边停泊的船上,渔翁因打不到鱼难以入眠“对愁眠”。

这一联将悲伤渲染到了极致,“月落”更说明景况不好;“乌啼”比“猿蹄”多了一份惨状,还有不详。

“江枫”不再确指“江边”,多了其他可能,比如枫桥原名封桥;“渔火”包括“渔父”,但不是一人,而是目力所及的所有打鱼人。

如此这么看,诗歌的强大就可以感受了,不管是“月落”还是“叶落”,不管是“乌啼”还是“猿啼”,都是晚秋凄凉的意境。

只不过“月落”句高“叶落”一筹,“江枫渔火”对“江边渔父”,很显然前句因词汇之间的互不联系,给想象留出了极大的空间。

而后句将形象具体到“渔父”一人身上又略显狭隘。而“江枫鱼火对愁眠”从对个人的怜悯上升到对整个阶层的同情。

尾联“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苏州古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唐贞观年间名僧寒山、拾得在此住持,故名“寒山寺”。

从宋代起就有王珪题写张继的诗碑,惜被焚烧不存,至今1947年,现代人张继(重名)亦书写此诗刻碑,至今仍存寒山寺内。

寒山寺得以大名显然是张继此诗起了决定性作用。

诗的末尾一句为神来之笔一“夜半钟声到客船”。古人远行能走水路时尽可能走水路,水路平稳价廉。

“夜半钟声”将悠长的具有禅意的钟声引入昏昏欲睡的船客耳中,传达出一片温情。

余音袅袅的钟声,让全诗在孤寂、清冷、劳顿等负面情绪中生出一丝温暖,一丝安心。

《枫桥夜泊》是唐诗在后世普及度最高的诗歌之一,它不仅仅对我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对邻国日本也影响之深。

究其原因主要是此诗中的佛学含义,张继只字未提僧人,也未提佛经,只是在深秋风寒羁旅宿船时。

一方面担忧水上人家的愁苦,一方面似睡非睡时听到远来的钟声,不动声色地将生活的点滴与佛教中的警示糅在了一起。

让万籁俱寂的姑苏城以及吴淞江被悠长的佛钟声笼罩,让世俗世界听到佛家梵音。

一首诗,从文学讲就是一首诗,但《枫桥夜泊》不是诗,是一幅画卷,整首诗是一副静止的画,最后因为无缘由的钟声突然出现,才全部鲜活了起来。

月落乌啼,霜夜寒水;江边叶落,两三渔火;难眠小舟,羁旅孤客;寒山名刹,夜半敲钟;它们之间本没有必然关系。

皆因诗人张继在此投宿,一个每天半夜如约而至的钟声,让整个画面立刻生动了起来。

0 阅读:15

Alen说古今

简介:随意写写,记录古今之人,唐诗宋诗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