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来源。
2002年9月13日的深夜,华盛顿州塔科马市一家卡拉OK酒吧外,两名劫匪抢走了杰森·帕吉特的旧皮夹克,其中一人用钝器重击他的后脑。
这一击不仅让帕吉特跪倒在地,不省人事,与此同时也彻底打碎了他原本那“平淡”的人生。
后来他有一个外号,叫“数学界的梵高”。

杰森·帕吉特
01
袭击发生前,帕吉特是一名床垫销售员,他的生活是由酒精、派对和“追女孩”构成。
他高中辍学,在父亲的蒲团公司当销售员,对数学一直嗤之以鼻。
他曾在酒吧里得意洋洋地宣称,“数学很傻,现实世界中哪用得着啊。”
但那一晚的重击后,数学主动“找”上了门。
当他醒来后,他发现他眼中的世界开始“像素化”:
水管中流出的水不再平滑,而是“一段段小切线”;
阳光穿过树梢时碎成几何光斑;
甚至刷牙时,他会机械地将牙刷浸入水中16次,因为“16是2的4次方,也是4的平方”。
帕吉特被送进医院后,被诊断出脑震荡与肾脏出血,但这无法解释帕吉特为何突然能“看见数学”。
而这些奇怪的视觉现象和强迫症一样的习惯,成为了他数学“天赋”的起点,不过一开始却是对生活的困扰。
02
帕吉特以为自己得了精神病,于是把自己锁在了公寓里,用毯子牢牢地封住了窗户;借助泡沫胶,严严地堵住了门缝。
只有在买菜的时候,他才敢跨出房门。
强迫症促使他每天会洗手20次,甚至在女儿前来拜访的时候,也得先把鞋子脱掉,再换上干净的衣物。
直到某一天,他上网时了解到了“分形”概念,这是一套以分形特征为研究主题的数学理论。
理论解释起来很复杂,但可以大致理解为:
放大一片雪花,内部是更小的雪花;再放大无限循环直至微观尽头。
帕吉特发现这个理论跟自己眼前看到的情况十分契合,于是抓起纸笔,试图将眼中“那由几何图形所构成的世界”画出来。
在一千多张手稿里,圆形被拆解成如同锯齿那般的像素,而水流却转化为切线的集合。
这些画作被他称为“宇宙的钥匙”,并且时常将它们带在身旁,以防不慎遗失。

帕吉特早年的绘画
03
真正人生的转机是一次偶然的街头邂逅。
在一次旅行途中,一名物理学家注意到了帕吉特画中的分形结构。
当他听到帕吉特试图用“普朗克长度以及量子黑洞来描述时空的离散结构”的时候,便立刻建议他去系统地学习数学。
于是,37岁的帕吉特硬着头皮走进了社区大学的课堂,接着便从基础代数这一学科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恶补。
在学习中,他渐渐地学会用公式来描述眼中的幻象,并且开始接受心理治疗来治疗他的强迫症。
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后来的妻子埃琳娜·帕吉特,人生第一次有了“稳定”的模样。
04
为什么帕吉特的眼中能看到那些奇怪的画面。
迈阿密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贝丽特·布罗加德认为,帕吉特遭受的脑损伤导致他发展出一种罕见的“联觉”。
“联觉”患者会在某些场合下看到或闻到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比如一些患者听音乐的时候,看到五彩斑斓的颜色。
这种疾病是因为大脑中的某些部分之间交叉连接,导致感觉混杂在了一起。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芬兰的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的大脑研究中心对帕吉特的大脑进行了扫描。
核磁共振显示,当虚假的方程式一闪而过时,他的大脑,没有丝毫反应;
不过面对真实的公式时,视觉区以及顶叶皮层,与此同时被激活,就好像“用眼睛来进行微积分运算”一样。
这证实了布罗加德的推测。
诊断结果显示,帕吉特的视觉皮层与数学运算区异常地连接着,所以他能将视觉“数学化”,反之数学也能“具象化”。
这种“感官混杂”的现象全球仅有4%的人拥有。
此外,威斯康星州精神病学家达罗德·特雷弗特博士(世界公认的学者症专家)诊断帕吉特患有后天性学者综合症。
这种疾病是指原本正常的脑部在受伤或者患病后,患者在艺术或学术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俗话讲就是“脑袋开窍”。
而全球患有“后天学者综合症”的人仅有40名。
因此,帕吉特是更为罕见的与“后天学者综合症”与“联觉”相互叠加。
帕吉特在一次TEDx演讲中,举起一幅分形画说:
“你看这个圆它永远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每一次的切割,都能让它更接近真理,就如同人生一般。”

帕吉特参加TEDx演讲
05
如今帕吉特是一名艺术家,他的分形画,标价从500美元到5000美元不等,买家中有数学教授,也有对冲基金经理。
2021年,他还凭借一套自己创作的算法来选择定居地。
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自传《天才的一击》,最后故事版权被索尼影业买下。
帕吉特的故事不得不让人感叹:
原来上帝给人关上一扇门的时候,真的可能会砸开一扇窗,只是用的可能是板砖,或者棍子。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