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掐住命门!F-35的“数字枷锁”如何锁死盟友咽喉?

不正常世界 2025-03-17 21:02:4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来源。

不同于F-22的高度保密,美国对于分享F-35的硬件技术似乎并不吝啬,不仅邀请多国盟友联合研制,还同意在海外建立生产线。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F-35的实战效对于硬件的依赖其实远不如一套名为“任务数据文件”(MDF)的软件系统。

而这一系统的开发、测试、升级等整个过程,完全被美国垄断。

通过分析F-35合作伙伴支持中心(PSC)的运作机制、盟友国的技术参与限制以及潜在的战略风险,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F-35不仅是武器平台,更是美国控制盟友军事自主权的“技术枷锁”。

F-35的硬件系统要正常运转则必须通过MDF。

MDF是一套数据库,里面的数据主要是作战需要的关键参数,如火控雷达信号等。而这些信息的访问和更新则需要位于美国本土的数据中心的支持。

根据美国国防部文件显示,MDF开发、升级被严格限制在美国本土。

即便是在海外的合作机构,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联合实验室(ACURL),该机构中有多达40名英国和20名澳大利亚的技术人员,但所有核心操作必须由30名美国人员执行或监督。

“合作”的本质,其实就是为美国提供测试数据,而非技术共享。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被美国拿走,给盟国的奖励,就是允许你用高价买F-35战斗机。

比如芬兰就花了125亿美元采购了64架F-35,并且采购清单还包含了数百枚精确制导炸弹、空对空导弹及电子战系统,是购买F-35最多,配置最豪华的国家之一。

但芬兰连自家MDF的代码都不看到。

另外,根据F-35合作伙伴支持中心(PSC)的架构,盟友国被划分为不同组别,不同组别的MDF功能实际上也是不同的。

这种规定的核心逻辑是“技术隔离”,盟友们不仅接触不到核心代码与测试设备,也无法私下进行交流。

如此,美国就可以确保自身的绝对技术优势和对技术的控制。

这种规定,说好听点使盟友国沦为“技术附庸”,不好听就是“技术奴隶”。

其空军战斗力完全依赖于自己是否“忠诚”,以及美国的“善意”。

英国军方人士承认:“我们无法独立验证MDF的可靠性,只能依赖美方反馈。”

一名日本自卫队官员还坦言:“我们支付了天价采购费,却连威胁数据库的访问权限都没有。”

这种设计意味着,如果美国远程关闭了MDF,F-35甚至可能连起飞和降落都很难做到。

在和平时期,美国的盟友对于这种变相出卖军事主权的方式并不上心,但是随着俄乌冲突的进行,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对MDF的垄断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明显。

风险一,技术断供的威胁。

美国很有可能因其国内的政治原因暂停MDF支持(如特朗普中断对乌克兰的援助),盟友的F-35将会成为烧火棍。

风险二,系统性安全漏洞。

MDF被植入后门程序的可能性很大,本国几乎没有军事机密可言,而这些军事机密又会成为美国的交易筹码。

2020年,美国就对F-35数据中心进行过一次“增量升级”,但升级内容与代码细节拒绝向盟友公开,引发了盟友的不满。

一名参与实验室测试的美国工程师透露:“我们完全掌握电磁战场景的模拟参数,盟友只能看到驾驶舱屏幕的最终输出。”

在美国眼里,盟友连底裤都不剩。

可见,在现代的军事信息化发展中,代码控制权远比掌握武器硬件更具战略价值。

美国通过垄断MDF开发,不仅巩固了其全球军事霸主地位,更将盟友牢牢绑定在自身的技术体系中,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阉割了盟友的军事研发能力,使得盟友不得不依赖美国。

对于购买F-35的国家而言,这既是安全依赖,也是主权让渡。

而随着AI的快速发展,这种“代码霸权”或将成为继军事、金融、科技后,一种全新的霸权形式。

当美国盟友的国防命脉系于美国的软件更新时,所谓的“战略自主”终将沦为空洞的口号。

参考信息来源:

0 阅读:22
不正常世界

不正常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