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告别无效努力!心理学:激活“心流”模式,3小时顶8小时

简宁心理 2025-01-30 00:38:47

大家新年好呀!我是简宁。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在这里,我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日子红红火火,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身体健康舒适!

趁着过年时间比较充裕,我想着多写几篇文章,看看是不是在新的一年里,写文更顺利,文章也更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当然啦,我也会继续保持初心,和大家一起读更多的心理学好书,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下面就开始我们的文章啦~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每天闹钟一响就惊醒,匆匆忙忙挤地铁,对着电脑噼里啪啦敲一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却感觉今天又白忙活了?

孩子写个作业,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3个小时过去了,作业还没写完,让你看的血压蹭蹭往上涨?

如果你也被这些问题困扰,或许不是因为你和孩子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们没打开一个工作或学习的关键开关——心流。

心理学家发现,那些高效学霸、职场高手,甚至沉迷游戏的孩子,背后都藏着同一个秘密:他们能快速进入“心流状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心流”这个话题。

01什么是心流?

你可能没听过“心流”这个词,但你一定体验过这种感觉。

想一下,你正在做一件你特别喜欢的事情,比如打游戏、画画、弹琴,或者写代码。

你全神贯注,完全沉浸其中,甚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这种忘我投入的感觉,就是“心流”。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依是第一个提出“心流”概念的人。他发现,当人们完全沉浸在某项任务中时,那种愉悦感是最强烈的。

心流状态能够触发大脑分泌多巴胺,让工作、学习像玩游戏一样“上瘾” 。

研究表明,心流不仅仅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生理体验。

当一个人进入心流状态时,专注力会大大提升,效率自然也就更高了。

同时,也更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更容易坚持自己的目标,心情更愉悦。

02 如何找到你的心流状态?

米哈里经研究发现,当你感觉自己的能力和任务难度完美匹配时,大脑会像坐滑梯一样自动进入专注状态。

米哈里画了一张图(见下图),我们可以根据这张图来判断自己当前的状态: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1. 焦虑区(高难度+低技能)

任务太难,你会觉得自己搞不定,压力山大,只想逃避。

比如,让你一个从来没碰过代码的小白,去开发一个像淘宝一样的APP,你是不是瞬间感觉头都大了,只想逃避?

2. 无聊区(低难度+高技能)

任务太简单,你会觉得毫无挑战性,分分钟想偷懒。

比如,让你一个做了十年代码的老司机,去改一个网页上错位的按钮,是不是觉得毫无挑战,分分钟想摸鱼?

3. 漠然区(低难度+低技能)

任务既简单,你也没啥兴趣,那你更提不起精神去做这件事情了。

比如,让你去整理一堆你根本不在乎的文件。

4. 心流区(高难度+高技能)

任务虽然有挑战性,但你觉得自己有能力搞定,这时候你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做起事情来既高效又愉悦。

比如,让你一个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去开发一个他一直很感兴趣的新功能,他是不是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废寝忘食的把它搞定?

也就是说:

任务太简单,你会感觉到很无聊;

任务太难,你会焦虑到想哭;

难度适中,有点小挑战,你更容易体验到那种沉浸式的愉悦的心流状态。

03怎么把“心流”用到工作和学习中?

试试这些具体方法:

1. 让任务变得有吸引力

a. 拆任务: 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比如要写一篇论文,先列大纲,再分段写完,像拼乐高一样一块块搞定。

b. 练本事: 能力越强,越游刃有余!比如学新技能(修图、做PPT),水平上去了,挑战高难度任务反而更爽。

c. 找乐子: 给枯燥任务加点儿乐趣,比如边工作听轻音乐,用番茄钟App把学习变成闯关游戏。

2. 教孩子进入心流学习状态

a. 摸清孩子兴趣点: 观察孩子做什么事最专注(比如搭积木、画画),这就是他们的“能力舒适区”。

b. 给合适难度任务: 别太简单也别太难。比如孩子数学好,就出稍难的题,让他觉得有点挑战但能搞定。

c. 打造专注环境: 关掉电视收走手机,书桌只放学习工具,让孩子能静下心投入。

3. 小心这两个坑!

a. 别拿游戏当心流: 玩游戏确实容易专注,但沉迷伤身又误事。

b. 拒绝硬卷: 不要跟风挑战远超自己能力的事(比如逼自己3天学会编程),适合自己的节奏才重要。

写在最后

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并不断地尝试,相信你也能体验到心流状态,实现效率翻倍。

下次当你发现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眼睛发亮,或者自己熬夜加班反而越干越精神,别怀疑,这就是心流在发力了!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个赞,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哦~

0 阅读:1
简宁心理

简宁心理

用心理学解读人性,写暖心文字疗愈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