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马斯克开完发布会之后,特斯拉股价晚上直接跳水跌幅达到了10%,市值蒸发4700亿。
有人说特斯拉的黑科技遥遥领先,但是也有人说无人驾驶抢掉了司机的饭碗,不干人事。
美国的投资者们觉得马斯克又在画饼,但是国内新闻媒体对于失去了方向盘和油门踏板这件事大吹特吹。
下一个五年,身处在美国的马斯克能否替中国的粉丝们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一盆凉水浇在了马斯克头上
昨天很多人看完特斯拉的发布会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全球最顶尖的科技公司的发布会,尚未准备好就开始,状况百出后草草结束。
虽然宣布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但是距离商业应用要推迟到2027年。
看完发布会的媒体领完红包之后,也只能在没有方向盘和油门踏板上吹嘘,实在找不出其它亮点。
相比于中国的萝卜快跑,特拉斯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但是赶了个晚集。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应用更是要排在无人驾驶之后。
作为普通人,我必须要承认,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很酷,就像我2015年看着特斯拉的宣传片一样,就认为特斯拉将会在人类文明的工业史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样。
但是样品是样品,想法是想法,在商业和资本市场上从来不缺想法和产品的。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产品能不能量产,能不能应用?
资本市场更关注的是,这个产品能够带来多少利润?
对于这一点,马斯克曾经是吃过大亏的人,也是因为想法过于超前,特斯拉曾经险些夭折在资本市场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斯克在开完发布会之后,特斯拉股价大跌10%的重要原因。
这一次马斯克的无人驾驶,很可能会像5年前的特斯拉汽车一样,因为难产而丧命。
中国车企已经超越特斯拉了
2019年特斯拉中国工厂刚刚开始建厂,外媒访问了5000名特斯拉车主,当时很多人对于这个颠覆汽车工业的狂人,评价都很积极,认为马斯克改变了世界,对特斯拉的产品也是无限的追捧。
但是五年之后,再对这些人回访,很多人都觉得马斯克不再迷人。
中国车企的领导人们对于特斯拉的评价更为尖锐,有的说特斯拉是加州温室中的花朵,也有人说光环之下特斯拉有很多问题。
2020年之后,中文互联网上对特斯拉的吹捧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什么现实版钢铁侠,要把人类送上火星是人类之光,车迷们对于马斯克的崇拜不亚于宗教式的狂热。
但是很少有人提及,2018年,在中国接纳特斯拉之前,马斯克已经在破产的边缘徘徊,曾经一度要把整车业务低价出售给苹果,以保障自己的财富自由。
原本交付难产的特斯拉,在美国的资本市场偏偏遇到了大空头吉姆·查诺斯公开唱衰:特斯拉的股票毫无价值。
特斯拉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并非没有目的,最起码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马斯克曾经四次和中国高层谈判。
一个是想要对方的广阔市场,和全球难以比拟的制造能力,一个想要对方产业外溢,带来的附加值。
就这样合作才算是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也是从特斯拉进入中国之后,马斯克的神话才被铸就,换句话说,没有中国的帮助和扶持,马斯克和特斯拉啥也不是。
但是这两年,马斯克的重心很明显没有放在中国工厂,甚至没有放在汽车市场,回首这几年马斯克讲的美国故事:
1. 星链
2. 上火星
3. 收购推特
4. 发行狗狗币
不论是哪一个故事,目的都很简单,都是冲着钱去的。
但是对于造车马斯克确实携带了,这几年几乎没有新的车型面世,很重中国车企,凭借自身优势在汽车领域已经超越特斯拉了。
马斯克的想法无法落地
一个国家的造车水平,基本上就是这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表现。所以汽车行业,被称之为“工业制造的皇冠”
汽车和手机电脑的等电子产品相比,造车是一个不允许有行业短板的存在,资金、技术、人才、量产、成本、管理、营销。个个必须是及格线以上的水平,还要每个力争最优。
这就是为什么特斯拉在中国行,回到美国,去欧洲,都不行的重要原因。
想要用几千万手搓一辆世界顶级的豪车不难,但是如何在限定成本,有效时间之内造车10万辆普通家庭能用而且爱用的主流车型考验的不是个人魅力,而是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
不允许有短板,7门功课必须门门评优,才能够在全球脱颖而出。
电动车和燃油车相比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出了重大改良,一个是出行的变革,一个是智能化的变革,一个是能源的变革。
而到了智能汽车时代,制造难度就会呈现几何倍数的增加,它需要一个复杂的互联网终端还需要使用时间和频率大幅度提高的空间。
它不是造车那么简单,在变革的过程之中还需要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个投入所需要资金只能通过国家意志才能完成。
首富就像按照自己的想法修路造桥,划出一个专供无人驾驶使用的车道来?
无论是要用哪种路径实现无人驾驶,都离不开强大的工业基础,换句话说,没有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
在马斯克开发布会的前一个月里,萝卜快跑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始影响交通了
我有意见
发展主要都是借鉴,创新的比较少。比如小车,为什么都是四个轮的?为什么不能是5个轮、七个轮的,所以大家都是在抄作业后创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太少了,能抄到九分左右,你已战胜89%的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