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八十年代有些高中毕业连高考的机会都没有

宛丝听涛 2024-05-29 21:46:35

每年临近高考的时候,作为一个早年的过来人,总禁不住想说点什么。

如今上大学确实比以前容易得多,录取率也很高,上大学不再是难事。

可伤脑筋的是,现在高考的题量和信息量非常大,题目也非常灵活,难度早已今非昔比。毕业后还要自己去工作,不像多年前 ,别说是大专以上毕业生,就是一个中专生,国家也会分配一份工作,最不理想的也能进一个效益一般的国有企业。

扯远了,还是说参加高考的机会问题。

高考制度恢复以后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教育渐渐走上正轨,各行各业需要人才,招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同时参加高考的人数也水涨船高,那个时候高考阅卷全部是人工阅卷,高考时间又定在每年的7月7、8、9三天,这样要保证9月份新生入学,在一两个月内完成高考阅卷和招生录取工作时间就显示得非常紧张。

这样,在一些人口和高考大省,就有专家想出了一个主意,在高考前进行一次预考,筛掉大部分成绩差的学生,让成绩好一点的同学参加高考。

就因为预考制度的实施,很多高中毕业生,上了两年高中(当时初中高中是两年制)到头来连一个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因为预考大部分高中毕业生被挡在高考考场的大门之外。

预考也叫”小高考“,”筛考“,通俗地说,就是在每年高考前的5月上旬举行一次考试,将三分之二的毕业生筛选掉毕业回家,留下的成绩好的学生参加高考。可别小看预考,高考决定能不能考上大学中专,而预考过不了,则是绝对考不上大中专学校。

据说实行高考预考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提高阅卷效率,参加高考的人数太多,又是人工阅卷,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大量的阅卷工作,难以保证时间和质量。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年衡量一所中学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重要指标是高考升学率。当分子不变,分母变小时,毕率自然提高了。比如一个学校考上大中专学校的人数是20人,毕业生150人,录取率只有13%多一点,而预考后假如只有50人参加高考,那么升学率一下子就上升到40%了。

预考确实在提高阅卷速度和升学率方面有助于高考选拔人才,但是不当之处也显面易见,尤其是成绩很接近预录取线的考生,没有机会参加高考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参加高考的资格。

尽管大部分毕业生知道自己就是参加了高考,也考不上,不如早点毕业回家,对生活早作安排和打算,绝大部分高中毕业生的人生并没有止步于高中毕业,只有少数女孩子回家后一两年就结婚嫁人了。

也有一些预考中的”漏网之鱼“,高中毕业生没有听从命运的安排,毕业后又选择复读,最后还是考上了大学。

更有甚者,预考落榜只是生活给少数人开了一个大玩笑,却另外给他们开了一扇成功的大门,那时候可以从乡村中招考公社干部,成绩好一点的都去上大中专学校了,留在乡 村地里的高中生就成了凤毛麟角,个别语文功底好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旨强的考上干部后,能写会说的优势便发挥了作用,其中有一个预考中落榜生,后来官至县人大主任,远比当年考上华中工学院(后来的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当教师和工厂里做工程师的同学强,正所谓人生无定势,乾坤未定,人人都可能成为黑马。

当年预考中还发生两件事,至今记忆犹新,班里一个成绩好的同学,预考完后大部分同学就将被子和小木箱咸菜罐挑回家,那个成绩好的同学没有将行李挑回,空手回家,大家觉得很正常,因为他成绩好,筛不掉。没想到成绩公布后,那些挑行李回家预考上了,而没有拿行李因家的同学筛掉了。

还有一件事,预考上的一个女同学得了急性肺炎,前一年有个男同学高考分数上线了还过了本科线,因为肺炎体检不合格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得了急性肺炎的女同学,还在准备高考的备考过程中,能不能考上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了治病,女同学向学校提出自己要去治病,不想参加当年高考,将预考后参加高考的资格和机会让出来,治好了病来年再参加预考和高考。

为了不浪费这个名额,学校就在预考没有过线的同学中,按成绩从高到低征求几个接近预考录取分数线的同学递补,符合条件的前面几个觉得离高考时间很近,就是参加也考不上,也有的同学去外地打工了,轮到符合条件的有个同学要求递补,说是就算考不,也要去摸摸高考试卷,这样也不枉读了一场高中。

出人意料的是,通过预考的大部分同学当年没有考上大学,而这个抱着只想摸摸高考试卷的同学却高上地区师专,尽管是个专科,在八十年代上个中专都可以农转非成城市户口安排工作,更别说师范围专科了。

那个女同学治好肺病后,第二年考上了湖北财经学院(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

这件事被传为佳话,同学们津津乐道很多年,有人说“这就是生活中遇到难处,放过自己,给别人一条生路,也给了自己一条生路的最好证明”。

2 阅读:316

宛丝听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