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的浪潮中,德国大陆集团的裁员计划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业界对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生存现状的深度思考。
当地时间2月18日,大陆集团宣布,计划在2026年底前再裁减约3000个工作岗位,并计划在2027年前将研发投入占比降至10%以内。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研发人员丢掉饭碗。
据了解,在此次裁员中,德国本土岗位占比将低于50%,这显示出大陆集团在全球化布局的方向可能将有所调整。
(图片来源:大陆集团官网)
01
转型压力下的战略抉择
公开资料显示,大陆集团成立于1871年,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是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和轮胎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轮胎、制动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发动机喷射系统、转速表,以及其他汽车和运输行业零部件。
然而,近年来受到需求疲软、成本上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猛烈冲击等多重影响,这家拥有近153年历史的行业巨头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财报显示,2023年大陆集团营收同比下降8.4%,净利润下滑23.7%。其中,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减少12%,而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增长35%。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业绩表现,凸显了转型的迫切性。
另外,2024年上半年,大陆集团的总销售额为198亿欧元,同比下滑4.5%;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EBIT)为9亿欧元,同比减少16.2%;净利润为2.52亿欧元,同比骤降57.4%。虽然2024全年的财报尚未公布,但从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依然可以看出,大陆集团面临的经营压力仍未解除。
正如大陆集团CEO尼古拉·塞泽尔(Nikolai Setzer)此前在内部会议上所言:“我们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到2030年预计传统汽车零部件市场将萎缩40%,而我们必须在新赛道上建立竞争优势。为此,集团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45亿欧元用于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研发,这一投资较上一个三年计划增长了50%。”
02
产业链重构的连锁反应
事实上,这并不是大陆集团首次传出裁员消息,而是继去年宣布裁员超过7000人之后的又一重大人事调整。
目前,大陆集团汽车部门拥有近9.2万名员工,其中约3.1万人从事研发工作。也就是说,这两轮裁员累计涉及员工数量将超过集团总人数的10%。
(图片来源:大陆集团官网)
据了解,大陆集团的裁员计划已经引发了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首先,传统内燃机相关研发岗位首当其冲,成为了此次裁员的“重灾区”。据一名内部工程师透露,“我们部门负责发动机控制单元的团队已经从120人缩减到了40人,这次可能还要再减半”。与此同时,新能源和智能化相关岗位却呈现出扩张态势,仅2023年相关领域就新增招聘约2000人。
其次,在ToB领域,大陆集团的主要客户大众汽车表示,“正在评估供应链稳定性,考虑增加二供比例”。而竞争对手博世则是趁机展开人才争夺战,有消息称,该公司已经收到了超过300份来自大陆集团员工的求职申请。
不仅如此,更深远的影响还体现于区域经济层面。在德国汉诺威,大陆集团研发中心的裁员计划引发了当地政府的担忧,这里聚集了2000多名高技能人才,他们的去留直接关系到整个科技园区的活力。据悉,当地已经启动了紧急就业援助计划,为受影响员工提供再就业培训。
03
传统产业转型路在何方?
针对此事,有业内人士指出,大陆集团的裁员并不是个案,而是整个行业转型的缩影。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面临着“创造性毁灭”的考验。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24年平均裁员比例达10%,研发投入向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倾斜的趋势尤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裁员的同时,这些企业在新兴领域的投资持续加码。仅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在电动化领域的并购金额就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280亿美元,同比增长45%。
为了应对行业变革,大陆集团制定了“2030战略”,将重点布局四大领域: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解决方案和新型材料应用。其中,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业务目标是在2026年前实现营收翻番,达到100亿欧元。
对于大陆集团而言,或许裁员计划只是积极寻求转型的开始,至于未来能否达成预期的“良效”,尚难定论,还有待观瞻。
来源于21ic电子网,作者蔡璐整理
半导体工程师
半导体行业动态,半导体经验分享,半导体成果交流,半导体信息发布。半导体培训/会议/活动,半导体社群,半导体从业者职业规划,芯片工程师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