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最近很火,但这火,却带着几分嘲讽和尴尬。
从被学生当面喊“豆角”,到被网友质疑“厨艺翻车”,再到“好为人师”的形象引发争议,黄磊,似乎从神坛跌落,曾经精心塑造的人设,也在这场舆论风暴中摇摇欲坠。
这一切,究竟是互联网的恶意狂欢,还是另有深意?或许,当我们试图剥离“黄磊”与“老师”这两个身份之间的矛盾时,答案便会逐渐清晰。
“玩梗”的背后是狂欢,还是反思?
近日,黄磊在一场大学讲座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学生们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对他这位娱乐圈的前辈表示出应有的尊重。
反而不断地喊着“豆角”、“赛螃蟹”,这些源于他综艺节目中“翻车”经历的网络热梗。
事件一出,舆论迅速发酵。
有人指责学生“玩梗”过度,不尊重师长;有人则认为黄磊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有更强大的内心,去面对来自网络的调侃。
而黄磊本人,似乎也沉迷于这种人设带来的光环,对于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夸赞”,也照单全收。
更重要的是,黄磊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好为人师”的形象,也让不少观众感到反感。
他总是习惯性地对其他嘉宾进行说教,甚至在面对刘国梁这位奥运冠军教练时,也毫不避讳地指点起乒乓球的训练方式,这种行为被网友批评为“自大”、“不尊重”。
因此,在学生们看来,黄磊已经不再是那个值得尊敬的“老师”,而是一个为了节目效果,刻意塑造人设,甚至有些“虚伪”的艺人。
他们用“玩梗”的方式,表达对这种“人设崩塌”的不满,以及对这种现象的嘲讽。
然而,也有不少人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表示担忧。
他们认为,师生关系是社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公开场合对老师进行“玩梗”,即使是出于对“人设崩塌”的不满,也显得过于轻浮和不尊重。
更重要的是,“玩梗”文化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往往只关注事件的娱乐性和传播性,而忽略了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社会影响。
学生们用“玩梗”的方式来表达对黄磊的不满,或许可以获得一时的快感,但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加剧社会上的“娱乐至上”的风气。
黄磊人设崩塌是偶然,还是必然?
黄磊人设的崩塌,真的只是因为学生们的“玩梗”吗?或许,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对于“黄磊”与“老师”这两个身份的认知偏差,以及在不同身份下,行为规范的错位。
“黄磊”是艺人,是公众人物,需要通过塑造人设来吸引观众,维持热度。但“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需要的是真诚、谦逊和尊重。
在综艺节目中,黄磊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黄小厨”人设,因为他面对的是镜头,是观众。
但当他站在讲台上,面对的是学生,是渴望知识和引导的年轻人,这时候,他更应该展现的是一位“老师”的责任和担当。
然而,从“豆角事件”到“讲课事件”,我们看到的是,黄磊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两个身份之间的差异。
他依然沉浸在“人设”的光环中,用综艺节目的方式来对待现实生活,最终导致“人设崩塌”,引发舆论的反噬。
这种“人设”与“身份”之间的错位,其实在娱乐圈并不少见。
很多艺人在节目中塑造的“学霸”人设、“吃货”人设,最终都被现实“打脸”,究其原因,都在于他们过度沉迷于“人设”带来的红利,而忽略了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身份错位,是崩塌的开始
“黄小厨”的诞生,源于黄磊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长期担任“厨艺担当”的角色。
节目中,他娴熟的刀工、精美的摆盘,以及嘉宾们对他厨艺的赞赏,都为他赢得了“黄小厨”的美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小厨”的人设开始出现裂痕。一些细心的观众发现,节目中嘉宾们对黄磊厨艺的夸赞,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例如,沈腾在节目中,面对一桌子菜,却只顾着蘸酱吃,并对酱料赞不绝口,而对黄磊做的菜却避而不谈。
更重要的是,“豆角事件”让“黄小厨”的人设彻底翻车。黄磊在节目中为嘉宾宋丹丹做的土豆炖豆角,因为没有煮熟,导致两人食物中毒。
尽管事后黄磊解释是豆角太老,但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连食材是否煮熟都无法判断,实在难以服众。
“豆角事件”成为了黄磊人设崩塌的导火索,也让观众开始反思,之前节目中那些对“黄小厨”的赞美,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碍于情面,不得不说的“场面话”?
如果说“黄小厨”人设的崩塌,是因为“名不副实”,那么“讲课事件”则暴露出黄磊在“身份认知”上的偏差。
黄磊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拥有多年的演艺经验,同时也是一位大学教师。
然而,他在节目中,却常常表现出“好为人师”的一面,无论是面对演艺圈的后辈,还是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他都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进行指点。
这种“好为人师”的行为,在面对刘国梁时,显得尤为尴尬。刘国梁是中国乒乓球界的传奇人物,曾带领中国队多次获得世界冠军,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
然而,黄磊在节目中,却对刘国梁的训练方式提出质疑,认为“打球到最后,拼的是运气”。
黄磊的这番言论,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
很多人认为,黄磊作为一个演员,对乒乓球这项运动并不了解,却在一位功勋教练面前指手画脚,是对专业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身份的认知不清。
“黄小厨”和“讲课事件”,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黄磊在“艺人”和“老师”这两个身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位。
他习惯于用“艺人”的方式来处理所有事情,却忽略了不同身份,应该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人设,是铠甲,也是枷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设已经成为了明星们吸引粉丝、维持热度的重要工具。
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人设,明星们可以将自己打造成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的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商业价值。
然而,人设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明星的铠甲,也是他们的枷锁。
精心塑造的人设,可以帮助明星们在短时间内获得人气和流量,但也可能限制他们的发展,让他们在“人设”的框架内,无法突破自我。
更重要的是,一旦人设与现实不符,或者出现与人设相悖的行为,就会引发公众的质疑和反感,最终导致“人设崩塌”。
黄磊的“人设崩塌”,或许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曾经凭借“好男人”、“黄小厨”等正面人设,赢得了观众的好感。
然而,当这些人设被现实戳破,曾经的光环,就变成了如今的嘲讽。
在“人设经济”盛行的今天,黄磊的经历,给所有明星,乃至所有公众人物,都敲响了警钟:人设可以打造,但真实更可贵。
与其费尽心思地去塑造一个完美的人设,不如真实地做自己,用实力和作品去赢得观众的认可。
过度依赖人设,是明星们的无奈之举,也是娱乐圈浮躁风气的体现。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明星们为了争夺资源,不得不将自己打造成各种各样的人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然而,这种“人设”的背后,往往是明星们真实个性的缺失。他们为了迎合市场,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最终成为了“人设”的奴隶。
结语
黄磊事件告诉我们,人设可以带来一时的流量,但最终决定一个明星能否走得长远的,还是他们的作品和人品。
只有回归真实,用心打磨作品,真诚地对待观众,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喜爱。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明星的人设,不要盲目追捧,也不要轻易否定。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明星也不例外。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让他们有机会展现真实的自我,也给自己一个更加理性的追星环境。
黄磊确实不行了,什么阿猫阿狗的学校都去讲座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