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工人”一词最早源自一些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平台,是人们对从事体力劳动或技术含量不高、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的劳动者的一种自嘲式称呼,后来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网络热词。“牛马”则是在“打工人”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更为戏谑、略带调侃和自我贬低意味的说法,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生活辛苦奔波、像牛马一样劳作的人。
其来源与发展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社会现实反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劳动者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较低的收入和较大的生活压力,他们用“打工人”“牛马”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是对自身辛苦劳作状态的一种形象表达,反映了他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
- 网络文化推动:网络的传播和放大作用使得这些词汇迅速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人们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分享自己的打工经历和感受时,频繁使用这些词汇,使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
- 群体认同与共鸣:“打工人”“牛马”这种称呼能够引发广大劳动者的群体认同和共鸣,让大家觉得自己不是独自在承受生活的压力,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归属感和慰藉,也成为年轻人之间一种特殊的交流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