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早期,曾大量使用过气球部队,作为侦查、绘图的军事工具。气球为日军的炮兵提供了精准的引导,日军的炮兵部队像开了“天眼”一般,往往都能精准地打击目标,就连日军一些早已被尘封在仓库中的老古董炮,仍然能拉到中国来发挥作用。抗战初期,国军曾被这些观测气球弄得苦不堪言,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之后才找出对付日军气球部队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日军的气球部队。
德国人使用的系留气球
日军气球部队发展史自从1784年,法国人罗伯特兄弟造出第一艘飞艇以后,各国都对这种空中飞行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研发。飞艇就是类似于热气球的一种飞行器,早期的飞艇中都是充入氢气使其获得升力。这项发明很快被利用于军事,早在1870普法战争期间,两国就大量运用气球进行侦查。后来更是产生了德国的齐柏林、苏联的基洛夫等一大批有名的飞艇。
日本将气球作为军事用途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时期的内战,西南战争时期政府军被西乡隆盛部围困在熊本城,与外界中断联系,最后靠城内的工部大学研制的一个气球将情报传回东京。此后,日本海军开始了气球研发,并于1877年4月中旬研发成功。但是在试飞过程中发现,气球仍然不太稳定,安全性没有保障。此后日军陆军也单独研发出了一个气球,但试验结果仍然不理想。
气球上的观测兵
最后日本只能于1891年,花巨资从法国引进了一整套气球设备。但在运回国途径印度洋时,由于高温高湿使气球表面的橡胶涂层变质融化,气密性难以保证。在隔年的试飞当中仍然以失败告终。直到1903年,民间人士制造的一款“山田”式气球在参加陆军演习中,发挥了不错的效果,被推广。清政府曾于1905年进口过2个山田式气球,还请日本教官帮助训练,但始终未能投入实战。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在进攻旅顺时,就运用了刚发明的山田式气球。气球升空后对旅顺港内的俄军部署观察得一清二楚,包括其军营位置、要塞防守情况、军舰数量和停泊位置等。侦查气球的运用给日军带来了极大的优势,最终日军也打败了俄军。
清政府引进的山田式气球
此后,随着气球动能的解决,日军把更多力量投入到飞艇的研发上。不过日军的飞艇还未投入使用,飞机和防空武器的不断的发展,飞艇已经很难使用与战场上。日本的气球部队和飞艇部队很快都被解散。
日军系留气球在侵华战争中的使用系留气球如果放在欧洲战场算是老古董,分分钟都可能被打下来。但是在中国战场,国军的飞机毫无存在感,日军牢牢地掌握了制空权。加上国军的防空武器和炮火缺乏,对日军的系留气球只能望洋兴叹,才使得日军这一老古董又重新投入战场。
侵华日军所使用的气球
这种系留气球比起飞机有几大优点:一是可以悬停在空中,360度观察目标,通过观测仪器最远可以发现20公里以外的目标,而一掠而过的飞机很难清楚地观测。二是气球上连接了电话线,随时可以将情报传递给前方,当时的飞机传递情报要先敲出无线电代码后才能传递。三是气球不受时间影响,可以在夜间升空。四是气球升空没有声音,不易被觉察到。
炮兵的发射步骤一般是先试射,再通过观测炮弹落点,来对发射角度进行调整。所以观测数据是炮兵能否精准命中的关键。日军有了气球这个绝好的观测点,其炮兵部队命中率非常高。日军侵华战争一开始,在华北战场和淞沪会战中都使用了系留气球,给我军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气球兵正在操作气球升空
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教导总队老兵杨先瑞回忆道:“他们在气球瞭望员的指挥下,用飞机、大炮猛烈轰击城门一带,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射向我们的阵地,城墙被炸塌了一角。”参加过沧州保卫战的老兵费勋铭回忆说:“日军以系留气球观测并指挥一百多门各式炮火向我猛烈炮击……炮火之猛烈实为罕见,防御工事尽遭摧毁。”参加过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第二师中校参谋廖传枢回忆:“日军利用气球引导炮兵,在一个小时的破坏射击中,精准地打出了一片600米宽的焦土。2师花了一年修建的牢固工事全被摧毁,整个步兵营伤亡殆尽,而突破口外的阵地却丝毫无伤,炮弹没有一颗偏移。”
此外,宋元哲、罗卓英、俞济时、张发奎、万耀煌等将领都纷纷向蒋介石汇报过,日军利用气球引导炮兵进攻的情形。
日军的炮兵部队
如何破解日军的气球部队?针对以上情形,蒋介石曾下令要求研究破解日军气球引导炮兵进攻的办法。但以当时国军的火力,实难做到这一点。所剩不多的飞机不太可能为了打一个气球而出动,而且极有可能在未接近目标之前就遭日机击落。当时能移动部署的高射炮,射程也只有2公里,日军的气球一般在后方10公里左右升空。
蒋介石曾下令,提出两点办法:一是各部队组织专门组织一个编队,突袭日军气球和炮兵阵地。二是加强工事修筑,多建造伪装目标,以减少损伤。但以当时国军的实力,要突入到敌后10公里的位置进攻日军炮兵部队是很难实现的。而制造伪装物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蒋介石曾下令指出解决气球的办法
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国军发现日军的气球部队非常依赖道路。当时日军的气球部队部署是很困难的,系留车就重达5吨,系留绳多达10多条,升空时需要先展开沉重的气囊,再灌入氢气,这需要40多个士兵操作,同时需要平坦的大道和广阔的空间。而在华北和华东战场,大多是平原地区,很便于日军气球部队的施展。
针对以上情况,国军只能用最土的办法解决日军的气球部队。各战区都下达了破坏道路的命令。这使得日军的气球部队寸步难行,经常陷入泥坑内不能动荡。而且到了南方山区以后,行动更是困难。日军最终不得不弃用气球部队,改为飞机侦查。在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以后,中国战场上就很少发现日军的系留气球了。
在泥泞道路上艰难行军的日军
其实不仅是气球部队,日军其它重武器在中国战场上运动也非常困难。中国战事扩大以后,日军发现中国的道路太落后了,要发动进攻要先花大力气帮中国把路网修好,而中国又是一个缺乏铁矿石的国家,且在后方又经常有八路军发动群众破坏路网。日军以战养战的策略很快的破灭了,他们只能占领一些大城市。以日军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妄图侵略中国,其结局早已经确定了。
透心凉_xinfeiyang
你别说还真是[呲牙笑]那时候的中国还是农业国家!日本都已经转型升级成工业国家了吧!(可能半工业吧)日本运兵靠铁路,公路。那中国没有咋办!自己修[呲牙笑]
横刀笑天两昆仑 回复 09-09 17:39
2亿两白银,并不是很多,日俄战争日本基本赔的差不多了,清朝灭亡时的工业能力和日本并没有多大差距,人口数倍于日本,土地数倍于日本,结果内斗不断,空耗国力
♝♚♛ 回复 横刀笑天两昆仑 09-09 17:53
日本拿了钱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教育,一件是兴班钢铁公司,建立了基础工业
调理农务系
蒋中正的字写得很工整
用户87xxx09 回复 09-09 17:25
委员长的字比这个好多了
UC网友17xxxx8445 回复 09-08 15:26
字写得很好,可以去温州江心岛上去看
世上本无物
自古中华惧鲸吞而不惧蚕食的原因
UC网友13xxxx8021 回复 09-06 13:36
说反了吧?
漫游者
清军那时已有气球校射
修罗
大西南十万大山,日本重武器飞机都没用,来多少死多少[呲牙笑]
Mysterious
这东西战地里面有
伊面
日本可以帮中国修高铁方便运兵
tb762456642
战争拼的都是资源、科学技术、人的思维活跃程度。
李培兴
字写的挺好
迷死的林
亏死了
广州模具加工厂
这气球不假,小时候常听奶奶说起过。
DC
最近网特多了!
UC网友19xxxx0566
抗战初期太艰苦了!后来,美国飞虎队扩编整合到驻亚太第14航空队后,只要有日军,就有中美空军联合出击,罪恶的气球就再没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