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辉
前一阵看篇文说果麦出版公司上线了一个作者网上投稿的选题系统。然后又看一篇文说有出版机构用AI软件做图书内文插图,成图快,成本低,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其实网上投稿系统和用AI软件做图书内文插图都不复杂,也不具备太高的技术含量,不过是现有普及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与实践。但就是这一点稍有技术力的应用就能让出版企业形象提升,得到了实打实的收益,这也是传统出版业这块科技洼地的悲哀与机会。悲哀的是行业的科技含量太低,但因为太低,也就产生了机会。谁能拥有新技术,谁能把新的科技应用于传统出版业,谁能找到工作的新模式,谁就能取得优势,获得利益。
之所以传统出版业的科技含量过低,一方面是行内内部对科技的迟钝与漠视。文化人、文科生自有的傲娇,让这个行业对新技术会有内在的、潜意识的抵触。同时文科生居多,也让这个行业对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十分迟钝,终究大部分事物不是他们所擅长和能理解的领域。另一方面是传统出版行业的市场容量太小,一个综合市场才两三千亿的行业,一个大型企业独家都不够操作的,但这个行业已经容纳了五百多家出版社,上万家出版公司、上十万的发行终端,还有其他的设计、排版等服务企业。这点市场,早就不够养活现有这些业内企业,更不要说其他行业的加入。当然也因为没有什么利润和油水,所以其他行业、行外的企业,只是对传统出版业简单、粗暴的利用,并没有真正掺和进来的兴趣。但这也就让传统出版业成为一潭死水,外部先进的技术、理念、经营管理模式都很难进入,业内没法有效应用、吸收、学习外部的新事物。因为成为一个科技的洼地,但也因为得以暂时幸存,虽然过得非常不好,且未来只会更加惨淡。
当科技公司在做云业务,在开发AI程序的时候,我们这个行业连简单的校对软件还只是一般的普及,且软件功能和效果极为有限、原始。当ChatGPT已经从1.0升级到4.0版本,功能从简单的文字处理发展到可以处理图片、音频、视频处理的时候,原始版本的AI技术在传统业才刚刚开始应用。当科技、网络、设计、广告、营销、医药等行业被AI技术所颠覆,正在进行质变的时候,传统出版业还远未搞明白AI技术究竟应该如何应用于图书的制作、管理和营销。更不要说制式化的用AI技术替代人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拯救濒死的出版业。出版业这一科技洼地的坑,被其他行业越踩越深,整个行业在坑底和着泥水不停的被摩擦。
科技让我们所处的这个这个世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思维方式,甚至社会的运行规则。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传统的影视听阅读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手机的普及,让座机电话边缘化、鸡肋化。电子邮件、短信的普及,让电报、传统邮件消失于我们生活。而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又很快的让电子邮件、短信靠边站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让不久前还势头正盛的门户网站、软件平台黯然失色。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浪更比一浪高。技术的进步在加速,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得益于技术进步也前所未有的精彩和炫丽。
各种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各种基于新技术的应用让人欲罢不能。能紧跟新科技、看准趋势,并以新技术、新趋势为基础创造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和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那些拒绝新的技术,抵触新事物的行业、企业和人也普遍失去了机会,甚至遭到了重大的损失和失败,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诺基亚公司因为没有看清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而被踢出了世界头部手机品牌。柯达、乐凯等国内外的胶卷企业巨头,因为对数码相机的发展没有看清方向,也从大众的世界里消失了。当初红火热闹的VCD、DVD等生产商,仿佛在这个世界就没存在,彻底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等等。太多的企业和行业没有把握住科技的发展,市场的趋势,社会的脉搏,因而被淘汰。他们不会是仅有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行业、企业和个人被淘汰。科技会一直进步,而同时也会不断淘汰掉队的行业、企业和个人。历史的车轮,没人能阻挡。
我们看看世界股市,涨的好的,涨的多的,基本都是科技公司。比如美股七巨头(微软、苹果、英伟达、Alphabet、亚马逊、Meta、特斯拉)均为科技公司,其市值总和超过了十万亿美元,是日本、法国和英国三国股市市值的总和。为标普500指数贡献了三分之二的涨幅。资本市场是全球精英的聚集地,资本也是嗅觉最灵敏的。资本市场可以看做这个世界的一个风向标。曾经的世界是用工业生产力来改变世界,而未来的世界则是以科技及科技创造力来颠覆传统的世界。作为大市场中的一个小行业,出版业有什么技术能力嘛?有技术创造力嘛?好像都没有,那未来如何自处与生存?
有句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得更高更远,随着巨人步伐也会走得很快。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那最起码要能抱住科技的大腿,才能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时代红利。科技创新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机制保障,但科技的应用相对来说就容易的多,只需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开放的心态,用些皮毛还是可以的。出版业既然不能创造,那就用拿来主义总可以吧。当然,前提是你看的到新技术的发展,看得清技术的趋势,有能力、有意愿、有人才去学习、吸引、转化新技术,把科技应用于这个行业。但这些对于绝大部分出版企业好像也要求太高,太难做到了。
其实自己也是什么的都不懂的科技盲,但知道科技的重要性,知道紧跟科技、资本的步伐不会错。但凡有企业能把新技术应用一点在传统的出版业,那这个企业就将受益无穷。一个AI应用,可以节约多少人工成本?在一个微利的行业里,减员增效曾经是很难实现,因为有些岗位是必须的,但在新技术的应用下,人力成本就有可能大幅度降低。
我们回看这些年图书销售发行渠道的变化,就能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益处和科技改变世界所带来的红利。现在图书出版机构其发行主要依赖于的网店、自媒体平台等渠道。客户集中度提高,业务也多可在网络上完成沟通,其所需的人力相较以往大幅度减少,而整个渠道的运营、维护成本也是大大降低。曾经一个出版机构想做好全国市场,几十个发行员并不算多。中小公司要开发跟踪全国的省会城市,一些富裕、发达城市的中盘商、实体书店。而大公司,更需要跑到地县级别市场的终端。所需人力众多,人力成本巨大。除此之外日常的差旅、管理等运营成本也是巨大的。而现在你只需要很少的人维护好不多的平台与渠道,你就能做好全国市场,你就能发出畅销书。人力成本少了,渠道运营成本少了,带来的是你的产品在渠道中的损耗减少,资金回流加快,呆死账风险减低。表面上看你需要让出一定的折扣,但其实与成本大幅度降低相比较还是十分划算的。
抱科技的大腿,踩资本的脚印,分时代的红利。不能落后于前沿和主流梯队太远,因为一旦掉队,就很难有机会再追上去。虽然行业衰败,但还未到断气的一刻,还有不多的机会可以活下来。你能看到船会沉,提前换船就有了活路。知道船在沉,你要想法先上救生艇就有了生的机会。但如果船沉了你还在舱里睡大觉,那就只能准备摆黑白照、开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