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辉
前一阵无人驾驶出租车成为了热门话题,因为涉及了多方的利益,欢迎和抵触的意见是完全相左对立的。出租车企业和以此为生的出租、网约车司机自然是十分抵触,觉得不应该让科技与机器抢了自己的饭碗,而作为消费者的乘客则大多对无人驾驶出租表示支持与认同。这一幕在历史中出现过太多次,从汽车、火车替代马车到纺织机替代了手工织机,从电灯普及替代了蜡烛、油灯到互联网的普及淘汰了电报、传统邮件,类似的争论和矛盾屡见不鲜。屁股决定脑袋,坐在那,利益在那,自然就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倾向,所以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看了不少评论,反方攻击点主要集中在所谓的安全问题。但技术的缺陷、车辆的安全性是车企的技术工艺问题,并不代表着这个没有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的错误。只要有需求,不完善的技术和工艺也会不断改进,降低并解决相关的问题的,直到无人驾驶车的安全系数超过人工驾驶。过分强调安全问题,其实是偷换概念,说的好像有司机驾驶的就没安全问题一样,其实人因素的行驶安全问题更多。人才会开斗气车,人才会疲劳驾驶,人才会酒后驾驶,人才会边开车边抽烟、接电话、聊天,但这些机器和软件不会。
无人驾驶出租现在最大的竞争力来源于价格,在同等水平设备服务下,价格对获客的影响很重要的。少了司机的份子钱、服务费,车费自然就能便宜,竞争力自然就强。大家都不富裕,现在打车频率明显减少,不是非必要和赶时间,一般情况打车的少,有便宜车可选,那为什么要选服务让人难满意,还贵的人工驾驶的出租、网约车?
另一大优势是避免了人这一麻烦根源的麻烦。现在的人社恐的很多,原因虽有不同,但总之就是不想、不愿意、懒得和人接触,能回避就回避。面对这一消费者需求,无人驾驶出租就非常的香了。在车上自己静静的坐着,或看手机、或发呆、或小息,没人打扰,想想就美。
以前很多出租司机非常爱聊天,也能理解,终究一个人天天枯坐驾驶位很无聊,其实很多乘客是真的不想、不喜欢无目的的瞎聊。但碍于面子或者出于对司机的尊重,有时候面对主动的搭讪还要勉强附和几句,很累。花钱还让自己不舒服、感觉累,这服务能满意嘛?当然,现在这种情况确实好多了,但也有大家打出租的少了,用网约车的多了。网约车与出租公司的管理模式不同、车费分配机制不同、司机选择与来源不同,自然司机的风格、素质就有不小的差异。
试想你累了半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一脑门子的官司上了出租,正想静静梳理头绪,准备面对后面的麻烦,这时候边上有个人絮絮叨叨的搭讪是一种什么感受?就算能聊起来,如果三观不同、认知不同,聊得尴尬且恶心,那还不如自己闭目养神、发发呆。再或者个别司机素质不高,开着斗气车,嘴里边骂骂咧咧。抱怨这个,埋怨那个,没事再向车外吐口痰,你说这车坐得恶心不恶心。相较于很大可能多花钱还买到恶心,那无人驾驶出租不香嘛?
其实说到安全问题,个人直观感觉有人驾驶更不安全。打车基本都遇到过开斗气车得吧?一路上别来别去、骂骂咧咧,你坐在副驾驶位上,胆战心惊,只盼赶紧下车。还有很多司机为了抢时间、多赚钱,如开赛车的。要不是车况不行、路况不行,技术更不行,哥们就真学习法国电影《出租车》的剧情了。有次打车,前面是拉钢筋的货车,出租紧跟。我和师傅说我不着急,咱们慢点,离前车远点,人家司机置若罔闻。在很多的出租师傅的思维里,车是人家的,人家愿意怎么开就怎么开,你只要出钱就行了。如此等等,不安全的因素绝对不必无人驾驶出租少。所以说到安全问题,有人的真不一定就比无人驾驶的安全。且无人驾驶出租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升级、程序设计减少概率和危害性,但人固有的不安全因素是无解的。
无人驾驶出租在消费者普遍叫好的同时,也经受着利益受损者一边倒的反对声。本来就客源下降,出租普遍收入降低,再加上无人驾驶出租的降维竞争,那有人驾驶的出租就更没人坐了。出租车公司面临倒闭,司机面临失业。其实自从有了网约车,出租车的日子每况愈下。从价格到服务,网约车相较于传统的出租竞争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所以,以前出租车业十分敌视、抵触网约车,现在则是多了个无人驾驶出租,更加雪上加霜。当然,网约车业同样也会敌视和抵触无人驾驶出租,利益使然嘛。
但话说回来,消费者选择用谁,还是要看你有没有竞争力,能不能让消费者满意,谁也不愿意花钱买不爽。个人已经很少打出租了,最近通过平台叫了两几次出租,但服务真的差强人意。一次是司机不熟悉路,等了半天车才绕到上车点(现在很多司机不是本地人,不认道,只能靠导航,但导航也经常出错)。另一次是开快车,司机有生活压力,想多拉活、多赚钱,能理解,但不能接受。作为乘客,我只是想方便,不想陪你玩命。一个事物的衰败、消亡自身的问题绝对是主要原因,别怪技术进步,别怪科技发展,别怪商业模式的改变。
网约车相较出租车是很大的进步,价格有竞争力,车型选择多样化,司机总体素质高一些,服务更到位。但只要是人开车,那出租车有的问题一样会有,只是多少和程度的问题。无人驾驶出租的出现,就把很多因为人而存在的曾经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且性价比更优,体验更加,消费者能不欢迎嘛。
出租车司机没饭吃了,网约车司机活少了,出租公司倒闭了,但生产、维修无人驾驶汽车也需要人吧?程序开发、平台维护也需要人吧。其实只是就业岗位的转化,并不是真的就抢了谁的饭碗。如果个人不能升级技能,那也只能被就业市场淘汰。
如果抵触发展、拒绝新技术,那汽车、火车、飞机都不应该普及应用,因为会抢了马车夫和人力车夫的饭碗。互联网更可恶,抢了邮政、电报、移动通讯等等很多行业的饭碗,是不是更应该禁止?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然会造成就业机构的改变。总有人的利益会受损,但也会有人会得益。当得益的人多,而受损的人少时,那这个事物就有社会推广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为了让少数人不失业,而损害社会的进步和大众的利益。真如此,我们还在出门畜力,照明用蜡烛的社会,你能接受嘛?
其实无人驾驶出租只是因为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引起了关注成为了热点,而在各个领域,无人服务、自助服务、机器服务则被越来越多、非常广泛的应用,从开始的使用,到现在的不断发展、推广普及,背后肯定是使用者的好评和受益。终究人力成本很高,用机器和软件替代人工能降低成本,以更低的价格来获客竞争,同时也减少了人因素的纠纷。员工会闹情绪,员工和顾客会有纠纷,但机器和软件不会闹情绪,也不会有那个正常的顾客会和机器计较,对着机器骂街,当然精神病除外。
人要工资,且不涨薪还会不满,涨薪不到位也会不满,不满意就容易有情绪。就算工资发到位了,但日常一些想不到的一些小事也会产生不满。有了情绪就可能影响到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但机器不会、程序不会。人还会生病,还会有婚丧嫁娶、给孩子开家长会等等的事假,更有长久的生育假,但机器不会请假。机器可以24小时工作,人不行。机器不会让你涨工资吧?机器不会跳槽吧?机器不会罢工吧?就算会坏,但可以修,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许修还不如换个新的更便宜,性价比高。所以机器、软件、程序相比较于人,在一些领域可以说是降维竞争,人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和胜算。
从投入产出来说机器、软件具有极高性价比,从客户体验上来说机器、软件也可为消费者带来很不错的消费体验,所以机器、软件在部分领域替代人工时必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可替代的岗位和领域只会更多。
比如你住酒店,客房没饮用水了,你打个电话给前台,甚至电话都是自助选的程序。一会就会有机器人来给你送水,这时候你不用特意穿戴整齐开门吧,只要不怕走光,光身子取水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是服务员行吗?机器人可以24小时值班,服务员要几班倒吧?人力成本可会加在你的房费里的,所以作为顾客,我肯定要机器人服务。
还比如现在去餐厅很多人都喜欢用程序自助点菜。有选择困难症的,看菜单太久,服务员不耐烦、不乐意了不好吧?但程序不会着急,不会耽误人家的工夫。报菜名、说禁忌服务员听错了、记错了、漏了怎么办,但程序不会。那都是自己点选的,就算点错了,你也不能和别人较劲了吧。再比如吃到一半,你要加个饮料、来瓶酒,但服务员都忙,找不到人怎么办?自助程序随时下单,然后机器人上,互不干扰,效率高、体验好。
以前需要很多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两个人来管理统筹、操作机器、维护程序即可。商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竞争力。而顾客也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务,增加了消费体验的满意度。一个皆大欢喜、双赢的事,会有人拒绝嘛?
身边可以见到服务业机器人、自动程序越来越多。从饭店的服务员,到宾馆的服务员,再到后厨的备菜、切肉、甚至炒菜都有可应用的机器人、程序。去超市,打扫卫生有机器人,结账有自助程序。未来出门有无人驾驶出租,又有何不可?无人驾驶技术、自助服务、机器人应用,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技术应用的必然。当然,你要强调品质或着差异性、心理满足性的服务,那是可以用人工,但价格就不是现在的价格了。
对于大众、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来说,价格是很重要的选项,在能降价还不输人工服务品质的前提下,肯定会更乐于接受非人工的服务。至于就业什么的问题,真的不是消费者会考虑的问题。你难道去餐厅吃饭的时候,还关心服务员、厨师会不会因为你少点几个菜,少去吃几次而失业嘛?这些问题只能在社会的发展中由社会慢慢消化,但不可因人的阻逆而停滞。
作为消费者我们愿意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方便与红利,作为就业者我们只能提高自身的能力、技术来适应这个发展中的世界,别被淘汰。世界不可能因你而停滞,科技的进步更不可能为了照顾某些人而放慢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