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58e83f9d139560c070fceb9e1adf2b2.jpg)
顶撞、反对上级,无论是在一般的工作单位,还是在军队中,都是大忌。
特别是军队中,如果不服上级,顶撞上级,会造成极大的破坏性。
粟裕,用兵如神,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深受领导和广大将士的认可。
但谁能想到,兵神粟裕也碰到了“刺头下属”,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三个人都是军中翘楚,都拥有出色的带兵能力。
这些人,反对完粟裕后怎么样了呢?
这样说吧,如果不是粟裕大度,其中两位的“前程堪忧”。
1、陈士榘,越级上报![](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212ef8568d1b36b744df99b8c5109b5.jpg)
陈士榘,出生于1909年,比粟裕小二岁。
此人战斗经验是非常丰富,参加过秋收起义,也走过长征。
到陕北时,已经是红四师的参谋长了。
抗战开始后,陈士榘担任了115师343旅的参谋长。
抗战之初,粟裕是什么职务呢?1938年年初,粟裕仅仅是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说明,当时的粟裕和陈士榘基本上在一个等级。
解放战争之初,陈士榘担任的是新四军参谋长,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当时的新四军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的人正是陈毅元帅。
从某种角度来说,解放之初的陈士榘,是陈毅的重要副手之一,这身份相当高。
除了自己的身份,陈士榘对军事还是很有研究的,加上实际经验又非常丰富,可谓“理论加实践”集大成者。
这样的人,有骄傲的资本,有把一般的将领看不到眼里的资格。
但是,粟裕是一般的将领吗?不是。
1947年年初,山野和华中野战军一起进行鲁南战役,领导人就是山野司令员陈毅和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
此时,两个野战军合作多次了。这样说吧,看似山野和华中野战军并列平行,实际上,山野要比华中野战军高半级的。
无论怎样,在那一块区域,粟裕是当时仅次于陈毅的军事指挥者。
在这次战役中,陈士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粟裕没听,陈毅也没听。于是,陈士榘越级汇报给了毛主席。
为啥要反馈给毛主席呢?因为陈士榘早在秋收起义时就跟随毛主席了,关系非常好。
毛主席非常有意思,竟然同意了陈士榘的方案,所谓的“越级上报”放在了一边。
之后,山野和华中野战军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采取了陈士榘的办法,也打了胜仗。
虽然打了胜仗,两位军事主管陈毅和粟裕,还是有些不爽的。不过,后来陈士榘再也没有干过这样的“越级上报”的事情。
从1947年1月下旬起,山野和华中野战军正式合并,称为“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
华野的司令员是陈毅,副司令员是粟裕,但军事指挥基本上是粟裕,因为陈毅不仅是华野的司令员,也是华东军区的司令员,后来还是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的副司令员、中原局的副书记。
如此多的职务,导致陈毅常常不在华野,只能粟裕一手指挥了。
陈士榘作为粟裕的得力下属,后期配合很不错。
1949年三野成立,陈士榘担任了第八兵团司令员。
1955年,陈士榘被授予上将。
1995年陈士榘病逝,享年86岁。此时,粟裕已经病逝11年了,陈毅病逝23年了。
2、许世友,资历深,脾气爆,顶撞粟裕,陈毅批评![](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e3553b2908cdb76f7b129853461d7e2.jpg)
许世友是一员虎将,这是大家公认的,连毛主席对许世友都非常赞赏。
许世友比陈士榘大三岁,比粟裕大一岁。
当年,粟裕、陈士榘在中央苏区发展时,许世友在鄂豫皖地区大杀四方,他跟着徐向前等人立下汗马功劳。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会师时,许世友是红四军军长,属于右路军。当时的林帅也就是红一军军长,彭帅也就是红三军军长。
一句话,许世友曾经是和林帅、彭帅一个级别的人物,太有骄傲的资本了。
抗战开始后,许世友是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旅长是著名的陈赓。
相比同一时期粟裕的职务,许世友和粟裕绝对是同一等级,能高不低。
1942年起,许世友担任了胶东军区司令员。
1947年年初,华东野战军成立,许世友成为九纵司令员。但是,此时的粟裕是他绝对的上级。
许世友有他的骄傲,对于粟裕的一些打法有所质疑。
孟良崮战役前,粟裕在指挥部打电话给许世友,让他带部队转移。听到粟裕这样指挥他,许世友的火气马上上来了,电话里对粟裕一阵嚷嚷:“咋一天一个命令?你们就知道对着地图瞎指挥,我们当兵的两条腿都快跑断啦!”
说完,就挂断电话了。
当时,陈毅也在指挥部,气坏了,这还了得,马上把电话拨了回去,接着就是一顿批评。
对陈毅,许世友不敢顶撞,毕竟,陈毅资历太老了,早在井冈山时期,陈毅就是和毛泽东、朱德齐名的,这样的人,谁敢惹?
后来,陈毅又专门批评了许世友,说道:不要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不过,对于许世友的顶撞,粟裕并不在意,他知道,认可一个人需要一个过程。
还是得说粟裕大度了,要放一个睚眦必报的人,许世友一定会被收拾,前程一定会受到影响的。
随着许世友和粟裕的接触增多,看粟裕指挥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许世友也是服了。
许世友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1979年还带队出征越南。
1985年,许世友病逝,年79岁。此时,老上级粟裕病逝一年多了。
3、毛主席要撤宋时轮的职,粟裕劝住了![](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2aaa7e357e4f02e9544bb37e6f2a4c.jpg)
宋时轮,出生于1907年,是华野绝对的名将。
提起宋时轮的过往战斗经验,可谓是可圈可点,尤其是擅长打防御战。
宋时轮是从游击队转成红军战士的,从1930年起,宋时轮参加了历次的反围剿。长征开始时,是干部团的一员。
到达陕北后,宋时轮到了红十五军团,当了作战科科长,成为徐海东的得力属下。能当作战科科长的,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
之后,宋时轮先后担任了红30军、红28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红军的东征、西征等战役。
抗战开始后,宋时轮担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团长。
看这职务不高,但很快,因为战绩出色,宋时轮的职务火箭般蹿升,先后担任雁北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兼第12支队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解放战争之初,宋时轮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年初,华东野战军成立后,宋时轮担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
此时,他是粟裕麾下。
宋时轮有属于他的骄傲,能打仗,能打硬仗,指挥能力突出。当时,有这么一句话: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和粟裕的冲突,早期并不明显。
1948年济南战役前,华野打出了口号“打进济南城,活捉王耀武”。
粟裕在安排任务时,让宋时轮担任西兵团攻城总指挥,没想到,宋时轮直接反对,并说道:“我们十纵队的兵力和武器弹药都不够,假如不给我纵补充武器弹药,我们也没办法打主攻。”
这场面的出现,让人意外。
粟裕和参谋长陈士榘开始劝宋时轮,没想到,人家一甩胳膊走了。
此时,陈毅不在跟前,许世友正在病休(后来,毛主席点将许世友,让其指挥攻打济南城的战役)。
想了许久,粟裕将情况反馈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气坏了,直接电报给粟裕:直接撤职。
听到自己要被撤职的消息,宋时轮也懵逼了。如果宋时轮这次被撤了职,不仅是对他戎马生涯的否定,前程堪忧啊!
粟裕、谭政林一边劝说宋时轮,一边给军委请示:不撤职,暂时保留职务,进行观察。
中央军委同意了,宋时轮也被说服了。
济南战役打响后,在许世友、宋时轮、聂凤智等人的配合下,济南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王耀武被活捉。
1955年,宋时轮被授予上将。1991年,宋时轮病逝,享年84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3e42abd5d9cf76f250078c8e43f7f6.jpg)
回头看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陈士榘曾经越过陈毅、粟裕越级上报,许世友直接顶撞粟裕,宋时轮反对粟裕安排,直接撂挑子,面对种种不利局面,粟裕大将胸怀宽广,没有介怀这些事,而是为了大局和大家继续精诚合作,最终带领三野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如果粟裕不是大度之人,至少,许世友和宋时轮的前景堪忧。
粟裕大将的品行、度量、大局观,值得点上一百个赞。
福福
敬佩粟裕战神[点赞]
佳歌集成灶俞
宋将军也参加了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