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你对打赣州怎么看?毛主席:一打准输,事后看很高明

觅波评过去 2023-10-29 18:48:01

毛主席

前言

1932年2月4日,红军进攻赣州,经过一个月艰苦的鏖战,红军在和国民党军的较量中落入下风,伤亡惨重,以至于深陷包围圈难以脱身,情况十分紧急。

在此之前,由于受到左倾路线的排斥,毛主席被剥夺了党内、军内的重要职务,正在距离瑞金不远处的东华山休养。

虽然毛主席当时已经没有军职,但他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当红军在赣州陷入险境时,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朱德第一个就想到了毛主席,认为只有他能够力挽狂澜,使红军转危为安,并提议派人到东华山请毛主席出山,前往赣州前线筹谋大局。

其实,在赣州之战开打前,中央苏区讨论是否进攻赣州时,毛主席就凭借多年的战斗经验提醒过大家:红军进攻赣州根本没有胜算。

那么后来,赣州之战为什么还开打了呢?毛主席是否能使红军化险为夷呢?

毛主席:不行,一打准输!

这要从1931年说起。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有9人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人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加起来一共有16人。其中,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3人是政治局常委。

1931年9月,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只有周恩来、卢福坦、王明、刘少奇4位政治局委员还在上海,人数只有政治局成员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远远没有到一半。

而且,周恩来很快就要前往中央苏区,王明也要赴莫斯科就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这就导致在上海的政治局成员严重不足。根据《党章》的相关规定,政治局已经不能履行它的职责了。

因此,在共产国际远东局的要求下,中共决定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并选出了6位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这6个人分别是博古、张闻天、康生、陈云、卢福坦、李竹声。其中,博古在临时中央负总责。

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外观

1931年10月18日,是王明启程飞往苏联的日子。离开前,他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掌控,并指责毛主席是“右倾机会主义”。

由于遭到压制,毛主席被免去了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不再是中央苏区的最高首长,也被解除了党内、军内的重要职务。后来,毛主席主要从事政府工作,进入了他人生中的低谷。

1931年12月,周恩来抵达瑞金,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虽然这时候毛主席受到冷落,但周恩来对待他的态度和从前一样。到瑞金后,周恩来专门去探望了毛主席,两个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

周恩来

之后,博古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

博古

1932年1月9日,临时中央发布了一项决议,决议名称是《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

在这项决议中有一段话专门提到:毛主席一直以来推行的“不占取大城市”的作战方针,以前是正确的,但现在形势变了。

决议不仅否定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还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新主张,并向苏区作出指示:为了尽快壮大苏区,亟需进攻几个未打下的中心城市,使几个分散的苏区连成一整个大苏区。

不难看出,临时中央的决议又重演了李立三攻打中心城市、争取一个省或者多个省率先赢得革命胜利的老把戏。

不仅如此,决议还明确确定了几个中心城市:南昌、抚州、吉安,指出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攻打这三个城市,一旦成功,便可以形成“进逼武汉”的局面。

新一轮的“冒险”又开始了。

毛主席

在此前的三次反围剿中,周恩来已经看出毛主席的军事才华是非常杰出的。周恩来看过决议后,当即去询问了毛主席的看法。

事实上,这份决议给予了毛主席不小的打击,使毛主席的境况变得更加糟糕,但身处逆境的毛主席仍对革命、对红军怀有强烈的责任感。

毛主席依据多年来跟蒋介石交手取得的经验,告诉周恩来,现阶段红军的战斗力明显不如国民党军。如果红军强行进攻这三个城市,最终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周恩来赞同毛主席的看法,他立即给临时中央发去电报,向中央说明:进攻中心城市难度很大,胜算也不大。

临时中央在最新的回电中,将之前确定好的三个城市,划掉了南昌,新添了赣州,命令中央苏区在赣州、抚州、吉安这三个城市中挑选一个,不日发起进攻。

当时,南昌属于大城市,赣州、抚州、吉安属于中等城市,临时中央划掉了南昌,表明他们已经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周恩来收到电报,又去询问毛主席的看法。毛主席仍然坚持自己的前瞻判断,很明确地告诉周恩来:“不行,一打准输。”

毛主席

当时,周恩来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他不能不执行来自临时中央的命令。

不久后,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讨论应该进攻抚州?吉安?还是赣州?最终,大家一致选择了赣州,这是因为赣州在他们心里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当时,赣州周围的城市都已被红军占领,赣州就像是盘踞在苏区中心的一颗钉子,拔除这颗钉子,也就解决了一个大威胁。

而且,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定瑞金为首都。但瑞金是一个破旧的小城,距离中心城市远,没有首都城市该有的恢弘气势。如果成功拿下赣州,可以把赣州定为“首都”,那就要阔气许多。

再者,国民党军驻扎在赣州的兵力只有一个旅,红军取胜的把握很大。

因此,攻打赣州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赣州古城遗址

正当众人热火朝天地讨论时,周恩来把目光投向毛主席,想再听听他的看法,问道:“你对打赣州有什么看法?”

面对几乎是一边倒的意见,毛主席依旧说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赣州是敌人必守的坚城,三面环水,红军技术装备差,很可能久攻不克,于我不利,还是不打为好。”

1933年,毛主席在江西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工作会议上作报告

但毛主席只是少数反对进攻赣州的人,在一片支持、叫好声中,毛主席的反对声显得很另类,还引起很多人的不满,遭到无端的指责。

周恩来只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了进攻赣州的决定。

周恩来

毛主席的正确看法被遗憾地抛在一边,看着大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毛主席不禁为接下来的赣州之战忧心,心里郁闷极了,带上贺子珍和身边工作人员到东华山休养了。

当时,朱德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王稼祥、彭德怀是副主席。

1932年1月1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彭德怀被委任为前敌总指挥,负责率领红三军团进攻赣州。

朱德和彭德怀

赣州之战,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朱德:这困局只有他能解

2月4日,红军抵达赣州城门,前敌指挥部就在距离城门不远处。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1万4千多人把赣州城团团围住,其中,红三师负责从北门向赣州城发起进攻,红七军破东门,红二师打南门,红一师克西门。

进攻赣州前,彭德怀自信满满,认为攻打赣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没想到的是,赣州城犹如铜墙铁壁,又高又厚的城墙给他们的进攻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彭德怀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经过苦心思索,彭德怀认为必须先炸毁城墙。而炸城墙,就得先挖坑道。

于是,彭德怀把兵力集中在东门,率领战士们挖出一条条坑道,直抵东门城墙下方,挖成后把棺材放在坑道里,棺材里放满炸药,随时做好炸城墙的准备。

就在红军紧张地挖坑道时,驻守在赣州城内的国民党将领马崑迅速做出反应,他派出一支听力超好的队伍,昼夜不停地听城墙下方的动静,判断红军是在哪里挖掘坑道,方便将来应对。

红军挖好坑道后,马上开始轰击城墙,而城内的国民党军也早就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红军的第一次轰击是在2月13日。当时轰击力度不够,只有一小块城墙倒塌,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第二次轰击是在2月15日。由于轰击不当,城墙倒塌时向后倒,城墙下方的红军躲避不及,造成了一定的死伤,行动不得不中断。

第三次轰击是在2月23日。这一次,大片城墙倒塌,但马崑率领敌军挡住了红军的进攻势头。双方交战了近四个小时,红军没有成功进入城内。

第四次轰击是在3月4日。红军点燃了三棺材的炸药,炸毁了东门的城楼和一大片侧墙,眼看这一次就要攻进城内了,不料由于叛徒告密,城内的马崑已经提前知道了攻城红军的具体位置,拼尽全力把红军挡在了城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攻城就这么失败了。

而且,在整个攻城过程中,红军伤亡人数很大。

更糟糕的是,国民党援军已经陆续抵达赣州,敌人的力量迅速壮大,红三军团想要撤退,却遭到敌人的前后夹攻,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赣州之战失败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这时候,很多人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的看法是正确的。

此时,江口军委指挥部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得知赣州之战陷入困局,朱德提议请毛主席到前线去:“这困局只有他能解。”

朱德

于是,周恩来立即让苏维埃副主席项英去东华山请毛主席回来。

项英

此时,毛主席正在东华山休养,和贺子珍一起住在一座古庙里。

古庙里到处洋溢着安详恬淡的氛围,毛主席的心里却忧心忡忡,他一直牵挂着赣州之战的战况,牵挂着在赣州前线冲锋陷阵的1万4千多名红军战士。

3月上旬的一天,项英忽然出现在了东华山。

毛主席一见到项英,就猜到了他来这儿的目的。

项英心急地说:“恩来同志让我专门来请你下山。”

毛主席眸色一沉:“是不是打赣州的事?”

项英说:“是的,打赣州很不顺利。所以,恩来同志请你赶往前线。”

之后,项英将红三军团无法脱身的情况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问项英:“四军在哪里?”

项英说:“在南康附近。”

毛主席想了想,又问:“三军在哪里?”

项英说:“在永丰。”

毛主席眉头紧锁,努力保持冷静:“章水、赣江如今都是枯水期,能挡住敌人援兵吗?”

毛主席意识到红三军团的处境十分危险,立即回到房里整理行囊,准备下山。当时,天空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就要来了,贺子珍劝毛主席不要着急,等天晴了再走。

毛主席说:“不,我一工作起来,病就好了。”

说完,毛主席带着警卫员向山下走去,一直走到都梓山澄江渡口,在那里坐上船向瑞金去了。

毛主席在水路上行走了两天的时间,终于抵达瑞金,众人都在等他想办法化解赣州的困局。

毛主席还没有来得及休息片刻,当即给前线指挥部发去电报,主张派红五军团去赣州。电报发出后,毛主席又立即赶去前线了。

红五军团当时只是预备队,毛主席的主张是十分大胆、冒险的。但正是在毛主席的出奇制胜下,红五军团去赣州后,掩护红三军团成功撤围,保全了主力部队,避免了造成更大的伤亡。

在红军陷入险境的关键时刻,境遇落寞的毛主席心甘情愿的给出正确的意见,促使红军绝处逢生,他的心怀大义、顾全革命大局在这件事里真真切切的体现了出来。

毛主席

赣州一战失败后,中央苏区决定召开中央局会议。

不久后,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周恩来、任弼时、项英、朱德、毛主席、彭德怀、林彪、周以栗、陈毅齐聚江口,出席中央局会议。

江口会议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是否第二次攻打赣州。

有人提议继续攻打,势必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毛主席听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赣州,进则攻坚不利,久攻不克已成事实;胜则不易固守,敌军卷土重来,我军无回旋之地。赣州是座只有骨头没有肉的孤城,不必再去‘啃’啦。这包袱让蒋介石背去吧!

毛主席的话,让支持第二次攻打赣州的人无话可说了。

1931年11月,毛主席(站立者)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

之后,会议讨论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有人搬出临时中央的决议,认为应该执行《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争取中心城市,争取一省和数省的首先胜利。”

毛主席一直以来都反对“攻打中心城市”。这一次,他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态度,建议攻打国民党军力量虚弱的地区:

在赣江以东,闽、浙沿海以西,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在蒋介石力量薄弱的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以巩固和扩大中央苏区。

毛主席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也是他根据多年的战斗经验,以及凭借他过人的军事智慧做出的正确的判断。

然而,一些人固执地认为,不能仅凭赣州一战的失败就彻底否定临时中央的决议,应该继续实施进攻中心城市的策略,一路向湖南发展。毛主席的正确意见没有被接受,又一次成为少数派。

面对这样的情形,毛主席的心情很沉重,不禁为党和红军未来可能陷入的危局感到由衷的担忧。

毛主席

3月17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政治部训令》,里面涵盖了江口会议的讨论内容和讨论结论。

“训令”中写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认为这次攻赣州是立三路线,那便不了解夺取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对中心城市之夺取的过分恐惧,那便是以反立三路线为掩盖的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应给这个右倾机会主义以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在撤围赣州后,反对这种右倾机会主义和失败情绪便成为红军及党内的主要斗争。

这段话意有所指地批评了毛主席,并指出毛主席是“右倾机会主义”。

与此同时,“训令”也根据江口会议的讨论结果,部署了红军接下来的行动任务:

在目前政治形势下,工农红军应当发展革命战争,争取中心城市,争取一省和数省的首先胜利。在江西红军应当扩大苏区,贯通赣江两岸的苏区,以赣江流域为中心,向北发展创造苏区来包围赣江流域的几个中心城市(赣州、吉安、樟树),以便利于我们迅速地夺取这些城市,这样来争取江西的首先胜利……

不久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下令:整编红军为一、三、五军团,从三个方向出发。

任命彭德怀担任红三军团总指挥,滕代远担任政委,朝赣江西部进发,向北开拓。

任命林彪担任红一军团总指挥,聂荣臻担任政委,罗荣桓担任政治部主任,从赣江东部向北挺进。

任命季振同担任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担任副总指挥,萧劲光担任政委,在赣南苏区配合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作战。

毛主席被安排在红一军团,跟随部队一起行动。

这时候,毛主席的职位是中央政府主席,在军队里没有职务。但红一军团基本上就是毛主席曾经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的将领都曾是毛主席麾下的战将。

因此,虽然毛主席只是跟着红一军团走,却成为了红一军团真正的“总指挥”。

在红一军团向北行进的途中,毛主席说服林彪、罗荣桓放弃定好的行进路线,改道向东,转去攻打闽西、闽南。

多年后,聂荣臻回想毛主席说服他们的情形,说毛主席当时是这么阐明自己的观点的,毛主席说:

沿赣江向北没有多少发展余地,国民党“剿共”的大本营就设在南昌。如今向西发展,有赣江梗阻,大部队往返不方便。向南发展则必然会和广东部队的主力顶牛。只有向东发展最有利。向东则一来有闽西老根据地做依托,二来闽南尚有广阔的发展余地,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方向……

毛主席解赣州困局的谋略和胆识,让林彪和聂荣臻很是钦佩,而且毛主席的观点有理有据,林彪和聂荣臻相信他的前瞻判断,完全支持毛主席的提议。

聂荣臻

后来,红一军团征得周恩来、朱德的批准后,向闽西、闽南大踏步地前进。之后,红一军团一直听毛主席指挥。

当时,福建省剿匪司令部司令张贞驻守闽西、闽南。虽然张贞被称为“闽西王”,在闽西名气响亮,但他率领的部队只是战斗力平平的保安部队,不足为惧。

毛主席之所以选择闽西、闽南,正是基于他对全国各地的形势,对张贞,对闽西、闽南驻兵有着相当的了解。

后来,和毛主席预想的一样,红一军团和张贞部交上手后,很快取得第一场战斗的胜利,消灭敌军685人,迅速占领福建龙岩县。

随后,毛主席又瞄准了漳州。4月20日,红一军团成功拿下漳州,消灭敌人1600多人,收缴枪支2300多支。

赣州之败,证明毛主席坚持攻打敌人力量虚弱地区的策略是正确的。后来,毛主席继续采用这样的策略,指挥红一军团,在闽西、闽南取得了一场场战斗的胜利。这足以说明,他的战略眼光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而且,在受到排斥时,毛主席放下个人感情,以大局为重,这样的胸怀和境界注定他会从低迷中走出来,走上更高的高度......

1 阅读:61

觅波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