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二战时期,美国第一个研制出了原子弹并使用其炸平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人类也第一次感受”核“带来的威胁。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最初,原子弹这一理论最初是在德国被提出的,可以说德国在这一研究上赢在了起跑线。
可是为什么原子弹并未在德国问世呢?在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的军事工业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众多科学家云集于此,例如爱因斯坦、普朗克等。对于物理学的研究也是如日中天,可以说德国是集科研水平、工业实力、资金于一体的国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诸多错误政策导致。
那么又有哪些错误的政策呢?
疯狂的种族灭绝导致人才外流提到德国,我们不得不想到他们对犹太种族惨绝人寰的灭绝行动。
物理学最开始是由犹太科学家创立的学科,核武器则作为高级物理学,对他颇有见树的科学家也大多都是犹太人。大多数犹太科学家就居住在柏林这一神奇的科学殿堂,所以德国在原子学上的研究可以说是领先于世界,如果按此发展,核武器将不日之后一定会在德国诞生。
可是希特勒上台之后,一切都变了。他无视犹太人的权益,疯狂的宣扬种族主义,对着犹太同胞举起了枪和屠刀。比如1938年11.9的“水晶之夜”成百上千的犹太教堂、犹太商店被毁。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纳粹士兵进行着“杀人游戏”……
丧心病狂的希特勒政党还大肆屠杀犹太科学家,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众多侥幸活下来的犹太科学家也纷纷四散逃命。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逃往美国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
虽然德国民族本身也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支持如此的杀戮,更多的人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给世界带来和平,他们也渐渐地离开了德国这片伤心的土地,从而希特勒渐渐失去民心。
可以说,犹太科学家外流、希特勒渐渐失去民心,德国核武器发展停滞,这都是种族灭绝带来的严重后果。正是因为这一政策,才使德国的核武器研究放慢了脚步。不过影响的只是时间问题,并未伤其本根,德国雄厚的科学实力和工业基础还在,还是有机会发明原子弹的,但是后来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军事武器发展的重心严重偏移其实在当时,即便是科学家大量外流的大环境下,对于核武器的研究,德国也是领先于世界各国的。早在1933年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海森堡等人就提出了核武器研究的初步方案。但是因为当时没人见过这些科学家眼里崇拜的“超级武器”,造成了大多数人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不太重视。就连希特勒本人也对这种”超级武器“持有怀疑态度。
1937年,希特勒批准了原子弹的研究项目,当时战争还并未开始,高层对于原子弹也采取了重视。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希特勒野心昭著,而德国的经济实力毕竟有限,只能将金钱换做飞机坦克大炮等一类能看到的摸得着的武器中。
而研究原子弹毕竟是一个时间长、耗资大,但是又不见什么成果的项目,纳粹高层很快就对这个项目失去了兴趣。
1938年哈恩和施特拉斯曼发现了铀元素的裂变可以产生大量能量,这一重要突破再一次让德国高层沸腾。但在随后的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德国高层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大型火箭,重型坦克上。在核武器的经费上仅拨款一百万马克(仅为美国曼哈顿计划的百分之一)。要知道,同时期德国对火箭弹的研究经费就达到了5亿马克,如此相比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大家都知道,当时的希特勒以“闪电战”闻名欧洲,可他一味的依赖于自己的“闪电战”只想速战速决并未制定长久作战的战略。由于东部战线吃紧,希特勒甚至制定了:“任何需要五年以上的超级武器都要被停止。“的规定,这也导致了核武器研究的搁置。
在1944年,德军全线溃退之后,才惊醒了希特勒“用坦克征服世界“的迷梦。在同一年,党卫军头领希姆莱,经历了大量失败才提出了要用原子弹改变战局的疯狂想法,二战后期才大力拨款用于原子弹研究。原子弹的研究并非一朝一夕,但是当时已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由此可见,在武器研究方面的重心偏移的给了核武器研究这一项目当头一棒。当时的纳粹党更想用速战速决的方式征服世界,从而忽视了新型武器的研究。这也给了美国后起反击的余地。所以,战术上勤奋也是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德国内部研究机构混乱其实不光是政府高层的问题,也有研究机构部门本身的问题。比如德国对于这一超级武器实行严格保密制度,光这一研究计划就分为了19个不同机构。虽然保密性大大加强,但是也造成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与德国不同,美苏研究核武器都是把所有的科学家统一放置同一部门进行统一的研究和管理。
而德国呢,部门过于臃肿,不同部门的科学家想要交流更是难上加难,从实验体制上已经落后美苏太多了,而且不同部门的努力方向并不同,怎么可以指望他们能够相互合作呢?
材料过于依赖外部,忽视了盟军的破坏众所周知,研究原子弹需要的更多是铀矿和重水。非常的巧,这两种原料,德国本土都非常的匮乏。1939年3月,德军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铀矿。1940年6月,德军占领挪威全境。而挪威产出大量的重水。这为德国的核武器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但是毕竟是抢来的资源,又不在德国的领土之内,自然难以控制。这些核材料也自然成为了盟军重点打击的目标。
英国听闻了德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后决心阻止德国原子弹的研究,并在1942年开展了重水之战,成功炸毁了德国在挪威的重水工厂。又在运输途中英国突击队,炸毁了仅存的海上重水储备。这无疑是对发展本就缓慢的德国核武器研究项目的又一个晴天霹雳,从此,德国在核武器研究上变得一蹶不振。
随后,德国想要重修重水工厂。可是东线苏联战场的坦克徐徐开向了德国本土,西线大西洋战场的英美也成功登陆准备反攻,德国摇摇欲坠、自身难保。
希特勒临终之际还在幻想原子弹这一“超级武器“能够逆转战局,丧心病狂的要求属下研究原子弹,可是盟军却没能给他最后的机会,红旗插上了柏林,希特勒则带着他的野心饮恨西北。
历史的必然性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任何历史事件的发展都会有它的必然性。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在计算原子弹临界质量的时候居然出现了计算错误。他认为制造一颗原子弹需要足足几吨纯铀-235(实际上只需要几十千克的铀-235),由于海森堡本人较为权威,这次算错足足导致德国的原子弹计划又拖了两年。
对于这次的事件,后人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说海森堡是不想让原子弹出现在德国而故意为之;有的人说这本就是海森堡计算的失误......
但是放在长远来看,若是让疯狂的德国先行制造出原子弹,那么后果简直不堪设想,甚至人类历史都会消失在这场战争中,所以,在关键的时候出现这种最基本的错误,这也算不算一种历史的必然性呢?
总结事实上,不得不说,在核武器的研究上,德国也就只有一步之遥。因为希特勒的固执己见和错误方针,也就注定了美国会领先于德国造出核武器,从而将其作为结束战争的手段丢在了日本。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德国主动承担了战败国责任,根除了法西斯主义,主动放弃了核武器的研发,签署了抵制核武器的条约,给德国的核武器研究画上了句号。
即便二战中德国真的造出了核武器,也并不一定会得到胜利,只会再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从自身倒行逆施,大肆屠杀犹太民族开始,就展现了德国邪恶的本质,也就注定了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会一败涂地。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核武器的相互制约也让美苏冷战的几十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核能对于当今世界的工业发展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我们后人应该吸收历史的教训,尽可能地利用核能的优势,从而趋吉避凶。
反对战争,如此才可保全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料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