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质疑:联想资金充裕,技术创新却缺位?

尹柳说 2025-04-05 16:52:40

曾几何时,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地位并不突出,国际一流的技术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在一场论坛上,就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发表了看法,并特别提到了联想。

他指出,尽管联想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房地产业务方面,但在核心技术创新上却乏善可陈。

黄明教授强调,他并非批评联想,联想自身的经营状况良好,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投资者和房地产开发商。

但这番话却引发了人们对于联想发展模式的深思:资金充裕的联想,为何在技术创新上却显得步履蹒跚?

这场讨论的核心,在于联想“贸工技”和“技工贸”两种发展路线的争议。

柳传志,作为联想的掌舵人,坚定地选择了“贸工技”路线。

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迅速跻身国内PC市场龙头地位,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国家也给予了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助力联想进一步扩张。

柳传志认为,联想的优势在于供应链整合,应该以此为基础,发展多元化业务,最终打造一个庞大的综合性集团。

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

这种发展模式却遭到了倪光南院士的反对。

作为技术出身的工程师,倪光南院士更强调自主技术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技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联想已经拥有了市场和订单,更应该将资源投入到自主技术的研发上,而不是分散到房地产等其他领域。

两种路线的碰撞,源于对企业发展方向的不同理解,也折射出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不同选择。

在90年代,中国市场需求分散,技术和经验都相对匮乏。

对外贸易成为企业获取资金和资源的重要途径,联想选择“贸工技”路线,无疑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

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对外贸易可以快速带来收益,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倪光南院士的“技工贸”路线,则更着眼于长远发展,旨在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技术研发的高风险和长周期性,与联想的短期盈利目标存在冲突,最终导致倪光南院士的离开。

倪光南院士离开后,联想的PC业务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长期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随着其他品牌的崛起和价格战的冲击,联想的PC业务逐渐显露疲态,不得不通过出售研究院大厦等房地产项目来维持高利润。

多元化业务虽然缓解了财务压力,却分散了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剧了联想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短板。

尽管联想在PC、云计算、服务器等多个领域都有布局,并与国内技术部门合作推出了纯国产电脑产品,但其核心技术仍主要依赖于开源架构的二次开发,在底层技术储备上依然不足。

2024年的技术专利报告显示,联想拥有约3万件全球专利,但高价值专利占比不足1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联想技术创新的现状。

回顾历史,倪光南院士曾提议在上海建立芯片设计公司,但联想管理层以市场环境不佳为由否决了这一提议。

如果当时联想能够采纳倪光南院士的建议,并在后续发展中持续投入技术研发,或许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与联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任正非的危机意识促使华为持续投入技术创新,不仅在通信领域拥有深厚底蕴,在消费产品领域也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华为的前瞻性布局和战略定力,值得所有企业学习。

联想如今也推出了开天系列国产电脑,依靠自身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负责产品的组装制造和销售一体化服务。

这似乎又回到了依靠供应链整合的老路上。

那么,面对未来的挑战,联想该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不仅是联想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中国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0 阅读:27
尹柳说

尹柳说

尹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