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蔡襄咏洛阳桥联

夏天文化 2024-08-02 20:50:40

2021年7月25日,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泉州洛阳桥(万安桥)是其重要的遗产项目。而泉州能够成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北宋一代名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茶学家,泉州知州蔡襄功不可没。

中国四大名桥之一的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城东今洛江区与泉州台商区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现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洛阳桥南的洛江区有蔡襄祠,为纪念蔡襄造桥功绩而建。祠后文柱有对联:

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

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正殿中央有蔡襄端坐雕像。《万安渡石桥记》碑两方,分立左右两侧。该联题为“宋欧阳修撰”(《洛阳桥石刻》)。莆田市仙游县枫亭的蔡襄陵墓前石望柱上也刻有此联,说是清代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蔡新所题写(《忠惠风范——蔡襄陵园碑林》)。“四谏”是指蔡襄任谏官时,敢于揭发批评宰臣,举荐贤能,一时权贵敛手,风气一新。与余靖、欧阳修、王素并称“四谏”。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三:“庆历中,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为谏官,时谓四谏。”

目前所可确定最早题咏蔡襄建造洛阳桥的对联是宋无名氏的题联(载南宋中期地理总志《舆地纪胜》,王象之编纂,成书于南宋嘉定、宝庆间,200卷):

灿锦环城,梦起刺桐之咏;

长桥跨海,世疑鞭石之功。

蔡襄治泉之后,泉州上升为上郡,宋代为我国最大的港口,元代更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城中遍植刺桐,城号刺桐城,港曰刺桐港。《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功在当代,德垂千秋,艰险洛江成便利;

爱遗子孙,福造桑梓,操劳蔡尹得欢娱。

联语盛赞“蔡尹”蔡襄建桥之功。桥之建成方便了洛阳江两岸人民和驿道上南来北往的旅客,功德延绵千秋万代。蔡襄主持建桥的快慰,虽然付出了辛勤劳动,但因造福桑梓、遗爱子孙,人民的快乐才是执政者最大的快乐。

江上观雄姿,鹊聚鸥连,石体与石床媲美;

桥头赏雅势,龙飞凤舞,碑文同碑帖齐名。

联语写桥身与碑刻。上联写桥基与桥体均为巨石所砌造成,一样完美无缺。下联写蔡襄的《万安桥记》碑记,碑文与书法、碑刻均佳,同为稀世珍宝。“碑文”“碑帖”对“石体”“石床”,复字相对,别有趣味。“石体”“石床”“鹊聚鸥连”比喻桥的雄姿和美景,“龙飞凤舞”比喻字的雅势,两者相对,生动活泼,整齐工切。

欢呼洛江万古,乐见千石千秋,蛎护筏装横大坝;

盛赞蔡尹安澜,喜闻一题一记,明修宋建卧长虹。

联语写石桥的经久耐用。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联首嵌“万古”“安澜”二词,这是经久耐用的概括,把那著名的题刻展现在读者眼前。造桥者首创了“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蛎固基”——种植牡蛎以固桥基,采用“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纤”的方法架梁,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 “蛎护筏装”说明造桥方法符合科学。“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明修宋建”说明石桥的历史悠久。

万里何迢迢,碑赫赫、记昭昭,海口破题,闪闪金龙飞内外;

千年岂了了,塔重重、亭比比,人间独秀,莹莹玉兔逐古今。

联语写石桥的功用。说的是洛阳江入海口造桥是第一遭,有《万安桥记》碑为证,有记为凭。人间壮景秀色,有塔点缀,有亭装饰,灿然夺目。首尾呼应,妙笔生花。联语用了八个叠词,语意深刻,音韵和谐,联趣盎然。

步上洛阳江头,吟哦佳句,音韵谐、对仗工,多则楹联多玉律;

来至蔡襄祠内,朗诵刻石,词章雅、书法秀,一篇碑记一金声。

联语写人文。先是赞桥楹联,两个“多”字,反映联作之富、联意之精。继则说碑记。《万安桥记》碑是蔡襄撰文书写的,文简义精,书法遒丽,刻工细致,被誉为记文、书法、雕刻“三绝”。两个“一”字,反映碑文之雅,书法碑刻之工。

注:本文出自黄建聪编著《蔡襄(忠惠)年谱》一书(稿)

洛阳桥头的蔡襄石像(摄影:夏天)

附:作者简介

黄建聪,泉州人。系中国明史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地方志中青年学术研究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泉港区人民政府文化顾问团委员,泉州市泉港区地方志学会会长,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级历史教师。

0 阅读:8

夏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