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过,气温骤降,人体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脑梗发病率也随之攀升。医生指出,脑梗最怕两个时间段,稍不注意,疾病就会悄然而至。与此同时,生活中的五大高危行为更是脑梗的“催化剂”,我们需要警惕并加以预防。
张大爷今年65岁,退休后本该过着含饴弄孙的悠闲生活。可就在立冬后的一个清晨,张大爷突然感到一阵头晕,随即跌倒在地,手脚也不听使唤。张大妈见状,吓得连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经过一番检查,医生确诊,张大爷患上了脑梗。
在急诊室,神经内科的李医生仔细查看了张大爷的病历。李医生皱了皱眉,问道:“张大爷,最近有没有感觉到头晕、手麻这些症状?”
张大爷回想了一下,说:“有过几次,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头有点晕,手脚也有点无力。我以为是年纪大了,不当一回事。”
李医生点了点头,叹道:“其实,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是脑梗最危险的两个时间段。早上血压波动大,血液黏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而晚上躺下后,血液流速减慢,血液更黏,血栓的风险也增加。”
张大妈焦急地插话:“医生,难道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真的会引发脑梗吗?”
李医生神情凝重地答道:“是的,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会大大增加脑梗的发病几率。比如,熬夜、过度肥胖、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这些都是脑梗的高危行为。”
张大爷听后有些懊恼:“我平时确实有点懒,喜欢躺着看电视,运动也少,难道这就是我得病的原因吗?”
李医生点了点头:“没错,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变差,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栓就更容易形成。而且,你血脂也高,这也是脑梗的常见诱因。”
张大爷叹了口气:“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脑梗是不是很严重?”
李医生耐心解释道:“脑梗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脑梗会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可能引发偏瘫、失语,甚至是死亡。你现在病情还算及时发现,后续要进行抗凝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张大妈听完有些不安:“医生,那我们以后该怎么预防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脑梗复发?”
李医生微笑着说道:“预防脑梗,关键是控制好生活习惯。平时要注意血压、血脂、血糖的监测,尤其是气温骤降的季节,早晚温差大,更要注意保暖。饮食上,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运动,比如每天散步30分钟。”
张大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以后不能再偷懒了,得多运动,早睡早起还得管住嘴。”
李医生笑了笑:“没错,早睡早起、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些都是预防脑梗的关键。尤其是冬天,血管受冷容易收缩,血液流速变慢,早上起床时动作一定要缓慢,避免突然起身导致血压骤变。”
根据国家卒中协会的数据显示,每年冬季脑梗发病率较其他季节高出30%,特别是在立冬前后,气温骤降,人体内的血液黏稠度上升,血管收缩,血栓形成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冬季是脑梗的高发期,尤其是清晨和夜晚这两个时间段。
张大妈听完后,半开玩笑地说道:“看来我得盯着老张了,不能让他睡懒觉,也不能让他乱吃东西。”
李医生笑着点头:“没错,家庭成员的监督很重要。脑梗复发率很高,尤其是第一次脑梗后,未及时调整生活方式的人群,复发的几率更大。所以,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张大爷有些感慨:“医生,那我以后是不是得吃一辈子的药了?”
李医生认真地说道:“对于出现过脑梗的人,抗凝药物是必要的,能有效防止血栓的再形成。但不能完全依赖药物,生活中的细节调整也同样重要。你平时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不能擅自停药。”
张大爷表示理解:“我明白了,今后一定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注意生活习惯。”
李医生最后叮嘱道:“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出现突然的头晕、肢体麻木、语言不清的症状,千万不要拖延,一定要尽快就医。越早治疗,脑梗的后果就越轻。”
张大妈听后点头连连:“好的,我们一定会注意的。”
通过张大爷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脑梗的发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立冬后,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尤其是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这两个时间段,最为危险。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是预防脑梗的关键。
在此,我给大家几点建议:首先,冬季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早晚温差大的时候,不要突然起身;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多运动,少吃高盐高脂食物;最后,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按时服药,防止脑梗复发。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健康平安度过这个冬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