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第16章:创建第二套“奇石形式”(上)9

石道聊文化 2024-09-22 22:30:34

第二节 创建“奇石抽象形式”

所谓的“奇石抽象形式”,它指的是奇石的形状、形态所形成的形象,与外部现实世界的物象之间没有任何指称性关系的形式。

按照“奇石抽象形式”的表现来看,笔者将之划分为两大类型,一个类型是“奇石‘表现性’抽象形式”和“奇石‘构成性’抽象形式”。

一、创建“奇石‘表现性’抽象形式”。

比如灵璧滴水莲花石《高远》(见图16-6),

图16-6 《高远》 灵璧滴水莲花石 吕耀文 藏

它的形状属于“奇石具象形式”吗?与外部现实世界的物象之间有指称性关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尽管如此,但是,该石的形状仍然具有吸引玩石人的“魔力”:你看,它的形状是从最底部的一个“点”开始的。那个“点”,仿佛蓄积了很久很久,已经积攒了太多的力量。于是,它第一次爆发了,先扩大地盘,向“上”发展,向“高”发展。由于目的不是太明确,发展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向左上方突围,斜向右上方发展了。如此,它的形状就形成了一个斜向右方向伸展的“平台”。当然,这个“平台”也不是纯粹的“平台”,而是凹凸不平的“平台”:不管是从其平面来说,还是从其周围来说,都是如此。

然而,最底部的那个“点”并没有被挫折吓到,更没有停止向上发展。这一次,由于吸取了失败的教训,便凝聚于上方,聚精会神地拓展。于是,一个“蘑菇”般的形状在那个斜的平台上成功地拓展了、稳固了。

这个形状是不是令人惊奇?这个形状是不是给玩石人一种“可塑性”的感觉?

显然,在这里,该石表现出了极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他性”。也就是说,作为某种符号的具有一定“表现性”的“奇石形式”,比如灵璧滴水莲花石《高远》等,它们具有了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即它们所表现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一种离开现实的“他性”。

于是,应该引起玩石人注意的是,该类型的“奇石形式”,它们之所以是可塑的,是因为它的形状脱离了现实,是一种“自我丰足”的纯粹形式。也就是说,自足独立的纯粹的“奇石抽象形式”,它们所表现的只是一个虚的领域;在这个虚的领域中,它们的形状也只是一个纯粹的表象;而这个纯粹的表象没有一丁点儿的现实功能。它们属于表现了玩石人内在需要的、纯粹的“奇石形式”。

朗格给予“他性”以很高的地位,她认为,脱离现实的他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预示着艺术的本质。她的这一主张,与俄国形式主义美学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说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回过头来,玩石人再来看“奇石抽象形式”之“可塑性”,比如灵璧滴水莲花石《高远》的形状,你就会发现,它的形状是不是会让人联想起了那些“志趣高远、精神豪迈、追求自由”的一类形象?

《石道》(1-4卷)192

0 阅读:0
石道聊文化

石道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